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老年病人鼻饲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增加置管深度并抬高床头对预防老年鼻饲病人食物反流的效果。方法将 5 75例需鼻饲的卧床老年病人按鼻饲医嘱时间顺序及不平衡指数最小原则分成三组 ,分别给予教科书中的常规置管深度置管 (对照组 )、置管深度延长 10cm(观察 1组 )、置管深度延长 10cm并抬高床头 30~ 45°(观察 2组 )进行鼻饲。结果三组病人食物反流率比较 ,P <0 .0 1;观察 1、2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5、P <0 .0 1;观察 1组与观察 2组比较 ,P <0 .0 1。增加置管深度并抬高床头其食物反流率最低 ,仅增加置管深度次之 ,常规置管最高。结论增加置管深度并抬高床头可显著降低老年鼻饲病人食物反流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症状性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8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1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椎动脉颅外段狭窄9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4例,基底动脉狭窄3例.结果 28例患者支架成形术均获成功,术后狭窄率<15%,28例患者术中未发生脑血管痉挛,其中1例患者发生偏身感觉障碍,1例术后两周发生脑出血死亡.结论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症状性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6,(3):348-350
目的:分析尼可地尔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56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组给予尼可地尔。分析两组再狭窄发生比率、发生次数、血脂水平变化、心绞痛复发次数。结果:术后治疗组3月、6月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TC、TG、全血比粘度、纤维蛋白原、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TC、TG、全血比粘度、纤维蛋白原、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心绞痛复发次数、胸闷、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尼可地尔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冠脉再狭窄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减少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1例重症肌无力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中年男性患者,既往肾肿瘤切除病史,临床药师参与患者的药物治疗并对其进行药学监护。因患者哮喘控制欠佳,为重症肌无力一线治疗方案即溴吡斯的明的用药禁忌,且糖皮质激素用药初期可能引发重症肌无力危象,治疗方案需要多重考虑后制定。临床药师通过文献调研,利用药学相关专业知识,协助医师制定治疗方案,筛查用药合理性,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及用药依从性宣教。临床药师为医师及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依达拉奉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小剂量和大剂量二组,每组各42例.小剂量组给予60mg/d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大剂量组给予120mg/d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二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①治疗后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的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的Barthel指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小剂量组的总有效率(78.6%)与大剂量组(71.4%)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小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8%)明显低于大剂量组(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小剂量依达拉奉与大剂量依达拉奉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及总有效率方面效果相当,但小剂量依达拉奉治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58岁,农民,于2005年3月12日因误服过氧化氢,意识不清伴四肢抽搐7h,住入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住院前9h误服30%过氧化氢30ml,服后30min在县医院行清水洗胃,2h后出现意识不清,四肢抽搐,持续5min缓解。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河北省癫痫的诊疗管理水平,提高癫痫病患者生活质量。河北省抗癫痫协会通过手机APP,就疾病诊断、药物添加治疗及其疗效进行了多中心的临床数据分析研究。通过“核桃仁”健康管理平台对收集的临床数据进行总结分析,河北省的癫痫综合征的诊断率在半年内已从21%提升至39%,服药1个月内无发作率达80.4%,可看出医师对于癫痫病的诊疗水平有所提高,但成人患者发病2年内就诊率仅为约46%,因此患者对于癫痫的认知仍需进一步提高。且在本次研究中,通过手机APP实现了医生对于患者的日常管理,使医师掌握了患者的病情发展,并且可及时与患者联系,调整治疗方案。本研究为未来规范癫痫病患者的治疗及日常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雌激素α受体(ERα)基因多态性与产后抑郁障碍发生的关联性,为产后抑郁障碍发生的病因机制提供遗传学证据,进而为疾病基因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产后抑郁障碍产妇(产后抑郁组)与健康产妇(正常对照组)各45例,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法、基因记数法统计两组ERα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ERαPvuⅡ和XbaⅠ多态性与产后抑郁的关联性。结果产后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ERαPvuⅡ基因型及等位基因(P与p)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ERαXbaⅠ基因型及等位基因(X与x)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αPvuⅡ与XbaⅠ联合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αPvuⅡ基因多态性与产后抑郁障碍发病有相关性,XbaⅠ基因型突变对于产后抑郁障碍发病无相关性,联合基因分析,产后抑郁产妇与健康产妇整体基因型分布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海风藤提取物对β淀粉样蛋白(Aβ)寡聚体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 模拟体内生理条件诱导Aβ单体形成Aβ寡聚体,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小胶质细胞,分别用Aβ25-35寡聚体、Aβ25-35寡聚体+海风藤提取物、Aβ25-35寡聚体+DMSO干预小胶质细胞,并设空白对照组,48 h后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炎性因子差异.结果 Aβ寡聚体组上清液中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IL-1β:(67.06±1.79)pg/mL vs.(36.30±1.40)pg/mL;IL-6:(181.14±4.46) pg/mLvs.(110.90±4.62)pg/mL,均P<0.05];Aβ寡聚体组上清液中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Aβ寡聚体+海风藤提取物组[IL-1β:(63.24±2.00) pg/mL,IL-6:(170.34±3.47) pg/mL,P<0.05];Aβ寡聚体组上清液中IL-1β、IL-6水平和Aβ寡聚体+DMSO组[IL-1β:(68.26±1.38) pg/mL,IL-6:(184,7±6.06) pg/m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β寡聚体能激活小胶质细胞;海风藤提取物能明显抑制Aβ寡聚体诱导小胶质细胞的激活.  相似文献   
10.
脑炎作为临床引起癫痫的主要病因之一,其脑炎的病程超过1个月以后(脑炎恢复早期),临床无发热,无颅内高压表现,出现反复癫痫发作,且脑电图(EEG)出现癫痫波,即确定为脑炎继发癫痫[1].本研究主要比较卡马西平与托吡酯治疗脑炎后癫痫患者的价值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神经内科收治的脑炎后癫痫发作患者9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18~69岁,平均(36.9±5.3)岁,病程2~35年,平均(15.1±3.9)年,全面强直阵挛发作者31例,部分发作者10例,失神发作者4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18~70岁,平均(37.6±5.4)岁,病程1~38年,平均(15.6±4.1)年,全面强直阵挛发作者30例,部分发作者12例,失神发作者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作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