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云南省MSM人群知晓率、行为等艾滋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为干预策略制定和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3年在云南省连续开展MSM哨点监测,调查该人群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吸毒行为、干预措施覆盖等情况,进行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调查9 073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同性发生性行为比例及安全套使用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明显低于同性,吸毒比例和患性病比例呈下降趋势(P<0.01).同居、低知晓率、外省/外籍、居住时间不足一年、文化程度低、未接受过干预、肛交次数多、未曾做过HIV抗体检测等因素为影响MSM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危险因素。结论 云南省近4年MSM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初显,但多项指标仍处于较低水平,仍需重点关注同居、文化程度低、流动性较大、肛交次数多、有异性性行为的MSM干预,扩大干预覆盖面,继续强化落实HIV动员检测、安全套推广使用等核心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50岁HIV感染者高危行为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6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疫情较重的红河州建水县、个旧市、蒙自市≥50岁HIV感染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样本量450人。结果 41.2%(122/296)的感染者最近1年曾发生婚内性行为,婚内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66.4%(81/122)。8.9%(28/313)的男性感染者在最近1年有商业性行为,商业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为17.9%(5/28)。7.1%(32/450)的感染者最近1年有临时性行为,临时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8.7%(6/32)。城镇感染者商业性行为比例为13.4%(19/115),高于农村的4.5%(9/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15,P=0.001)。男性、50~59岁、城镇居民、收入相对较高、缺乏家庭社会支持为发生商业和临时性行为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较低、居住在农村、收入相对较高、缺乏家庭社会支持为感染者不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危险因素。结论 仍有一定比例的≥50岁感染者继续发生高危性行为,成为HIV二代传播的推动因素。应进一步加强对感染者的艾滋病知识教育和安全性行为促进,提高家庭成员和社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低档暗娼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农村留守妇女HIV感染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5年3-5月,对云南省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德宏州、临沧市的留守妇女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抽取500名留守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HIV抗体检测。结果 500名留守妇女HIV感染率为8.2%(41/500)。丈夫吸毒的留守妇女HIV感染率为22.7%(30/1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HIV感染主要危险因素为:少数民族、初中以下文化水平、丧偶、现居临沧市、夫妻间未坚持使用安全套、丈夫为HIV感染者。本人和配偶均无吸毒行为的留守妇女HIV感染率为2.8%(10/3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HIV感染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在30~40岁之间、少数民族、初中以下文水平、离异、现居住在德宏州、有多性伴行为、丈夫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本人吸毒但配偶未吸毒的留守妇女HIV感染率为20.0%(1/5)。结论 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农村留守妇女HIV感染率较高,主要与丈夫吸毒感染HIV造成配偶间传播有关。此外,应关注留守妇女的多性伴行为,进一步加强禁毒和预防配偶间传播,特别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少数民族和有多性伴行为留守妇女及其家庭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云南省吸毒人群艾滋病新发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5年云南省吸毒人群哨点监测样本,筛选出血清学检测新确证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阳性的样本进行BED捕获酶联免疫方法(BED capture enzyme immunoassay,BED-CEIA)新发感染检测,并结合问卷中人口学资料和相关行为学特征等情况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在31 503例样本中,共检出HIV抗体阳性3 424例(含既往阳性2 793例),检出率为10.9%(3 424/31 503),其中,87.3%(2 989/3 424)为男性,12.7%(435/3 424)为女性;新报告的感染者,经BED-CEIA方法检出新发感染者101例,其中男性有90例(89.1%),女性有11例(10.9%),新发感染者平均年龄为31.54岁(16~54岁);2013-2015年吸毒人群的新发感染率为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外籍(主要为缅甸籍)、非汉族和注射吸毒的吸毒者艾滋病新发感染的危险性分别高于本省/外省户籍、汉族和口吸的吸毒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应重点关注少数民族、外籍(主要为缅甸籍)和注射吸毒人群,进一步强化落实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同伴教育和艾滋病检测咨询等综合干预措施,以减少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进一步针对男同性恋者开展的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对582名2地男同性恋者采用方便抽样法和"滚雪球"法,调查不同类型男性性伴侣肛交使用安全套频率,用趋势卡方检验3种类型男性性伴侣肛交使用安全套增加趋势.结果 84.8%的被调查人群在最近6个月中与同性伴侣有过肛交行为,其中与不付费固定男伴坚持使用安全套比率仅为15.8%,与不付费非固定男伴肛交坚持使用安全套比率也仅为16.3%,商业男性性伴侣坚持使用安全套肛交的人群为31.7%.结论 男-男性行为者肛交时使用安全套率较低,对非固定男性伴侣(包括付费男性伴侣)使用安全套进行肛交的意识不足,应积极开展倡导男同性恋者安全套使用的健康教育活动,增强男同性恋者防治艾滋病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青少年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建立青少年吸烟的保护动机模型,以此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借助保护动机理论,对青少年吸姻行为影响因素建立模型. [结果]影响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因素包括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保护动机理论模型能很好地运用于青少年吸烟行为的解释和干预. [结论]应结合保护动机理论采取有效措施对青少年的吸烟行为进行预防教育和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四川省盐亭县居民对癌症综合知识和食管癌防治知识的认知现状,为进一步的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盐亭县发病率较高的乡镇高灯作为调查现场,以当地2007年参加食管癌筛查的2012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评分后进行相应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中,有效问卷共2003份,有效率99.55%。调查对象癌症综合知识和食管癌防治知识平均得分(58.22±15.11)分,其中60分以上(及格)共1244人,及格率62.1%。[结论]盐亭地区居民对于癌症和食管癌防治知识的综合认知水平还较低,有待开展进一步的健康教育工作,促进相关知识在当地的普及,树立和增加当地居民参加食管癌筛查和早诊早治的信心和积极性,从而为提高当地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率以及居民健康水平与生存质量的相关策略措施的实施提供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开展心理干预,了解心理健康水平中介因素对抗病毒治疗接受性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以认知疗法和支持性心理疗法为理论基础,由省级心理学专业团队设计了个体心理干预方案,结合日常随访工作,培训合格的随访医生实施个体干预。通过对600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干预对照研究,比较干预前后感染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抗病毒治疗比例(χ2=16.546,P<0.001)和在治依从性良好比例(χ2=12.693,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艾滋病压力评分(t=-38.507,P<0.001)、焦虑评分(t=-36.907,P<0.001)、抑郁评分(t=-36.567,P<0.001)、消极应对评分(t=-12.497,P<0.001)显著下降;社会支持评分(t=33.172,P<0.001)、积极应对评分(t=8.332,P<0.001)显著上升。结论 个体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对抗病毒治疗的接受性...  相似文献   
9.
10.
了解云南省2015年青年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并与2005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为评估10年来青年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效果和制定下一步宣传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全省16个州(市)大学、大专、中专和职高的12 958名在校青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人口学信息和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2015年云南省青年学生对握手(93.0%)、共用针具(97.1%)、无保护性交(95.3%)、母婴传播(93.5%)、血液传播(97.1%)等能否传播艾滋病问题的正答率较高,对蚊虫叮咬(65.3%)是否传播艾滋病,冲洗阴道(63.9%)、外用避孕膏/膜(69.0%)、不共用注射器(62.6%)、使用清洁注射器(60.6%)能否预防艾滋病等问题的正答率较低,各知识问题正答率均较2005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83.9%,20岁以下(80.3%)、少数民族(80.7%)和低年级(82.8%)学生较20岁及以上(87.9%)、汉族(86.0%)和高年级(88.0%)学生的知晓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1.5,62.3,44.7,P值均<0.01);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85.1%)、网络(71.1%)、报刊/书籍(67.7%)和免费宣传材料(65.5%),获取知识的各种途径比例较2005年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通过网络获得艾滋病知识比例提升最高.结论 云南省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了显著提高,但仍存在20岁以下和少数民族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问题.学校艾滋病宣传教育有效性、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