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1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16篇
内科学   16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105篇
综合类   329篇
预防医学   149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36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信息化技术在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领域中风险预测、警报接收与上报、抗凝防治管理、医护人员相关继续医学教育、患者疾病预后管理的应用现状,总结其应用阻碍因素,旨在为我国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枳实薤白桂枝汤HPLC指纹图谱及10种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海建  李卫  祝一飞  张光际  封亮  贾晓斌  王卉  周涛 《中草药》2020,51(9):2448-2459
目的建立枳实薤白桂枝汤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和复方中10种指标成分(辛弗林、槲皮素、桂皮酸、厚朴酚、柚皮苷、腺苷、香豆素、橙皮苷、和厚朴酚、新橙皮苷)含量测定方法,开展相关评价分析。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枳实薤白桂枝汤指纹图谱,开展相似度评价研究;测定复方中10个指标成分,分析复方中药材不同配伍对其量的变化影响;采用聚类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获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枳实薤白桂枝汤的质量控制相关指标的影响和价值。结果 10批样品的相似度在0.376~0.990,部分批次相似度大于0.9(5批),说明10批样品相似度差异较大。10批样品中S1~S3、S5、S6、S8、S10为一组,S4、S9为一组,S7单独为一组。共标定了30个特征峰,经主成分分析,主成分1~6是影响药材样品质量评价的主要因子;30个特征峰中对样品分组起关键作用的成分为21(新橙皮苷)、26、29(和厚朴酚)、3、23、17、30(厚朴酚)、5、24(香豆素)、28和7。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除槲皮素外,其余9种成分在测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不同配伍会对药材中相关成分产生增加或抑制溶出的作用。结论所建立的HPLC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枳实薤白桂枝汤中10种化学成分的含量,该方法高效、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枳实薤白桂枝汤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常用中药紫苏叶和紫苏叶油的基原植物应为PA型紫苏。课题组对全国紫苏资源全面调查后发现,PA型紫苏资源十分紧缺。而PA型栽培紫苏都属株型矮小、叶片轻薄的回回苏变种,单株叶片产量较低。该研究以2份药用PA型紫苏为材料,在5个种植密度(D1,2 500株/亩;D2,5 500株/亩;D3,8 500株/亩;D4,11 500株/亩;D5,14 500株/亩,1亩≈667 m^2)下种植。选取叶型、株型、产量、挥发油含量和挥发油成分构成等17个性状记录和研究。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叶型、株型变窄、变小,落叶增加,单株叶产量降低,而叶亩产量增加,且达到D4后基本稳定。叶挥发油提取率在种植密度D2~D5较D1高约0.1%,各个密度下紫苏醛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各个密度下紫苏醛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2份PA种质的耐密植特性有较大差异,与其株型的特征有关,尤其收敛型株型更能适应密植环境。为达到高叶亩产量,推荐以D4(株行距15 cm×40 cm)密度下种植;而综合叶产量、叶型、株型,推荐以D2(株行距30 cm×40 cm)密度下种植。落叶节数、二级分枝数,株型可作为PA型紫苏种质耐密性评价的特征,收敛株型可作为紫苏种质高产育种的评价指标。该研究为PA型紫苏适宜种植的密度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紫苏的耐密植特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器官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在0~35岁中国人口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占据首位,随着治疗方法的发展,完全缓解率得到提高,但仍存在很高的复发率。近年的研究发现,外泌体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和耐药等过程,同时也可为免疫治疗方案改进提供新思路。本文对外泌体在白血病中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半参数与非参数可加风险模型在事件发生时间分析(time-to-event analysis)方面的应用,并比较它们结果的异同。方法利用鞅方法得到半参数可加风险模型的参数估计,运用核密度估计非参数可加风险模型,用R软件进行相应的计算及统计分析。结果半参数可加风险模型中的系数相当于非参数可加风险模型可变系数的平均。相对于对照组,达菲组、中药组、达菲加中药组分别治疗53、56、29个发热病人就能多一个发热消退的病例。两个模型的生存概率图都表明,达菲、中药、达菲加中药相对不吃药都能有效治疗H1N1流感,中药与达菲的疗效相当,中西药结合的疗效最好。结论在研究者需要对风险的绝对变化进行刻画或Cox比例风险假定不满足时,可加风险模型或许是一个合适的替代。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儿童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的咀嚼肌肌电变化规律.方法:对20例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牙合)儿童及20名正常(牙合)儿童进行咀嚼肌肌电图检查,测量嚼肌深浅层和颞肌前后束在姿势位、牙尖交错咬合位、前伸运动边缘位、后退运动边缘位的肌电活动,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姿势位嚼肌与颞肌的肌电活动均大于正常(牙合);牙尖交错咬合位嚼肌、颞肌肌电位均较正常(牙合)小;下颌前伸时颞肌前束肌电显著性高于正常(牙合);下颌后退时,嚼肌显著性高于正常(牙合).结论: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牙合)肌电有其特征性,提示早期矫治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牙合)不仅能解决美观问题,更有利于改善咀嚼肌收缩功能,减少肌功能对颅面形态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扩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第10,11,12,13外显子639bpDNA片段结合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技术,在40例广西籍C6PD缺陷者中检测中国人常见G6PD突变cDNA1376(G→T)和cDNA1388(G→A)。结果检出cDNA1376(G→T)男性半合子12例,cDNA1388(G→A)男性半合子10例,cDNA1388(G→A)女性纯合子1例,cDNA1376(G→T)和cDNA1388(G→A)女性双重杂合子1例。cDNA1376(G→T)突变的频率为31.0%,cDNA1388(G→A)突变的频率为31.0%。cDNA1376(G→T)和cDNA1388(G→A)两种突变均可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急性溶血、遗传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无症状基因突变携带者等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9.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烧伤患者供皮区愈合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烧伤患者供皮区愈合的作用。方法:第1部分将2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rhGH治疗组和对照组。rhGH组于切削痂手术后(供皮区为头皮)1 d开始每天皮下注射rhGH 9μ,共7 d,对照组未用药。第2部分将35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rhGH治疗组和对照组,rhGH组于切削痂手术后(供皮区为大腿)1 d开始每天皮下注射rhGH 9μ,共10~15 d,对照组未用药。观察供皮区愈合时间。结果:rhGH组供皮区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烧伤病人早期应用rhGH,能加快供皮区愈合,利于反复多次供皮。  相似文献   
10.
慢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疾病,特征为会阴部不适、骨盆疼痛、刺激性排尿症状等,严重时可引起性功能障碍。组织学特点是多核、单核细胞在间质结缔组织中浸润。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标准目前尚未明确,以致此病的研究受阻。动物模型可以帮助阐述慢性前列腺炎和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本文就近年来啮齿类动物模型在此病研究中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