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66篇
  免费   496篇
  国内免费   347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147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1268篇
口腔科学   74篇
临床医学   1010篇
内科学   1461篇
皮肤病学   154篇
神经病学   113篇
特种医学   1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380篇
综合类   2828篇
预防医学   912篇
眼科学   47篇
药学   1275篇
  17篇
中国医学   852篇
肿瘤学   384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371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427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444篇
  2009年   472篇
  2008年   492篇
  2007年   581篇
  2006年   623篇
  2005年   675篇
  2004年   611篇
  2003年   558篇
  2002年   513篇
  2001年   446篇
  2000年   355篇
  1999年   356篇
  1998年   254篇
  1997年   255篇
  1996年   240篇
  1995年   238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芪冬颐心口服液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芪冬颐心口服液。对比两组患儿基线及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儿基线时免疫学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水平及CD4~+/CD8~+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18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芪冬颐心口服液有助于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免疫功能,具有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外肝移植学界对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的机制阐释为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但为获得长期生存仍需长期乃至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即使如此,临床上AR仍时有发生,并导致相当一部分受者移植肝功能丧失,更重要的是受者术后还受到感染、肿瘤和其他一系列不良反应及沉重经济负担的影响。因此,为肝移植AR机制提出新的理论解释,更全面深入阐明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内在机制,进而依据新的机制研制出新型免疫抑制剂已势在必行。本文就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在肝移植AR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应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3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CHC患者82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分别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和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4周。采用RT- PCR法检测血清 HCV RNA,采用全基因序列测定法行病毒基因分型。比较两组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为(47.9±19.7)U/L,显著低于对照组【(63.5±21.2)U/L,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为(55.5±22.3)U/L,显著低于对照组【(81.3±25.8)U/L,P<0.05】;观察组EVR、ETVR和SVR分别为48.8%、63.4%和70.7%,与对照组的41.5%、53.7%和65.8%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18例观察组非HCV Ⅰ型感染者EVR、ETVR和SVR分别为88.9%、94.4%和88.9%,显著高于同组23例HCV Ⅰ型感染者(分别为52.2%、60.9%和52.2%, P<0.05),而与对照组15例非HCV Ⅰ型感染者比,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86.7%、93.3%和73.3%, P>0.05);观察组SVR12为87.8%(36/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30/41,P<0.05)。结论 应用直接抗病毒(DAA)药物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CHC患者近期疗效达到,但远期疗效似优于标准治疗方案, 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盐酸氢考酮PCIA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25),观察组行舒芬太尼复合盐酸氢考酮PCIA麻醉,对照组单用舒芬太尼麻醉,对2组患者麻醉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的VAS和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2组患者不同时间的T细胞亚群、NK细胞水平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CD 3+、CD 4+、CD 8+、CD 4+/CD 8+、NK细胞水平分别为(38.9±5.1)、(25.4±6.2)、(23.4±4.6)、(1.0±0.5)、(14.5±5.6),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周CD3+、CD4+/CD8+、NK细胞水平分别为(55.4±5.2)、(1.9±0.2)、(19.8±5.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舒芬太尼复合盐酸氢考酮PCAI应用于老年肺癌根治术中,可将T细胞亚群、NK细胞水平提高,使用效果显著优于舒芬太尼单用.  相似文献   
5.
唐许  龚成  刘慧 《中国性科学》2019,(6):133-136
目的探讨抗神经梅毒联合中药治疗神经梅毒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武汉市汉阳医院诊治的134例神经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青霉素G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相关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接受不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CD4~+/CD8~+、NK(%)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神经系统状态比较则显示,观察组患者脑脊液PRP滴度、CSF TPPA(+)例数、CSF WBCs≥10×10~6/L例数、脑脊液蛋白0.45g/L(例)例数、MMSE评分、VFT评分、DS评分、Stroop评分和AVL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梅毒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对其进行抗神经梅毒联合中药注射液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血清中CD4~+/CD8~+以及NK细胞水平,达到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目的,此外,两者联用还有较强的驱梅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7.
多发性硬化(MS)是由特异性抗原介导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参与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在第1次脱髓鞘发作时为数相当多的患者存在了MS样改变,且随访发现超过半数在未来5~10年发展成临床确诊的MS(CDMS)。目前将临床上只有1次发作和1个部位受累的脱髓鞘病变称为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s,CIS)。  相似文献   
8.
杨同宏 《中原医刊》2006,33(3):27-27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检测36例哮喘患儿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及调节因子,并与同龄健康儿童比较。结果哮喘患儿组RBC—C3bRR和RBC—ICR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组RFIR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组RFE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儿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其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结核病与营养不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光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752-1752
细胞免疫是宿主抵御结核病的关键,营养不良对细胞免疫功能有很大影响,同时是结核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在营养不良的个体.原发性和潜伏性感染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的可能性增加。在潜伏性感染人群中,营养不良是结核病发病的重要决定因素.下面简要谈谈结核病发病与营养不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引起严重烧伤患者内脏损害的因素很多,常见的有:(1)烧伤后组织低灌注和持续缺氧;(2)烧伤毒性因子包括内毒素、自由基和细胞活性因子等;(3)烧伤后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烧伤侵袭性感染,烧伤后机体失控性过强烈的全身炎性反应;(4)烧伤代谢功能障碍等因素都可引起机体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