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0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原则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收集我院1995~2005年完成的7 0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原发疾病种类及术后并发症。结果7 0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中最多的原发疾病为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手术后并发症中,术后胆管损伤9例,发生率0.07%,术后出血4例,发生率0.06%,术后胆漏3例,发生率0.04%。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充分体现了微创外科的优点,但其操作仍较复杂,实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和准入制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为确诊嗜铬细胞瘤而采用的生化测试指标的两种测定方法,其中香草基苦杏仁酸(VMA)法常作为辅助诊断使用。此法设备、方法简单易行,多被采用但其测定阴性不能排除本病,阳性率仅70%符合确诊条件,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宜使用。儿茶酚胺(CA)法即利用高效液相(HPLC)荧光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直接用于本病的定性诊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直肠癌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月间采用双吻合器技术治疗的63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下缘距肛缘≤7 cm者33例,7.1~11 cm者21例,>11 cm者9例。结果21例吻合口距肛缘≤3 cm,42例吻合口距肛缘3~7 cm。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4.8%),吻合口狭窄6例(9.5%),伤口感染5例(7.9%),无手术死亡。全组均获随访,平均4.3(3~6)年,5例复发,其中3例行M iles术,随访仍健在,2例放弃手术治疗,分别死于肝转移和腹腔内广泛种植。结论双吻合器技术在直肠癌手术,尤其是在低位及超低位结直肠吻合中可拓展适应证,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4.
总结5例胃癌术后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胃窦部腺癌行远期根治胃次全切除术(D24例,D31例)者,治愈4例,死亡1例,治愈率80%。多器官衰竭(MOF)是致死的主要原因。提示早期诊断,有效的引流,积极抗休克治疗及合理处理多器官衰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山西地区 10 2例重症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 对山西地区 2 0 0 3年 3月 7日至 6月 4日 10 2例重症 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 2例患者男性 4 8例 (4 7% ) ,女性 5 4例 (5 3% )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 (10 0 % )、咳嗽 (5 5 % )、呼吸困难 (4 4 % )。早期白细胞数平均 (6± 4 )× 10 9/ L ,淋巴细胞平均 (16± 12 ) % ,10 2例都有胸部 X线检查异常。疾病的早期使用呼吸机 ,心理治疗可阻止病情进展 ,多因素分析显示 :不良预后影响因素是高龄、无心理治疗。结论 重症 SARS男女发病大致相等 ,无特征性临床表现 ,早期使用呼吸机 ,心理治疗有效 ,年龄、心理治疗是该病预后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上皮细胞长期受烟雾中的氧化剂等有害物质损伤时,可产生气道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导致气道结构改变,表现之一为细胞外基质(ECM)结构重塑。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失衡,与ECM代谢紊乱密切相关。近年来发现胆红素既是体内有潜在毒性的代谢产物,也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对某些组织具有保护作用。我们在吸烟大鼠肺气肿模型建立过程中进行胆红素干预,观察胆红素对吸烟大鼠支气管黏膜的保护作用,以及对支气管上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探求一种理想的肠代膀胱重建的方法,设计并建立腹膜自体移植回肠膀胱重建的小型猪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随机选取封闭饲养的雌性成年实验用小型猪6只,体重28~33 kg,在全麻下行回肠浆肌层腔外直接剥离术+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重建手术(将选取的自体腹膜覆盖于带血供的回肠浆肌层表面制备成复合游离瓣膜,将其与膀胱残垣进行吻合修补重建新膀胱),术后5 d拔除双侧输尿管导管,7 d拔除气囊支撑尿管,观察排尿情况。术后12周在麻醉下行膀胱造影及尿流动力学检查,之后予安乐处死动物,取出膀胱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检查。结果 将6只猪进行手术实验,6只动物术后正常存活,无1只死亡,无腹膜炎、肠梗阻或尿瘘等并发症发生。移植腹膜-回肠浆肌复合游离瓣膜均全部成活,术后拔除尿管观察动物排尿可,黄清,与术前对比无差异。术后膀胱形态及功能与术前比较无差异。病理学显示,术后12周可见重建膀胱部位所覆盖腹膜完全被尿路移行上皮取代,未见回肠上皮细胞再生与残留。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重建膀胱部分移行上皮完整致密、排列整齐,吻合交界处膀胱黏膜移行细胞连续,无中断及错位。结论 在动物(猪)腔外回肠浆肌剥离与自体腹膜移植替代肠黏膜扩大重建原位新膀胱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克服了肠代膀胱术后与肠黏膜分泌、吸收相关的并发症,但对于是否可以在临床应用,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早期诊断移行细胞癌的微小转移,选择移行细胞癌病人,由双侧髂前上棘抽取骨髓样本5~6ml,以抗细胞角质蛋白-18(CK-18)单克隆抗体为标记抗体,用APAAP法进行染色。41例骨髓标本中21例有CK-18阳性细胞。对照组无假阳性。随着原发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骨髓中CK-18阳性细胞检出率增加(P<0.04)。骨髓中CK-18阳性细胞检出率与局部淋巴结转移也有一定关系。移行细胞癌病人骨髓中的角质蛋白阳性细胞是转移的癌细胞,术前进行骨髓分析有助于判断移行细胞癌的扩散状态,对制定系统治疗方案、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术后尿流复道关键技术的设计以及适应证的选择。方法:我们对1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后患者施行回肠+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以实现尿流复道,术前准备主要包括患者心理准备、肿瘤预后的相关检查和尿道括约肌功能判断。金属尿道探子支撑下分离尿道残端以备用。选取乙状结肠20cm纵行剖开形成肠袋,作为新膀胱的"U"部分。切除Bricker腹壁造瘘口,并以此段回肠形成半套叠状抗反流结构及新膀胱的"T"部分。"T"肠袋与"U"肠袋侧-侧吻合,共同形成"TU-Pouch"新膀胱。新膀胱最低点与尿道残端吻合。结果:术后随访1年,患者自行排尿通畅,尿量350~400ml/次,日间排尿3~5次,控尿良好;夜间排尿2~3次,轻度尿失禁。逆行膀胱造影未见造影剂向输尿管反流,静脉肾盂造影见双侧肾盂输尿管显影良好,无积水。结论:全膀胱切除术后的尿流复道手术是复杂的、高难度和高风险手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有效的抗反流机制和良好的控尿功能是决定手术是否成功、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经后腹腔镜下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经验,讨论手术适应证及手术要点.方法 60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根据腰大肌、腹膜外脂肪、腹膜、肾周筋膜等标志,寻找肾囊肿,距肾实质0.5cm切除囊壁去顶.结果 26例肾囊肿患者均获手术成功,手术时间40~130分钟,平均56分钟;术中出血 20~100ml,平均30ml;术后住院3~5天.26例病理报告均为良性病变.18例术后12个月B超复查,未见囊肿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