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腹泻病人户调查地区人群基本特征及卫生条件。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对抽中的社区和村屯所有常住居民共2万余人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人户调查。结果共调查了5951户(20576人),城区占49.39%。农村占50.61%。在城区及农村老年人口系数分别为9.33%及12.02%,少年儿童系数分别为14.84%及17.25%。城区住户使用封闭式化粪池(97.48%)、水冲式(99.15%)厕所为主,97.48%使用县级或以上供应的自来水;农村56.34%的住户使用封闭化粪池厕所,29.61%使用旱厕,72.64%使用井水。城区和农村分别有35.73%及16.63%的住户备有土霉素和氟哌酸等常用药。家庭月均收入在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768.2元和840.6元;月均支出分别为1214.0元和589.2元。结论感染性腹泻流行的隐患仍然存在,应进一步提高群众对腹泻病防制及合理用药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西居民流脑带菌情况和抗体水平,为科学防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柳州市、百色市、贵港市和合浦县作为监测点,在流脑流行前期按年龄段抽取部分居民采集咽拭子和血液标本,进行培养和血液抗体水平检测.结果监测点共抽样896人,人群带菌率3.7%.抽样人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A群77.23%、C群64.96%、Y群39.90%、135群43.03%;流脑抗体中位值分别为:A群13.07mg/ml,C群4.49mg/ml,Y群<2mg/ml,W135群<2mg/ml.结论 监测点居民对A群、C群Nm所致流脑有一定抵抗力,对Y群、W135群Nm所致流脑则免疫力较低.0~2岁幼儿是易于受各型流脑侵犯的重点人群.广西应采取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合理选用疫苗,加强对薄弱人群重点接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腹泻病患者就诊和治疗情况,了解其诊治行为特征和治疗费用负担.方法 从腹泻病发病率较高的柳州市和罗城县城乡居民中搜集腹泻患者,调查腹泻病患者诊治行为和治疗费用使用情况,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腹泻病患者就诊率为28.28%(125/442);50.91%(225/442)的患者购药在家治疗,20.81%(92/442)的患者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腹泻患者以就诊村/个体诊所和乡镇/社区医院为主,就诊率冬季高于夏季(P<0.001);<5岁儿童就诊率较高;腹泻病例就诊治疗费平均41元,其中,门诊40元,住院533.5元,村/个体诊所20元,乡镇/社区医院99.5元,县级以上医院100元;在家自治费平均3元;就诊治疗费高于在家自费治疗(P<0.001),住院治疗费高于门诊治疗费(P<0.001);在乡镇/社区与县级以上医院的就诊治疗费高于村/个体诊所(P<0.001).结论 腹泻病以就诊基层医疗机构为主,病后就诊率偏低,而治疗费并不低;应采取措施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居民的就诊意识,并加大基层卫生服务和腹泻病预防控制方面的投入,以有效降低腹泻病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 1 994~ 2 0 0 1年近 8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 )伤寒流行进行分析 ,对这期间的分离株进行 1 6S核糖体(rRNA)基因多态性、噬菌体裂解分型试验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①资料来源于广西历年伤寒疫情报告数据及其流行病学调查资料。②菌株来源 ,主要为全州、灵川、宜州、隆林、桂林、平乐、富川等 1 6个县、市 1 994年以来上送及现场分离并经鉴定的有年代、地区代表性的伤寒菌株 ,共2 76株。③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研究伤寒、副伤寒的流行概况 ;用Vi噬菌体分型技术分析 1 994~ 2 0 0 0年广西有代表性的 …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西南宁市5岁以下儿童流感嗜血杆菌(Hi)、肺炎链球菌(Sp)和脑膜炎奈瑟菌(Nm)所致脑膜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该病的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2000年11月至2002年12月对广西南宁市市区、市郊15个乡镇、武鸣县10个乡镇和邕宁县14个乡镇的凡符合“疑似脑膜炎筛检标准”的5岁以下患儿进行以病原学为依据的细菌性脑膜炎流行病学监测。结果 共评估了1272例疑似脑膜炎患儿,发现Hi脑膜炎3例、Sp脑膜炎4例,未发现Nm脑膜炎病例;Hi、Sp脑膜炎年均发病率分别为0.98/10万、1.30/10万;Hi和Sp脑膜炎病例分布于邕宁县和南宁市区;Hi、Sp脑膜炎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11.7、5.8月龄;发病季节较分散;临床症状体征均较重,Hi和Sp脑膜炎各有1例并发症发生,Sp脑膜炎病死1例,均无后遗症发生;所分离的Hi和Sp菌株有对青毒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的现象;确诊患儿绝大多数居住于农村,均未接种过相应的疫苗。结论 虽然本次监测南宁市5岁以下儿童Hi、Sp和Nm所致脑膜炎发病率均较低,但除采取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仿措施外,仍主张采取针对性的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小儿流感嗜血杆菌(Hi)性脑膜炎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通过与国际疫苗研究所合作开展的Hi性脑膜炎监测网络,对符合筛检标准的疑似脑膜炎患儿进行评估、调查和采样,收集病例的病案、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3例Hi性脑膜炎患儿起病急,临床症状体征较重,脑脊液(CSF)均有异常,均从血和CSF中分离到Hi,1例发生硬膜下积液,无死亡;均发生在2岁以内,发病时间分别为夏、秋和冬季,病例为散发,无二代病例发生,均来自农村,生活条件不安定,居住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经济较困难,人院前有1至多次在个体诊所就诊和自行服用药物史。结论 Hi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体征较重,是严重危害小儿身心健康的疾病,生活环境卫生条件差、生活不安定的小儿尤其要警惕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为明确诊断和治疗、为抢救提供依据,常需采集血标本以协助诊断,因此,静脉采血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息息相关。我院儿科一直就股静脉穿刺方法进行不断探索[1],自2013年来,采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行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达到99%。小儿股静脉比较固定,静脉粗,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本组调查结果显示,住院患儿家属主要在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治疗和护理质量以及住院环境等方面存在需求。在采取相应措施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对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进行了解,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能够明显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疑似脑膜炎患儿脑脊液改变程度与其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将纳入细菌性脑膜炎监测系统疑似脑膜炎病例根据脑脊液改变的程度分成3组,统计其临床表现,并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3组病例均以≤24月龄段为主,尤以CSF培养阳性组高,男性组为高,男性发病的比例高于女性;除抽搐外,临床表现普遍有CSF培养阳性纽高于异常组,异常组高于正常组的特点;≤24月龄段患儿囱门膨突的构成比高于25~36月龄段,而≥3项临床表现的构成比后则高于前;异常组女性的囱门膨突的构成比高于男性;≥3项临床表现以异常组及CSF培养阳性组的夏季为最高;农村患儿临床表现构成比高于城市患儿;采样前不用抗菌素抽搐的构成比高于采样前使用抗菌素,但总的来说两种情况患儿的临床表现差异并不明显。结论 CSF改变程度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呈正相关,抽搐不是脑膜炎特异性的表现,对于农村患儿、女性患儿尤其在夏季特别要注意护理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宁地区疑似脑膜炎患儿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以求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表格收集符合筛选标准的疑似脑膜炎患儿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共评估了1272例脑膜炎疑似患儿。使用的抗生素以青霉素类(75.00%)和头孢菌素类(64.23%)为主;排前五位的是:青霉素(39.15%)、头孢噻肟(36.16%)、氨苄西林(10.38%)、头孢拉定(7.70%)和头孢唑啉(7.23%)。50%以上的病例在就诊期间使用了2种或2种以上的抗生素,34.98%的病人在就诊前已使用了抗生素,注射途径给药的抗生素占71.18%;就诊期间注射给药的抗生素占98.27%。年长儿青霉素使用率(44.88%)较年龄较小的婴幼儿(36.95%)高,而新生儿较1个月以上的幼儿的头孢塞肟、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舒巴坦和头孢曲松的使用率高。脑脊液生化、常规异常和/或血白细胞升高组抗生素使用率(92.525)较正常组(83.165)高。结论本调查中疑似脑膜炎患儿的抗生素治疗往往以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原菌为依据,以经验用药为主,建议对类似病人应尽可能做病原学检查以指导治疗;抗生素的使用应进一步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