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大包穴治疗50例急性扭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根据《灵枢·经脉》篇脾之大络大包穴记载,用该穴治疗50例急性扭伤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一、一般资料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最大者73岁,最小20岁;病程最短半天,最长为10天,主要扭伤部位腰部40例,其余部位颈项6例,胸2例,背2例。二、治疗方法大包穴定位:大包穴在腋中线上、腋窝下六寸,当腋窝与十一肋端之中点(分布有胸背动、静脉及第七肋间动、静脉,第七肋间N及胸长N末支),乃足太阴脾经之大络穴。操作:患者取卧位,使用30号1寸不  相似文献   

2.
列缺穴是针灸临床常用腧穴之一,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通任脉,且为针灸临床“四总穴”之一。本人在查阅古今针灸经典及相关文献记载中,发现列缺穴除了可治疗头项病证“头项寻列缺”,还可用于肺系上焦系统、中焦系统、下焦系统等疾病的治疗,试图将列缺穴的穴性归纳为“通上、调中、澈下”,从穴性含义、穴名解释、列缺穴性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针灸初学者掌握列缺的穴性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对络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友信 《中医杂志》1989,30(3):11-12
络穴是特定穴之一,被历代针灸医家所重视。特别是络原配穴珐,更有独特之处,在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且疗效显著。笔者在探讨穴位的功能时,发现络穴有较强的治疗作用,仅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针灸甲乙经》中治疗小儿痫证的针灸处方进行整理分析,挖掘处方中特定穴的运用规律,经分析得出:《针灸甲乙经》中治疗小儿痫证重视特定穴的使用,选用的特定穴中以交会穴的选用频次最高,其次为五输穴、络穴。尤为注重与膀胱经有关联的特定穴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十四经中,一些穴位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按特定称号归类,原穴和络穴就属于这一类重要的穴位,即特定穴。就原穴和络穴的渊源概述原穴、络穴,通过原络配穴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分析,阐述原络配穴法可以调理经脉病症,通过对全身气血流注的干预,调整全身阴阳的偏盛偏衰,具有调整脏腑、平衡阴阳等作用,临床使用广泛。  相似文献   

6.
内关穴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成  闫思岑 《四川中医》2009,27(2):121-122
内关穴属厥阴心包经,为络穴,本穴主治范围较广,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浅析蠡沟穴     
蠡沟穴又名交仪穴,首载于《灵枢·经脉》篇:"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归属于足厥阴肝经,是肝经的络穴,起着沟通肝胆两经的作用。蠡沟是临床常用穴,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现对蠡沟穴命名、定位及功用主治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关于命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  相似文献   

8.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小等优势。该文介绍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八脉交会穴6种特定穴在中风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手少阴心经病,可刺本经里之原穴,即神门穴也,复刺小肠经表之络穴,即支正穴也;手太阳小肠经病,可刺本经表之原穴,即腕骨穴也,复刺心经里之络穴,即通里穴也;足少阴肾经病,可刺本经里之原穴,即太溪穴也,复刺膀胱经表之络穴,即飞扬穴也;足太阳膀胱经病,可刺本经表之原穴,即京骨穴也,复刺肾经里之络穴,即大钟穴也;手少阳三焦经病,可刺本经表之原穴,即阳池穴也,复刺心包络经表之络穴,即内关穴也;手厥阴心包络经病,可刺本经里之原穴,即大陵穴也,复刺三焦经表之络穴,即外关穴也。  相似文献   

10.
<正>丰隆穴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位于膝关节与外踝的中点,胫骨前缘外旁开两横指,为临床常用穴之一。胃经通过此穴与足太阴脾经相联系、互为表里。根据笔者的临床体会,应用此穴时根据治疗目的不同,可采用多种刺法,现分述如下。1向条口穴方向斜刺  相似文献   

11.
特定穴在临床中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特定穴是指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它包括有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等。这些腧穴在临床中极为常用,许多病证均可选用特  相似文献   

12.
“内关”是心主手厥阴心包络经的络穴,在古代针灸八法中号称阴维穴(脉)。它的治疗范围甚为广泛,疗效也很高,为目前针灸临床医家常用要穴之一。用时多认为它与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等穴(四总穴)同样重要,故以它与四总穴相加称为五总穴,这在临床上确有它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仅就管见所及,主观的将它在临床上的作用。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13.
《灵枢·经脉》中提到手少阴心经络穴主治"实则支膈,虚则不能言"。通里作为心经的络穴,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舌强不语等症,而鲜少用于治疗"支膈"症。笔者从源流上探究通里穴治疗"支膈"的依据,为临床提供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韩碧英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时善用经验穴、特定穴,取足三阳经之原、络穴以扶正祛邪,三阳经之根、溜、注、入穴以疏通经络,灵活运用"维筋相交"理论治疗足下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方法,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标幽赋》特定穴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标幽赋>是金元时代著名中医针灸学家窦默的代表作之一,八脉交会穴、三输穴、原穴、络穴、交会穴、八会穴、俞穴、募穴、郄穴等特定穴在<标幽赋>中均有详细记载,临床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六阳经"根、溜、注、入"和十二经别"六合"理论指导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辨证和治疗方法,为针灸辨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传统经络诊察法中的循法和按法检查患者六阳经"根、溜、注、入"的"上入穴"即"六合穴"(天柱、下风池、天牖、天窗、扶突、人迎),看哪个穴位有压痛或压痛伴局部肌肉紧张,出现压痛或压痛伴有肌肉紧张之处为阳性反应点,阳性反应点所在的经脉即为病经,病经确定后,以病经上有阳性反应的"上入穴"配合同侧病经的络穴("下入穴")及其对侧表里经的络穴进行治疗,应用六阳经"根、溜、注、入"和十二经别"六合"理论解释其方法的可行性,并附上2个典型案例。结果:阳性反应点出现在天柱穴时,膀胱经就是病经、出现在下风池穴时胆经就是病经、出现在天牖穴时三焦经就是病经、出现在天窗穴时小肠经就是病经、出现在扶突穴上时大肠经就是病经、出现在人迎穴时胃经就是病经,阳性反应点出现在六阳经的"上入穴"("六合穴")时,就以有阳性反应点的"上入穴"配伍同侧病经的络穴("下入穴")及其对侧表里经的络穴治疗,若膀胱经病者的阳性反应点不在其"上入穴"(天柱)上,而在颈夹脊穴上时循经取穴治疗即可,不必配伍其表里经的络穴。结论:应用六阳经"根、溜、注、入"和十二经别"六合"理论可以指导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分经辨证和治疗配穴,其辨证方法简单、治疗配穴具有规律性,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八脉交会穴又称为"窦氏八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腧穴,是常用临床特定穴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八脉交会穴以络穴为主、输穴与跷脉穴并重的选穴特点,阐明其阴阳二组穴位不同的配伍思路与临床应用,为推广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18.
针刺夹脊穴加“纳络取穴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临床资料本组46例均为门诊病人,男16例,女30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74岁;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6年,以1~5年为多见。病例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治疗方法  取穴以颈夹脊3~7相应病变椎体处为主穴,有条件的根据X线片或CT提示病变部位的夹脊穴。配合“纳络取穴法”取值时经和对称经上的络穴。例如:9~11点症状最显来诊,取值时经上络穴公孙或加上对称经上的络穴外关一起用。患者俯卧或坐位,额部放低,充分暴露颈部。选取相应病变压痛点夹脊穴1~2对,皮肤常规消毒,取28号1.5寸针,对准夹脊穴垂直刺…  相似文献   

19.
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别走至手少阳三焦经,也是八脉交会穴中阴维脉的会穴,具有宁心安神、镇静止痛、理气和胃的功能。它对心血管疾病有特异性治疗作用,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笔者将近年来有关的临床观察报道和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陆伟慧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535-1536
八脉交会穴指内关、公孙、外关、足临泣、列缺、照海、后溪、申脉八穴,它们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特定穴.八脉交会穴原属五俞穴和络穴,为临床常用要穴,主治范围广,疗效显著.笔者在临床中常常遇到一些因工作、学习压力大、精神紧张致的而气机功能失调,临床检查无病理性异常,常出现气逆于上等症,尝试运用八脉交会穴进行治疗,可收到较好疗效.现列举有效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