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平顶山市222例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市4个县(市)区1990、1991年住院的新生儿破伤风病例222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1990年发病率为6.28/10万,发病专率为2.44%,1991年发病率为4.81/10万,发病专率为1.97‰,发病呈下降趋势,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男:女=3:1;89.64%(199/222)的患儿来自农村,99.6%(221/222)的患儿系采用旧法接生。因此,应对育龄妇女进行破伤风类毒素接种,以减少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背景:来源于人胚胎干细胞的成骨细胞研究结果引人关注,但是能够产生大量有效的成骨细胞且不含有其他杂细胞的诱导方法仍然没有建立起来。目的:探讨利用CD271磁珠从体外诱导分化的人胚胎干细胞中分选出成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人胚胎干细胞株SYSU-2形成拟胚体6d,贴壁分化14d后,通过CD271磁珠分选技术获得CD271阳性细胞,进一步检测CD271阳性细胞核型,表面抗原表达及分化潜能。结果与结论:CD271阳性细胞与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相似,为长梭形,并可在体外保持稳定核型至14代左右。同时,这种细胞也具有与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表面抗原标记(CD45阴性和CD73,CD105,CD166阳性)。分化潜能鉴定证明CD271阳性细胞只能诱导形成成骨细胞。这对于研究成骨发育的机制和为骨组织工程提供足量安全有效的种子细胞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EBNA1/IgA 、Zta/IgA 、VCA/IgA 和EBV-DNA对不同分期鼻咽癌的诊断效能,探讨各指标阳性率与鼻咽癌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3 月至2015年9 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初诊鼻咽癌患者152 例,健康体检者675 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EBNA1/IgA 、Zta/IgA 和VCA/IgA 抗体ROD 值,荧光定量PCR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 )检测血浆EBV-DNA水平。比较单独和联合应用EBV 标记物对各期鼻咽癌的诊断效能,同时分析各指标阳性率与鼻咽癌分期的关系。结果:鼻咽癌患者EBNA1/IgA 、Zta/IgA 、VCA/IgA 和E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 < 0.01)。 EBNA1/IgA 在早期鼻咽癌表达相对较高,灵敏度为77.8% ,而EBV-DNA在晚期鼻咽癌的灵敏度最高为88.8% ,两者特异度均在96% 以上。联合检测中EBNA1/IgA 并联EBV-DNA检测的灵敏度为92.1%(早期为82.5% 、晚期为98.9%),特异度为96.9% 。EBV-DNA阳性率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和N 分期呈正相关,Zta/IgA 阳性率与N 分期呈正相关(P < 0.01)。 结论:在无症状人群中进行鼻咽癌筛查,单项指标首选EBNA1/IgA 。晚期患者的辅助诊断则推荐EBV-DNA。两者并联检测可进一步提高鼻咽癌诊断效能。EBV-DNA是鼻咽癌分期和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Zta/IgA 可间接反映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望对患者病情评估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人体瘢痕疙瘩来源的前体细胞(keloid-derived precursor cell,KPC)的体外分离、扩增方法,及其在特定培养基条件下向脂肪细胞的诱导分化,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脂肪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取人体瘢痕疙瘩组织在改良L-DMEM培养基条件下培养,传代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相关基因表达,并以特定H-DMEM培养基[含1 μmol/L的地塞米松,0.5 mmol/L的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3-IBMX),10 mg/L牛胰岛素,100 mmol/L的消炎痛,10%的胎牛血清(FBS)]诱导,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油红O染色测定脂滴生成.结果 超过95%的KPC表达CD29、CD44、CD90/Thy-1和CD105;几乎不表达CD45和CD34(1.0%~2.5%);且诱导后该细胞渐增大,由梭形变为圆形或多角形,72 h出现脂滴,19d油红O染色细胞阳性率78.6%.结论 KPC能表达多种MSC表面标志物,不表达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HSC)标志物,能够在诱导培养基条件下分化为脂肪细胞,可能成为组织工程脂肪的一种新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5.
摘 要:回顾性分析鼻咽癌筛查中确诊的2例早期无症状鼻咽癌患者的诊疗经过。通过描述患者从EBV血清学阳性、筛查确诊鼻咽癌、错失治疗时机、出现症状就诊治疗、预后等相关资料,总结鼻咽癌发生发展的自然病程以及开展鼻咽癌血清学筛查中遇到的问题,探讨提高鼻咽癌筛查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Nestin-GFP转基因小鼠的胚胎干细胞(mESC)系,并观察其示踪ES细胞系的神经分化过程。【方法】将E3.5的Nestin-GFP小鼠囊胚接种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上(MEF经γ射线照射失去增殖活性)。4 ~ 6 d后将自囊胚长出的内细胞团(ICM)继续培养并传代扩增 ,检测所得细胞Oct-4SSEA-1和AKP等胚胎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及在体内外向三胚层分化的能力;之后,诱导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及神经胶质样细胞分化,利用免疫荧光检测其标志性抗原。【结果】 免疫组化可见Nestin-GFP小鼠胚胎干细胞表达未分化细胞特异性标志Oct-4SSEA-1、AKP染色呈强阳性,并具有向体内外三胚层分化潜能;在体外诱导其向神经分化,第6 d可见到明显的绿色荧光,并与免疫组化Nestin表达部位基本吻合第12 d及第16 d分别可见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表达,而此时Nestin的表达较前明显下降。【结论】 成功建立了Nestin-GFP小鼠胚胎干细胞系,该细胞具有自我更新的特性及多向分化潜能,并可用于在体外更直观的监测神经分化的阶段性变化并由此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携带Tα1(α-tubulin)基因启动子驱动的荧光报告系统在人胚胎干细胞(h ESCs)神经分化示踪中的应用。方法胎鼠成纤维细胞(MEF)培养h ESCs,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其生物学标记。将携带p LV/Final-puro-Tα1(α-tubulin)-hr GFP载体的慢病毒感染人胚胎干细胞(h ESCs),嘌呤霉素(puromycin)筛选14 d后获得纯化h ESCs,并诱导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同时显微镜观察细胞绿色荧光变化。第23天对表达绿色荧光的细胞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 h ESCs细胞的OCT-4、SSEA-4及TRA-1-60表达呈强阳性。慢病毒感染并筛选14 d后得到具有puromycin抗性的纯化h ESCs。该细胞经神经分化后,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表达,且α-tubulin、βⅢ-tubulin、nestin表达均呈阳性。结论成功获得了表达Tα1(α-tubulin)-hr GFP载体的h ESCs,该细胞可以示踪Tα1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基因1(WT1)对鼻咽癌细胞(CNE)-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靶向作用,证实WT1对CNE-2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WT1对CNE-2进行处理,借助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EGFR的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借助CKK-8观察CNE-2增殖能力情况,借助流式细胞术观察CNE-2凋亡情况,借助基质胶侵袭试验(Transwell)测定CNE-2侵袭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测定结果显示,采用WT1组信号强度明显低于二甲亚砜(DMSO)组和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T1组检测灰度值为0.358±0.148,DMSO组为1.370±0.068,空白组为1.390±0.077,WT1组检测灰度值明显低于DMSO组和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K-8检测结果显示,采用WT1进行处理后3、6、9、12h,抑制值表现为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空白组细胞凋亡率为(0.832±0.207)%,DMSO组为(2.081±1.221)%,WT1组为(20.731±1.104)%,WT1组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组和DMS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测定结果显示,DMSO组穿透细胞数量为67.21±2.17,WT1组为20.13±2.25,WT1组穿透细胞数量低于DMS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T1抗原能够作为CNE-2EGFR的靶向基因,可较好地实现对CNE-2EGFR免疫活性的抑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测定与肿瘤病灶内癌基因表达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的胃癌组,另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清后测定PGⅠ及PGⅡ的含量,收集胃癌病灶、癌旁组织后测定抑癌基因、原癌基因、侵袭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胃癌组患者血清中PGⅠ/PGⅡ的比值均低于对照组(4. 63±0. 62 vs.10. 45±1. 86,t=24. 907,P 0. 05);胃癌病灶中p16、p53、PTEN、KISS1、TSPYL5的mRNA表达量均低于癌旁组织且与血清中PGⅠ/PGⅡ的比值呈正相关(P 0. 05),Notch1、LOXL2、Cyclin D1、PCNA、MMP-2、CEACAM-1、Fascin-1、CST-6的mRNA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且与血清中PGⅠ/PGⅡ的比值呈负相关(P 0. 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中PGⅠ/PGⅡ值的降低与病灶内抑癌基因的低表达、原癌基因及侵袭基因的高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利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 (156s)等生长因子诱导脂肪干细胞成为淋巴管内皮样细胞的方法. 方法 取健康成人脂肪组织,胰酶消化法获得脂肪组织来源的间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记,并进行成脂肪、成骨诱导等体外分化能力鉴定.取生长状态良好的P3代细胞进行诱导实验:设置含VEGF-C156 s、bFGF等生长因子的诱导液组为实验组,并设空白对照组(常规L-DMEM培养基).观察诱导前后两组细胞的形态变化,并于10 d后进行LYVE-1免疫荧光的鉴定. 结果 成功分离纯化脂肪干细胞,流式细胞结果显示,CD13、CD29、CD44、CD105高表达,CD31、CD34、CD45、HLA-DR极低表达,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体外成脂和成骨能力鉴定也取得成功;在体外成功利用含VEGF-C156 s、bFGF等生长因子的诱导液将脂肪干细胞诱导为淋巴管内皮样细胞,实验组LYVE-1免疫荧光显色呈强阳性,而对照组则未见到阳性染色;荧光强度定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利用含有VEGF-C156 s的诱导液可以将脂肪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淋巴管内皮样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