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ACI患者45例设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17、hs-CRP及TNF-α水平。结果研究组入院后第1天,血清IL-17、hs-CRP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后逐渐下降,各时间点间差异显著,至第14天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入院第7、14天脑梗死体积及NIHSS评分显著下降(P<0.01);血清IL-17在入院第1天与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正相关(P<0.05);hs-CRP、TNF-α水平在入院第1、7、14天均与脑梗死体积和NIHSS评分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ACI患者血清IL-17、hs-CRP及TNF-α水平显著升高,呈现动态变化过程,且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可作为评估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血栓形成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首次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50例纳入研究(研究组),另选取同时间段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50例纳入研究(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血脂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研究组的TC指标、LDL-C指标、LPa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HDL-C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左IMT指标、右IMT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的脑血栓形成与其血脂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均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盛新君  倪梦园 《新中医》2016,48(11):80-82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所致疼痛及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腰椎牵引治疗,观察组行小针刀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疗效标准(JOA)评分及T淋巴细胞指标变化。结果: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观察组分别为52.5%、92.5%,对照组分别为17.5%、75.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JOA评分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CD4+、CD4+/CD8+较治疗前显著上升,CD8+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能明显调节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颈内动脉中层厚度(IMT),根据评估结果,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根据斑块性质进一步细分为稳定斑块亚组和不稳定斑块亚组。对2组及亚组间人口统计学、既往史、合并症、实验室检查和血清促炎症因子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促炎性因子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无斑块组的年龄、入院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7(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低于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亚组年龄、TC、TG、LDL-C、FBG、MMP-9、TNF-α、IL-1β、IL-17、hs-CRP水平显著低于不稳定斑块亚组(P0.05);TC(OR 1.592,95%CI 1.22~2.14,P=0.007)、MMP-9(OR 1.565,95%CI 1.12~2.00,P=0.008)、IL-17(OR 1.787,95%CI 1.54~2.38,P=0.005)是斑块不稳定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促炎症因子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存在及稳定性相关,TC、MMP-9、IL-17水平的显著增高是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选取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 ),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并在发病72 h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7水平,同时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试验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试验组内大梗死组血清炎症因子高于中、小梗死组(P<0.05),中梗死组高于小梗死组(P<0.05);试验组的易损斑块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高于无斑块组(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检测能及时提示急性脑梗死的病灶大小和颈动脉硬化斑块性质,可利用炎性生物分子标志物协助对缺血性卒中进行早期诊断、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小学校教学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嘉兴市设立监测点,对7个项目16个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2011年监测15所学校,2012年监测18所学校,课桌、课椅和普通教室内噪声的合格率,小学分别为18.18%、18.18%和16.67%;中学分别为18.18%、18.18%和25.00%;黑板尺寸、采光系数和空气质量(二氧化碳浓度)合格率,两年均为100.00%。教室人均面积中学合格率高于小学(P<0.01)。结论中小学校课桌椅和普通教室内噪音合格率均较低,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改善学校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合并T2DM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梅山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ACI患者230例,分为ACI合并T2DM组(ACI+T2DM,n=98)和ACI组(n=132)。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估患者脑梗死严重程度,根据NIHSS评分将ACI+T2DM组分为<6分亚组(n=47)和≥6分亚组(n=51)。结果 ACI+T2DM组BMI、FPG、HbA1c、TG、LDL-C、sdLDL-C、NIHSS评分高于ACI组(P<0.05或P<0.01),HDL-C低于ACI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IHSS评分与sdLDL-C呈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LDL-C是ACI合并T2DM患者NIHSS≥6分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sdLDL-C和LDL-C预测NIHSS≥6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6、0.697。sd...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患者疲劳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7月在南京梅山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108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疲劳影响量表修订版(MFIS)评估疲劳症状,MFIS得分≥38分为疲劳;中文版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评估抑郁程度;临床扩展致残量表(EDSS)评估神经系统损伤程度;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评估健康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疲劳与抑郁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广义相加混合模型平滑曲线拟合和分段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疲劳与抑郁程度之间的分段效应。结果 多发性硬化患者疲劳的发生率为50.9%(55/1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疲劳与BDI-Ⅱ得分呈正相关(OR=1.18,95%CI=1.09~1.28,P<0.01)。广义相加模型曲线拟合结果显示,疲劳与BDI-Ⅱ得分之间为非线性关系,存在1个拐点。以拐点进行分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BDI-Ⅱ得分<12.0分,疲劳与BDI-Ⅱ得分呈正相关(OR=1.33,95%CI=1.15~1.54,P<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