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0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0篇
  4篇
中国医学   88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包穴为足太阴脾经的大络穴,古代医家对极其重视,称之为"大络穴",但在临床中多数医者未对其进行深度剖析,常用以治疗局部病症,使其治疗范围局限。王瑞辉教授临床重视经典,善辨病情,将经典与临床紧密结合,尤其临床善用大包穴治疗疑难杂病,且临床效果确切,笔者有幸跟随老师学习,并将王师临床应用大包穴经验稍作总结,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
慢性多发性肌炎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多发性肌炎的发病机制、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慢性多发性肌炎患者临床表现、肌酶学和肌电图检查结果,总结肌肉病理学特征。结果慢性多发性肌炎以四肢近端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血清酶谱轻-中度增高,肌电图以肌源性损害为主,病理改变为灶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与再生肌纤维共存。结论临床特点结合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慢性多发性肌炎的诊断,多数患者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ip id storagy myopathy,LSM)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3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LSM,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临床以近端肌无力、萎缩为主要表现,有运动不耐受特点,肌电图示以肌源性损害为主,可合并神经源性损害,肌酶以CK和LDH升高为主,对激素反应早且明显,病理特征是Ⅰ型肌纤维内大量脂质颗粒沉积。结论LSM临床无特征性表现,确认依赖于肌肉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GATA-3及Th2细胞因子IL-4与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的关系。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PM/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GATA-3、IL-4的mRAN表达,并与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PM、DM组中GATA-3mRNA表达阳性率(85.7%,86.4%)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5%)(P<0.05);PM、DM组GATA-3的表达强度(0.268,0.411)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000)(P<0.05);皮肌炎IL-4mRNA的表达强度(0.251)高于正常对照组(0.000)(P<0.05);GATA-3与IL-4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475,P<0.05)。结论皮肌炎的Th2细胞过度分化及体液免疫增强可能与GATA-3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5.
医学检验专业是一门具有很强现实使用价值的学科,而临床实习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目前临床实习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与带教老师不能同步以及各实习医院不能同质化教学等问题,从而最终影响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因此笔者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融入实践教学中,以检验报告单为引入,以临床具体案例为内容,打破原有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带教老师和实习学生知识储备的差距。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综合运用了自主学习、团队学习和情境学习的教学方法,以践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高教学实效,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更好地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同时也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临床实习/实践教学提供一种可推广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PBL教学模式对预防医学生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CNKI、WanFang Data、CBM和VIP数据库,搜集PBL应用于预防医学生教学的RCT研究,采用R软件(3.6.2版本)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2 108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PBL组预防医学生的理论成绩[ SMD =1.13,95% CI (0.65,1.60)]、实践操作成绩 [ SMD =1.27,95% CI (0.91,1.63)]、教学满意度[ RR =1.33,95% CI (1.17,1.52)]、学习兴趣[ RR =1.61,95% CI (1.37,1.89)]、自主学习能力 [ RR =1.63, 95% CI (1.39,1.92)]、团队协作能力[ RR =2.11,95% CI (1.54,2.89)]、解决问题能力[ RR =1.58,95% CI (1.36,1.83)]均显著优于LBL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PBL联合教学组预防医学生的理论成绩[ SMD =1.27,95% CI (0.46,2.09)]、实践操作成绩[ SMD =1.39,95% CI (0.82,1.96)]、团队协作能力[ RR =2.27,95% CI (1.41,3.64)]均优于单独使用PBL组,PBL在毒理学课程中对提高预防医学生的理论成绩[ SMD =1.44,95% CI (1.10,1.79)]和实践操作成绩[ SMD =1.16,95% CI (0.74,1.59)]效果均较为显著。结论 PBL对预防医学生的教学效果具有显著影响;PBL联合教学比单独使用PBL的教学效果更显著;未来需纳入更多严谨的试验设计来验证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在抑郁症免疫失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认为抑郁症发病机制是由于中枢单胺类递质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特定的神经递质的含量及其受体功能异常所致.抑郁症同时并存各种躯体疾病相关的免疫改变:在抑郁症患者中可以发现相对正常人群其促炎症因子的表达上升,抗炎症因子的表达下降;Th1/Th2和Th1/Th3的比率增高.单胺类递质及其受体不仅存在于中枢系统,在免疫系统中也广泛分布,B细胞、T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上均可见到单胺类递质受体.单胺类神经递质和内分泌系统及某些细胞因子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抑郁症患者不仅可以使促炎症细胞因子/抗炎症细胞因子的比率发生变化,引起不同淋巴细胞亚型的变化,同时也存在着内分泌系统的变化,通过神经递质-内分泌-免疫网络,神经递质在抑郁症免疫失衡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实验性变态反应神经炎(EAN)是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动物模型。T细胞的活化和克隆扩增导致细胞和体液免疫异常在EAN及GBS中起重要作用[1]。T细胞活化需要的两个信号为:(1)由T细胞表面的TCR/CD3复合物与抗原提呈细胞(APC)上的组织相容性抗原(MHC)II类抗原相互作用,赋予免疫应答的特异性;(2)由T细胞上的协同刺激分子与APC表面的配体结合所提供[2]。已发现,阻断CD28/CTLA4:B7的结合后可预防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发生或减轻其发病程度[3]。本研究中我们观察了CD28/CTLA4:B7及CT…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讨地塞米松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小鼠胸腺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电镜检测EAN小鼠胸腺细胞的凋亡。结果以上两种方法均发现地塞米松处理组胸腺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自然病程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地塞米松可明显增强EAN小鼠胸腺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萘哌地尔治疗慢性前列腺炎6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萘哌地尔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3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8例,治疗组口服萘哌地尔25mg,每晚睡前服用1次,同时合用左氧氟沙星0.2g,早晚各1次;对照组仅口服左氧氟沙星0.2g,早晚各1次,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闭合压、最大尿道压和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降低前列腺液中白细胞计数、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最大尿道闭合压、最大尿道压和残余尿量以及提高平均尿流率和最大尿流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萘哌地尔可降低尿道压力,减少前列腺内尿液反流,明显改善前列腺炎患者症状,尤其适用于并发有功能性尿路梗阻症状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