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131 I治疗前未服或停服甲状腺激素状态下测定的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 Tg)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 远处转移组(M1)38例和非远处转移组(M0)130例。动态监测131I治疗前s Tg及相应促甲状腺激素(TSH)值(首次记为Tg1、TSH1,末次记为Tg2、TSH2)。比较两组Tg1、Tg2、s Tg变化值(ΔTg)及s Tg随TSH变化比值(ΔTg/ΔTSH)有无差异。用ROC曲线及最佳诊断界值点(DCP)评估以上指标对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M1组Tg1和Tg2均显著高于M0组(P均<0.00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1和0.942,其中Tg2对远处转移预测准确性更高,达85.71%(DCP=24.30 ng/ml,灵敏度92.11%,特异度83.85%)。两组间ΔTg及ΔTg/ΔTS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Tg/△TSH对远处转移预测准确性及特异度均优于Tg2(分别为87.50%和86.92%)。结论131I治疗前动态监测s Tg有助于提高DTC远处转移预测的准确性和特异度,△Tg/△TSH所反映的s Tg随TSH变化比值可作为DTC远处转移有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正纳布啡是激动拮抗型吗啡类药物,是κ受体激动药,有镇痛镇静作用,仅有较轻的呼吸抑制作用~([1]),静注纳布啡2~3 min起效,维持镇痛3~6h~([2])。丙泊酚以其作用时间短、苏醒快常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术,但其镇痛欠佳,尤其无法抑制宫缩痛~([3])。本研究将三种剂量纳布啡辅助丙泊酚行无痛人流术,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自愿终止妊娠并接受无痛人流术的患者90  相似文献   
3.
131I治疗前刺激性Tg对乳头状甲状腺癌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刺激性Tg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术后、131I治疗前对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231例经过甲状腺全切术拟行131I治疗的PTC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分为M1[38例,男15例,女23例,平均年龄(43.9±16.3)岁]和M0[193例,男60例,女133例,平均年龄(42.4±11.4)岁]2组.用t检验及x2检验观察2组的年龄、性别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用Mann-Whitney 秩和检验比较2组间Tg水平,通过ROC曲线及最佳诊断界值点(DCP)评估刺激性Tg对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2组的年龄(t=-0.675,P=0.50)、性别(x2=1.02,P=0.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刺激性Tg水平分别为1.5~17.5 μg/L和93.8~1000.0 μ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87.5,P <0.001).Tg的ROC AUC为0.893(95% CI:0.823~0.962),Tg界值点为52.75 μg/L,对应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8.90%和91.70%.结论 刺激性Tg在PTC全切术后、131I治疗前对PTC的远处转移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胸腺素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6例,被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分别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胸腺素α1或恩替卡韦治疗,观察48 w。结果 在治疗48 w末,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和CD8+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8.5±5.0)%和(27.6±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4±4.2)%和(22.3±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AST水平为(23.8±4.2) 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4±6.2) 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 HBeAg 阴转率为 2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8%(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素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够有效地提高血清HBeAg阴转率,可能与改善了患者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李田军 《安徽医药》2018,22(11):2250-2253
目的 分析宣城市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资料,评估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宣城市人民医院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107例(阳性组)与同期应用相关药物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19例(阴性组)。对比分析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药物过敏史等患者自身因素与合并用药、配伍禁忌、溶媒不当及输注过快等药物相关因素,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对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涉及药品品种、主要累及器官系统及严重程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基础疾病、配伍禁忌、溶媒不当、高龄、药物过敏史与女性性别(OR值分别为4.649、4.232、3.028、2.879、2.799、2.256,P<0.05);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主要是集中于用药过程中(41.12%)及用药结束后30 min内(34.58%),涉及药品品种以心脑血管系统用药为主(91.67%),累及多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受累所占比例最高(36.04%),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为一般不良反应(81.08%)。结论 对于合并基础疾病并有药物过敏史的老年女性患者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权衡利弊,注意药品不良反应的防治,选用正确的溶媒与合理的配伍药品,尤其应在用药早期重点关注、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6.
赵腾  李田军  丛慧 《肿瘤学杂志》2015,21(6):459-464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在伴有远处转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诊治中的意义.[方法]221例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术后拟行131I治疗的DTC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分为M1组(50例)和M0组(171例).动态监测131I治疗前sTg及相应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首次测量值记为Tg1、TSH1,末次记为Tg2、TSH2).分别计算sTg变化值(△Tg)及其变化速度(vTg)、Tg/rSH变化值(△Tg’)及其变化速度(vTg’),以及sTg随TSH变化比值(△Tg/△TSH).将以上各sTg变化指标分别与Tg1、Tg2结合,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并用ROC曲线及最佳诊断界值点(DCP)评估各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在判断远处转移性DTC的价值.[结果]sTg变化指标中,△Tg/△TSH对远处转移性DTC的诊断更有价值,界值范围为-0.40~0.44ng/μIU,对应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0.00%、88.89%和89.14%.△Tg/△TSH结合sTg水平(Tg1或Tg2)联合判断DTC远处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可达0.971,特异性93.57%,准确率92.31%,较两者单独应用时均有提高.[结论]131I治疗前动态监测sTg对伴有远处转移DTC的诊疗具有增益效应,sTg随TSH变化比值(△Tg/△TSH)与sTg水平结合有助于提高DTC远处转移诊断的准确率和特异性,为DTC 131I治疗前评估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患儿女,14岁.4.5岁时父母无意间发现其颈部包块,触之表面不平,花生米粒大小,无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无怕热、多汗、心悸表现;无性格改变.遂行甲状腺B超检查,示“甲状腺多发结节,颈部淋巴结肿大”,后行“甲状腺结节摘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直径约1.5 cm)”.进一步在外院行病理会诊,示“甲状腺乳头状癌,侵犯周围组织”.术后1个月再行“右甲状腺大部切除+右侧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示:甲状腺乳头状癌(大小不详)伴淋巴结转移.术后服左甲状腺素片(50 μg/d渐增至75 μg,/d).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乳头状癌首次治疗术式对预后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首次治疗术式的选择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预后、情绪及经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癌术后拟行131I治疗的445例PTC患者.女329例,男116例.年龄9~68岁,平均年龄43岁.肿瘤病灶≥1 cm或<1 cm但合并包膜外侵犯或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根据首次手术是否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式与否分为G1和G2两组,研究两组的预后因素有年龄、性别、病灶大小、颈淋巴结转移、有无包膜外侵犯、手术频次及首次治疗术式,其中着重通过复发率、情绪量表、经济花费方面分析首次治疗术式对PTC预后、情绪及经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导致PTC预后差的因素包括包膜外侵犯(P=0.001)、手术频次(P<0.001)和首次手术术式(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包膜外侵犯(P=0.001)和手术频次(P<0.001)是导致预后差的独立因子.术后3个月、1年、5年、10年随访,G2组术后各时间段复发率均明显高于G1组(31.8%/14.1%,x20.4年=4.49; 59.1%/19.6%,x21年=15.14; 63.6%/23.5%,x25年=13.96; 71.2%/26.1%,x210年=16.47,P值均<0.05).焦虑自评量表显示,G1、G2两组平均标准得分分别为(37.5±8.0)和(40.5±11.26)分,两组分值均高于我国正常人群(t值分别为6.037和7.068,P值均<0.05),且G2组评分明显高于G1组,t=0.534,P=0.000.抑郁自评量表显示,G1组、G2两组平均标准得分分别为(43.31±10.38)和(46.85±11.86)分,两组分值均高于我国正常人群(t值分别为5.974和6.466,P值均<0.05);且G2组评分明显高于G1组,t=2.574,P=0.017.再次手术至少让患者多负担7 228元,是只接受一次手术治疗费用的1.8倍,t=6.537,P=0.000.结论:外科首次治疗术式对于PTC复发和预后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肿瘤病灶≥1 cm或<1 cm但合并包膜外侵犯或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患者应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首次术式不当可引起PTC复发及转移概率明显增高,加重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李田军 《河北医药》2022,(3):378-380,384
目的 统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抗失眠药物应用情况,对比分析不同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接受抗失眠药物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2例,依服用抗失眠药物不同分为唑吡坦组及艾司唑仑组,比较分析组间服用相应抗失眠药物治疗期间相关指标与停药后相关指标.结果 唑吡坦...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0岁,2009年底感冒后咳嗽.外院胸部X线检查示双肺结节,胸部CT示双肺多发结节(图la),18F-FDGPET/CT显像未见明显FDG摄取.2010年1月行胸腔镜肺活组织检查示:肺转移性甲状腺滤泡上皮来源的癌.甲状腺B超检查未见明显甲状腺结节.患者17年前因"左卵巢肿物"行左卵巢切除术,病理:左卵巢甲状腺肿.2010年3月会诊患者当年外院病理切片:卵巢甲状腺肿,部分可见甲状腺滤泡癌,确诊为卵巢恶性甲状腺肿(malignant struma ovarii,MSO)合并肺转移.建议切除甲状腺后行131I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