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国胆囊癌病人的外科治疗模式、病理学特征和预后。方法 收集中国13个省市的26家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345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分析中国胆囊癌病人的地区、性别、年龄分布;基于病人的诊疗记录与检查结果对手术病人肿瘤的可切除性进行评估,分析可切除性肿瘤病人的外科治疗模式,参照术前检查、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评估可切除性肿瘤手术治疗是否达到根治标准,分析行根治性手术胆囊癌病人的病理学特征。结果 4345例胆囊癌病人中,男性1664例(38.23%),女性2681例(61.77%)。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3129例(71.01%),其中可切除性肿瘤2074例(66.28%)。在可切除性肿瘤2074例病人中,仅1133例(54.63%)在术前即诊断为胆囊恶性肿瘤,1002例(48.31%)行根治性切除,1072例(51.69%)未达根治标准。胆囊癌根治性切除病人的病理学检查结果中,736例(73.45%)为腺癌,348例(34.73%)为低分化癌,376例(37.52%)伴肝侵犯,152例(15.17%)伴神经浸润,96例(9.58%)伴血管内癌栓,78例(7.78%)伴周围脂肪组织浸润,89例(8.88%)伴周围器官受累,328例(32.73%)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淋巴结阳性。获得生存随访资料的2357例手术治疗病人术后中位生存期为16.17个月,多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NM分期(P<0.001)、肿瘤分化程度(P<0.001)、肝脏侵犯(P<0.001)、R0切除(P=0.003)均为术后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中国胆囊癌术前诊断率有待提高;胆囊癌外科治疗模式亟待规范;病理学检查报告中反映的多个因素与胆囊癌病人预后密切相关,其描述的规范化对指导胆囊癌病人的精准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0年至2013年间采用双镜联合、单纯胃镜、单纯腹腔镜、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共107例,比较4种治疗方式的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手术顺利,术后无死亡及治疗相关并发症,随访至今无复发。双镜联合组、单纯胃镜组,单纯腹腔镜组、传统开腹组肿瘤直径分别为(3.7±2.8)em、(2.1±1.2)em、(3.8±2.4)em和(4.2±2.6)em,操作时间分别为(1.8±1.0)h、(0.8±0.5)h、(2.4±1.0)h和(2.5±1.0)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9.4±42.7)ml、(35.0±37.2)ml、(59.3±54.6)ml和(236,7±332.2)ml,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6±1.3)d、(0.5±0.1)d、(3.7±1.4)d和(5.3±2.4)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0.5±0.1)d、(0.4±0.1)d、(0.6±0.2)d和(3.7±0.7)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1±5.1)d、(2.0±1.8)d、(9.2±3.1)d和(11.5±4.0)d。双镜联合组操作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单纯腹腔镜组(P〈0.05),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或少于传统开腹组(P〈0.05),肿瘤直径、操作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大于或长于单纯胃镜组(P〈0.05)。结论双镜联合治疗胃间质瘤安全可行,适用范围广,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令人满意,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原位肝脏移植供肝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分别用单纯UW液(模型组)或含乌司他丁(乌司他丁组)、HO-1诱导剂CoPP(CoPP组)、HO-1抑制剂ZnPP(ZnPP组)的UW液灌注切取的供体大鼠肝脏并保留灌注液1 h后,原位移植受体大鼠。移植后24 h取移植肝脏与受体大鼠血标本,行肝脏病理学检查及评分;分别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olt法检测肝组织HO-1 mRNA与蛋白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2和IL-10的含量。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乌司他丁组与CoPP组供肝的损伤明显减轻、Suzuki评分降低,而ZnPP组损伤加重、Suzuki评分升高(均P<0.05);乌司他丁组与CoPP组HO-1 mRNA与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而ZnPP组明显下调(均P<0.05);乌司他丁组与CoPP组大鼠血清中IL-2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显升高,而ZnPP组IL-2水平明显升高、IL-10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 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上调移植大鼠肝脏的HO-1水平,减轻再灌注损伤、抑制排斥反应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8年3月以来,应用改良式V-Y形指侧推进皮瓣修复外伤性断指创面8例,共12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双梅花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骨折陆才方,李永盛1990年以来,我们应用Φ5~6mm双梅花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骨折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8~52岁,平均27岁。新鲜骨折27例,其...  相似文献   
7.
梅花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花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陆才方,李永盛,李传满自1990年以来采用梅花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28例,经随访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17岁~60岁,平均38岁。闭合性骨折20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49例,观察脊柱功能改善,椎体前后缘高度变化,cobb角的矫正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6-34个月,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缘37.4%和后缘的81.2%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5.7%和后缘97.2%,cobb角由术前平均28.3°恢复为术后平均4.7°。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按Frankel分级除A级3例无改善外,其余均有1-3级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具有手术相对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等优点,是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马斌忠  李永盛  王蓉 《医学动物防制》2013,(12):1405-1406,1408
目的分析青海省2009—2012年肺结核病患者就诊情况和发现方式,为今后青海省结核病防控技术、政策和方法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09—2012年全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省内各医疗单位及疾控系统录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2年青海省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直报肺结核病疑似者62371例,查痰总人数为59933例,共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4119例,其中因症就诊所诊断的患者数为8788例,构成比为62.24%。结论肺结核病疑似者就诊率为278.14/10万,需要加强结核病健康促进和医防合作工作;保持结核菌痰检实验室工作质量;肺结核患者的主要发现方法为因症就诊和转诊。  相似文献   
10.
石燕  李永盛 《医学动物防制》2011,(8):779-780,782
目的了解青海省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情况,进一步提高全省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方法按照《青海省2010年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的要求,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内科、儿科、住院部等登记本进行检查,并采用率或构成比的方法对样本特征及调查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年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4.0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个体诊所漏报率较高为40.28%,漏报较多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漏报率37.63%。结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仍存在漏报,基层医疗机构漏报尤为严重,应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监督管理,提高传染病报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