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比较采用泛基因型与特异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方案精准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6月我院诊治的基因1b型CHC患者75例,其中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泛基因型DAAs治疗,即19例接受索非布韦/维帕他韦口袋,15例口服索磷布韦/达拉他韦;41例研究组接受特异基因型DAAs治疗,即23例口服艾尔巴韦/格拉瑞韦,18例口服奥比帕利/达塞布韦。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比较两组超快速病毒学应答(SRVR)、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结果 在治疗12周末,研究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1.9±4.1)U/L和(32.5±4.1)U/L,与对照组[分别为(32.7±4.2)U/L和(31.9±3.7)U/L,P>0.05]比,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SRVR、RVR、EVR和SVR分别为87.8%、97.6%、100.0%和100.0%,与对照组(分别为88.2%、94.1%、100.0%和100.0%)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索非布韦/维帕他韦治疗患者SRVR、RVR、EVR和SVR分别为84.2%、100.0%、100.0%和100.0%,索磷布韦/达拉他韦治疗患者分别为86.7%、93.3%、100.0%和100.0%,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患者分别为91.3%、100.0%、100.0%和100.0%,奥比帕利/达塞布韦治疗患者分别为88.9%、94.4%、100.0%和100.0%,四组所有病毒学应答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对1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前应用的无论是泛基因型还是特异基因型DAAs方案治疗基因1b型CHC患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是否可以不区分感染病毒基因型选择药物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丙性肝炎病毒(HCV)基因I型和非HCV I型感染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08例CHC患者,其中HCV I型感染者58例,非HCV I型感染者50例,均接受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采用一步法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TaqMan技术和HCV分型特异性引物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 治疗前,两组基线年龄、性别比例、体质指数(BMI)、血清ALT和HCV RN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HCV I型感染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分别为74.0%、82.0%、88.0%和86.0%,均显著高于HCV I型感染者(分别为51.7%、60.3%、63.8%和58.6%,P<0.05);67例获得RVR患者SVR发生率为100.00%,显著高于41例未获得RVR患者的25.6%(P<0.05),76例获得EVR患者SVR发生率为94.7%,也显著高于32例未获得EVR患者的15.6%(P<0.05);在血清HCV RNA≤4×105 IU/ml被认为系低病毒载量组,HCV I型与非HCV I型感染者各病毒学应答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而在血清HCV RNA>4×105 IU/ml被认为系高病毒载量组,39例非HCV I型感染者RVR、EVR、ETVR和SVR分别为71.8%、79.5%、87.2%和84.6%,均显著高于44例HCV I型感染者(分别为50.0%、59.1%、63.6%和74.4%,P<0.05);治疗24周、48周和随访24周时,非HCV I型感染者生化学应答率分别为70.0%、80.0%和84.0%,显著高于HCV I型感染者的50.0%、60.3%和69.0%(P<0.05)。结论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非HCV I型CHC患者效果较好,获得RVR和EVR的患者将获得SVR,应坚定治疗,而对HCV I型感染者、血清病毒载量较高和未获得RVR和EVR的患者,则应今早作出更改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3D方案(帕里瑞韦/利托那韦/奥比他韦)联合达塞布韦治疗基因1b型低血清病毒载量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及其血浆γ-干扰素(IFN-γ)和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基因1b型低血清病毒载量的CHC患者77例(初始治疗者62例,复治患者15例),接受3D方案联合达塞布韦治疗3个月,并随访3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IFN-γ和IP-10水平变化。评估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随访12周结束时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结果 在接受3D方案抗病毒治疗后,初治患者EVR、ETVR和SVR12分别为51.6%、100.0%和100%,经治患者EVR、ETVR和SVR12分别为46.7%、100.0%和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 m、2 m、3 m和随访3 m,77例CHC患者血清HCV RNA转阴率分别为93.5%、98.7%、100.0%和100.0%;血清HCV RNA水平分别为(1.1±0.1)log10IU/ml、(1.1±0.1)log10IU/ml、(1.1±0.1)log10IU/ml、(1.0±0.1)log10IU/ml,显著低于治疗前;血清ALT水平分别为(16.8±4.1)U/L、(15.3±3.9)U/L、(11.1±3.2)U/L和(12.0±3.4)U/L,显著低于治疗前【(151.4±16.0)U/L,P<0.05】,血清AST水平分别为(20.4±4.7)U/L、(17.9±4.4)U/L、(18.0±5.1)U/L和(14.7±4.8)U/L,显著低于治疗前【(153.8±15.9),P<0.05】;血浆IFN-γ水平分别为(46.9±5.8)pg/ml、(50.2±6.3)pg/ml、(57.0±6.9)pg/ml和(51.3±4.6)pg/ml,显著高于治疗前,IP-10水平分别为(100.5±36.1)pg/ml、(72.1±22.8)pg/ml、(66.8±13.4)pg/ml和(68.7±12.5)pg/ml,显著低于治疗前。结论 无论初治还是复治的基因1b型低血清病毒载量的CHC患者,采用3D方案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安全性良好,需要继续随访观察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肝病科就诊的42例CHC患儿被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分别接受重组干扰素α-1b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观察病毒学和生化学应答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快速病毒学应答、早期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38.1%、81.0%、90.5%和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7%、52.4%、69.1%和64.3%(P<0.05);在治疗4周、12周和48周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组ALT复常率分别为59.5%、73.8%和83.3%,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47.6%、69.0%和81.0%,P>0.05);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组患儿流感样症状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减少发生率显著高于国产干扰素治疗组(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CHC近期疗效较好,但副反应较大,需要根据情况,及时处理,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索非布韦(SOF)联合雷迪帕韦(LD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8月~2020年8月我院诊治的CHC患者116例,给予SOF联合LDV治疗3个月。计算肝纤维化四指数(FIB-4),采用RT-PCR法检测HCV RNA,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C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 在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116例CHC患者血清ALT、AST和外周血PLT计数分别为(32.4±6.8)U/L、(36.5±9.2)U/L和(224.6±31.9)×109/L,显著低于治疗结束时【分别为(56.6±11.7)U/L、(64.7±11.8)U/L和(262.3±41.7)×109/L,P<0.05】或治疗前【分别为(204.3±41.6)U/L、(131.2±26.5)U/L和(313.7±53.6)×109/L,P<0.05】;FIB-4和HCV RNA水平分别为(0.9±0.1)和(1.1±1.2)lgU/mL,显著低于治疗结束时【分别为(1.2±0.2)和(1.9±1.1)lgU/mL,P<0.05】或治疗前【分别为(1.4±0.2)和(6.4±1.3)lgU/mL,P<0.05】;本组CHC患者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率(RVR)为75.0%,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ETVR)为89.7%,SVR为8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B-4和血清HCV RNA是影响CHC患者获得SV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联合治疗前FIB-4<1.65和血清HCV RNA载量为(6.6±0.8)lgU/mL为截断点,其预测CHC患者在治疗后获得SVR的AUC为0.875,敏感性为83.2%,特异性为90.5%。结论 SOF联合LDV治疗CHC患者可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FIB-4水平低和血清HCV RNA载量低的患者可能获得更好的抗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ⅠFNα)治疗丙性肝炎病毒(HCV)基因Ⅰ型和非HCV Ⅰ型感染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08例CHC患者,其中HCV Ⅰ型感染者58例,非HCV Ⅰ型感染者50例,均接受peg-Ⅰ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采用一步法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TaqMan技术和HCV分型特异性引物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年龄、性别比例、体质指数(BMⅠ)、血清ALT和HCV RN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HCV Ⅰ型感染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分别为74.0%、82.0%、88.0%和86.0%,均显著高于HCV Ⅰ型感染者(分别为51.7%、60.3%、63.8%和58.6%,P0.05);67例获得RVR患者SVR发生率为100.00%,显著高于41例未获得RVR患者的25.6%(P0.05),76例获得EVR患者SVR发生率为94.7%,也显著高于32例未获得EVR患者的15.6%(P0.05);在血清HCV RNA≤4×105 ⅠU/ml被认为系低病毒载量组,HCV Ⅰ型与非HCV Ⅰ型感染者各病毒学应答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而在血清HCV RNA4×105 ⅠU/ml被认为系高病毒载量组,39例非HCV Ⅰ型感染者RVR、EVR、ETVR和SVR分别为71.8%、79.5%、87.2%和84.6%,均显著高于44例HCV Ⅰ型感染者(分别为50.0%、59.1%、63.6%和74.4%,P0.05);治疗24周、48周和随访24周时,非HCV Ⅰ型感染者生化学应答率分别为70.0%、80.0%和84.0%,显著高于HCV Ⅰ型感染者的50.0%、60.3%和69.0%(P0.05)。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非HCV Ⅰ型CHC患者效果较好,获得RVR和EVR的患者将获得SVR,应坚定治疗,而对HCV Ⅰ型感染者、血清病毒载量较高和未获得RVR和EVR的患者,则应今早作出更改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VEL)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真实世界研究(RWS)的疗效和安全。方法 2018年5月~2020年4月初治/PR经治的CHC患者32例和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CHC-CLC)患者36例,接受SOF/VEL治疗12 w,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CHC-DLC)或合并肝细胞癌(HCC)患者31例,接受SOF/VEL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12 w。部分患者合并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和慢性乙型肝炎。采用RT-PCR法检测HCV基因型(GTs)。结果 本组HCV 感染患者以GT 2a(55.6%)和GT1b(34.3%)为主;CHC、CHC-CLC和CHC-DLC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EVR4)分别为90.6%、86.1%、83.9%,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OT)均为100.0%,CHC组和CHC-CLC组SVR12和SVR24均为100.0%,CHC-DLC组 SVR12和SVR24均为93.5%,三组间EVR4、EOT、SVR12、SVR24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SVR12和SVR24均为97.8%,除GT3b型外其他GTs感染患者SVR12和SVR24均为100.0%;三组血生化学应答率分别为87.5%、83.3%和74.2%;本组总体不良反应(AE)发生率为12.1%,无严重AE或因AE停药和死亡事件发生。结论 应用SOF/VEL或联合RBV治疗CHC或相关的肝硬化患者,无论何种基因型感染,均有良好的效果,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不同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随访观察两年结果。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123例,其中接受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VEL)治疗52例,接受艾尔巴韦/格拉瑞韦(EBR/GZR)治疗43例,接受来迪派韦/索磷布韦(LDV/SOF)治疗28例,均连续治疗12 w,随访24 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比较不同方案治疗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情况。结果 SOF/VEL、EBR/GZR和LDV/SOF治疗患者RVR分别为96.2%、93.0%和92.9%,EVR分别为98.1%、97.7%和96.4%,ETVR和SVR均为100.0%,组间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过程中,SOF/VEL、EBR/GZR和LDV/SOF治疗组出现恶心、乏力和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5%、11.6%和21.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组获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CHC-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DAAs治疗的CHC-C患者30例,感染HCV基因型均为1b型。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10例。给予A组索非布韦联合利巴韦林,给予B组索非布韦联合雷迪帕韦和利巴韦林治疗,给予C组索非布韦联和达卡他韦合利巴韦林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12周。采用荧光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使用日立008A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采用基因芯片法 或PCR探针法检测HCV基因分型。按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标准,比较各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 、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结果 B组和C组RVR和ETVR均为100%,均显著高于A组的40%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AAs治疗结束时,A组、B组和C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24.2±6.7)IU/L、(22.3±5.6)IU/L和(25.3±4.6)IU/L,血清AST水平分别为(23.2±8.1)IU/L、(24.6±3.8)IU/L和(28.4±4.8)IU/L,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血清白蛋白和肾功能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CK水平分别为(63.3±11.8)U/L、(68.5±8.9)U/L和(62.1±10.2) U/L,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出现恶心7例、乏力1例、头痛1例、心悸1例,B组出现恶心4例、乏力3例、头痛1例、心悸1例、皮疹1例,C组出现恶心5例、乏力2例、头痛1例、心悸1例和皮疹1例。结论 DAAs治疗基因1b型HCV感染引发的CHC-C患者近期疗效较好,安全,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和白介素-12(IL-12)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肝病科就诊的105例CH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4例,分别给予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α-2b或者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3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TLA-4、TIPE2和IL-12水平。结果 观察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43.1%,P<0.05),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为90.7%,显著高于对照组(52.9%,P<0.05),治疗结束时应答率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76.5%,P<0.05),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为92.6%,显著高于对照组(60.8%,P<0.05);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为(5.2±2.0)×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3.4±1.8)×109/L,P<0.05】,红细胞水平为(4.9±0.5)×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4.6±0.7)×109/L,P<0.05】,血小板计数为(113.2±38.6)×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94.7±41.2)×109/L,P<0.05】;血清CTLA-4水平为(1.1±0.4)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6±0.7)ng/mL,P<0.05】,血清IL-12水平为(29.6±7.3)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41.5±11.7)pg/mL,P<0.05】,而血清TIPE2水平为(0.8±0.1)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0.6±0.3)μg/L,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9%,显著低于对照组(94.1%,P<0.05)。结论 应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CHC患者疗效好,除强大的抗病毒作用外,可能与该治疗能降低血清CTLA-4和IL-12水平,升高血清TIPE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9年7月~2020年8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基因1b型CHC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DAA组69例,给予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治疗,和PR组69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两组均治疗12 w,随访12 w。常规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CV RNA及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计数。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DAA治疗组血清AST和ALT水平分别为(35.2±6.2)U/L和(30.7±5.4)U/L,均显著低于PR治疗组【分别为(48.4±6.9)U/L和(45.4±6.1)U/L,均P<0.05】;DAA治疗组快速病毒学应答率、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率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78.3%、95.7%和95.7%,均显著高于PR治疗组的65.2%、76.8%和76.8%(均P<0.05);在治疗过程中,PR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4±1.4)×109/L和(110.7±30.8)×109/L,均显著低于DAA治疗组【分别为(6.3±1.3)×109/L和(208.3±30.2)×109/L,P<0.05】;在治疗期间,DA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显著低于PR组的84.1%(P<0.001)。结论 应用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治疗基因1b型CHC患者病毒学应答率高,疗效好,而不良反应小,值得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标准抗病毒(PR)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三磷酸次黄嘌呤核苷(ITPA)基因多态性对抗病毒疗效及其对利巴韦林(RBV)相关性溶血的影响。方法 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235例,给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RBV治疗24~48 w。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血ITPA基因rs1127354位点多态性。结果 经检测,发现ITPA基因型rs1127354位点为CC型193例和AA/AC型42例;在完成24周疗程的188例(CC型152例和AA/AC型36例)CHC患者中, AA/AC型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和早期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44.4%和47.2%,与CC型的42.1%和42.7%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72.2%,显著高于CC型的53.3%(P<0.05);在治疗4周、8周、12周和24周,AA/AC型患者Hb水平分别为(138.2±14.7) g/L、(130.5±12.6) g/L、(123.7±12.5)g/L和(118.0±10.2)g/L,显著高于CC型【分别为(132.3±13.9)g/L、(113.1±10.5)g/L、(108.4±9.4)g/L和(106.7±11.3)g/L,P<0.05】。结论 在PR方案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ITPA基因(rs1127354)CC基因型较AA/AC基因型更易发生RBV 相关性溶血,而ITPA基因型与抗病毒效果密切相关,临床应加以重视和预防性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替诺福韦联合干扰素-α(IFN-α)治疗血清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疗效及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8月我院肝病科诊治的血清HBeAg阳性的CHB患者89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43例)和联合组(n=46例),分别给予替诺福韦口服治疗和替诺福韦联合国产IFN-α2b治疗,两组连续治疗观察48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和IL-10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记物,采用ABI7300荧光定量PCR分析仪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 在观察结束时,联合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9.2±10.8)U/L和(36.4±8.2)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5.2±15.7)U/L和(56.6±12.3)U/L,P<0.05】;联合组血清TNF-α水平为(26.6±6.8)mg/L,显著低于对照组【(35.5±6.8)mg/L,P<0.05】,血清IL-6水平为(15.5±3.3)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2.4±4.1)pg/mL,P<0.05】,血清IL-10水平为(21.4±5.7)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9.4±6.5)pg/mL,P<0.05】;两组血清HBV DNA均转阴,血清ALT复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联合组血清HBeAg转阴率(44.2%对11.6%,P<0.05)和血清HBsAg转阴率(13.0%对0.0%,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另外,联合组分别有19例(44.2%)和2例(4.3%)患者发生HbeAg和HBsAg血清转换。结论 应用替诺福韦短期联合IFN-α治疗HBeAg阳性的CHB患者能提高血清HBeAg阴转率,并在短期内促进一些患者发生HbeAg和HBsAg血清转换,可能与联合治疗抑制了细胞免疫反应有关,但其长期疗效还需要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比较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2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02例CH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分别给予利巴韦林(RBV)联合普通α-2b干扰素治疗或应用RB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6个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观察组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ETVR)为8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P<0.05),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为8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P<0.05);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血清ALT水平为(36.8±4.1)U/L,显著低于对照组【(61.5±4.3)U/L,P<0.05】,血清AST水平为(38.4±3.4)U/L,显著低于对照组【(51.6±3.6)U/L,P<0.05】;在治疗4 w、12 w和24 w,观察组血清HCV RNA水平分别为(4.6±1.2)Ig IU/mL、(4.1±1.1)Ig IU/mL和 (3.6±0.9)Ig IU/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1±1.1)Ig IU/mL、(4.7±1.2)Ig IU/mL和(4.2±1.0)Ig IU/mL,P<0.05】;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外周血CD3+细胞百分比为(73.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5.6±6.9)%,P<0.05】,CD4+细胞百分比为(49.5±6.3)%,显著高于对照组【(34.8±5.8)%,P<0.05】,而CD8+细胞百分比为(17.6±3.8)%,显著低于对照组【(25.9±4.6)%,P<0.05】,CD4+/CD8+细胞比值为(1.0±0.2),显著低于对照组【(1.4±0.3),P<0.05】。结论 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RBV抗病毒治疗CHC患者疗效尚可,在不能应用直接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继续应用标准疗法仍可获得一定的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应用利肝隆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趋化因子-8(CF-8)、CF-2和CF-9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7年7月~2019年5月我院感染病科和消化内科收治的AIH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1例。在对照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肝隆片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F-8、CF-2和CF-9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IgM和IgA水平。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为(46.3±13.7)U/L,显著低于对照组【(82.5±14.2)U/L,P<0.05】和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为(45.5±14.3)U/L,显著低于对照组【(66.7±16.8)U/L,P<0.05】;血清CF-8水平为(10.6±2.1)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5.8±3.3)pg/mL,P<0.05】,血清CF-2水平为(13.5±1.0)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9.0±1.3)pg/mL,P<0.05】,血清CF-9水平为(12.1±1.7)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5.8±1.4)pg/mL,P<0.05】;血清IgG水平为(1313.1±191.0)mg/L,显著低于对照组【(1816.4±311.6)mg/L,P<0.05】,血清IgM水平为(506.2±151.3)mg/L,显著低于对照组【(814.1±225.1)mg/L,P<0.05】,血清IgA水平为(509.1±128.6)mg/L,显著低于对照组【(749.7±231.9)mg/L,P<0.05】;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与对照组的4.9%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利肝隆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可抑制机体亢进的体液免疫反应,降低CF-8、CF-2和CF-9水平,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而不会增加用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肝素化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肝硬化并肝性脑病(HE)患者的疗效以及血氨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诊治的62例肝硬化并发HE患者,其中接受常规护肝和抗肝昏迷治疗31例(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无肝素化CRRT治疗31例(观察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IL-10水平,采用谷氨酸脱氢酶法检测血氨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神志转清时间为(3.1±1.0)d,住院时间为(8.1±1.3)d,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别为(4.8±1.1)d和(12.5±1.5)d,P<0.01】,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8%(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氨、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69.3±10.5)mmol/L、(7.1±1.7)ng/L和(9.5±2.0)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4.8±8.1)mmol/L、(9.4±1.9)ng/L和(12.4±2.5)ng/L,P<0.01],而两组血清IL-10水平[(8.1±1.4)ng/L对(7.3±1.6)ng/L,P>0.0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41.2±8.6)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50.4±9.7)μmol/L,P<0.05],而两组血清白蛋白[(32.9±3.2)g/L对(32.4±2.8)g/L]和INR [(1.2±0.4)对(1.3±0.4)]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无肝素化CRRT治疗肝硬化并发HE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氨和细胞因子水平,提高生存率,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