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沙门菌筛检流程的方法评价和检测基线,预测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玉林市从业人员沙门菌的带菌水平。方法以沙门菌选择性增菌液(SBG)和3种选择性平板(CAS、XLD、DHL)构建沙门菌筛选和检定流程,通过测试菌株和408份从业者粪便样品实测获得统计参数,据此评估不同组合流程(SBG-CAS/XLD/DHL)筛检沙门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基于SBG-DHL分离沙门菌的敏感性校准和预测2014-2017年玉林市从业人员的带菌水平。结果CAS、XLD、DHL对测试菌株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和96.67%、100.00%和83.33%、83.33%和50.00%;应用组合流程筛检408份从业人员粪便,共分离沙门菌22株,带菌率为5.39%;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45%和89.23%(CAS)、86.36%和27.72%(XLD)、68.18%和16.15%(DHL)、100.00%和29.27%(CAS+XLD);CAS+XLD组合发现1例兼有硫化氢阴性和阳性的罗森沙门菌的无症状带菌者;校准和预测2014-2017年玉林市从业人员的平均年度带菌率为3.35%,以实测人数评估地区从业人员的带菌水平约为3350/10万。结论沙门菌检测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可作为检测质量和方法学的评价指标,大数据证实华南地区从业人员中沙门菌的高比例持留,公共卫生机构应加强沙门菌带菌者的防控,降低食源性病原菌的隐性扩散风险。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小球藻在异养培养条件下合成叶黄素的代谢网络,并进行了代谢流量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目前用于叶黄素合成的代谢流量较低,如果将其流量增加数倍并不会对小球藻的主要代谢产生明显影响;叶黄素对葡萄糖的最高理论得率远高于目前的实际得率,显示在小球藻异养合成叶黄素的得率方面还有很大的优化提高空间.对关键代谢节点流量分配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乙酰辅酶A节点, 绝大部分代谢流量进入了三羧酸循环和细胞物质合成途径,该节点的刚性可能是限制叶黄素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布洛芬立体拆分菌株的筛选与离子束诱变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从土壤中分离到的 15 4个菌株中 ,通过筛选及旋光度的测定得到立体选择性水解布洛芬乙酯生成S 布洛芬的菌株CandidasorboxylosaT2P。用低能离子束诱变的方法得到了几株布洛芬乙酯水解活性提高的突变菌株 ,用 4× 10 5ion/cm2 剂量的低能离子束诱变菌株CandidasorboxylosaT2P可提高S 布洛芬的产量2 0 %左右。用菌株CandidasorboxylosaT2P的培养物催化水解布洛芬乙酯所得产品的外观、熔点、旋光度和红外光谱等各项检测指标与Sigma公司的标准品S 布洛芬基本一致 ,这表明该菌株具有提高S 布洛芬产量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出能立体选择性水解布洛芬乙酯,并且水解产物为s-布洛芬的菌株。方法:土样通过吐温20培养基初筛到酯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并通过复筛测定菌株水解布洛芬乙酯的产物旋光度,从而得到活性菌株。结果与结论:用筛选到的菌株Candida sp.的培养物催化水解布洛芬乙酯所得产品的外观、熔点、旋光度和核磁共振色谱等各项检测指标与Sigma公司的标准品S-布洛芬基本一致,表明该菌株具有生产S-布洛芬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检测克伦特罗的免疫生物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检测饲料和动物性产品中克伦特罗等违禁激素类药物快速、灵敏、方便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免疫生物传感器对克伦特罗进行检测。结果:仪器的稳定性、重现性良好,检出限可达0.1μg/L,准确度达97%,检测时间在20min以内,检测成本每个样品约2元。结论:免疫生物传感器体积小、灵敏度高、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完全能满足现场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临床医院开展4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人群监测,探讨公共卫生实验室对临床实验室需求的直接技术指导的实践模式。方法 设立哨点医院,以标准化方法筛选和鉴定DEC菌型;构建DEC流行特征基线;对疑似暴发病例开展基于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12-2013年选择上海地区4家哨点医院检测7 204份腹泻标本确认的712例DEC感染病例,阳性率为9.9%。其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感染351例;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感染292例;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感染32例;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EHEC)感染6例;DEC混合感染31例。EPEC感染以1~5岁儿童最多见,菌型均为aEPEC;ETEC流行峰值在8月,阳性率>20%,感染病例2012年聚集于1~28日龄和2013年的20~60岁人群(P< 0.05),菌型以耐热肠毒素(ST)型最多(59.6%),其次为不耐热肠毒素(LT)型(27.8%)和ST/LT型(12.6%);2013年儿童感染EIEC病例明显增加(P< 0.01);未监测到EHEC O157 : H7,但确认2例EHEC O26 : H11(eae-hlyA-stx1a)儿童病例;调查确认2012年上海地区15例新生儿ETEC聚集性感染病例与四川省自贡市新生儿病例属于同一克隆(STh-CS21-CFA/I-ClyA-EatA-ST2332- SHNL0005)。结论 上海地区DEC型谱特征已发生改变,ETEC对新生儿院内感染和食源性感染性腹泻构成潜在暴发风险,需加强实验室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克隆中国人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从而为开发重组人GDNF治疗神经变性疾病打下基础。方法 根据从GeneBank中调出的人GDNF基因全序列设计引物,以中国人外周血白细胞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出中国人GDNF基因片段,克隆到pGEM-T载体上,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我们得到的一种425bp DNA片段。经与GeneBank中已注册的GDNF基因片段,克隆到pGEM-T载体上,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我们得到的一种425bp DNA片段。经与GenBank中已注册的人GDNF基因比较,序列完全相同。结论 正确的中国人的GDNF基因已克隆成功。  相似文献   
8.
从原壳小球藻CS-41(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CS-41)中分离到了不依赖于光的原叶绿素酸酯还原酶(LIPOR)3个亚基的编码基因——幽ZL、chlN和chlB。通过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这3个基因与普通小球藻C-27(Chlorella vulgaris C-27)相关基因高度同源,同源性高达99%以上,其中chlL基因有内含子,与有关C.vulgaris C-27的报道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具有方便、省时、精度高,便于利用计算机收集和处理数据,又不会或很少损伤样品或造成污染、可现场检测等优点。并且可以做到小型化和自动化.方便现场检测。生物传感器可以广泛的应用于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及兽药残留、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以及激素等多种物质的检测。在现代食品安全性分析中,这些项目都是进行食品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依据。本就生物传感器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现状及研究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波摩那沙门菌耐药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波摩那沙门菌的耐药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基于上海市网络实验室连续性监测腹泻病例和环境食品及广西地区爬行动物监测的波摩那沙门菌进行抗菌药物耐药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 2005-2012 年上海市网络实验室诊断临床病例分离沙门菌4 553 株, 居前10 位的20 个血清型均为A~F 群, 波摩那沙门菌在少见的非A~F 群中仅次于旺兹沃思沙门菌排第2 位, 并对低年龄组人群普遍易感, 症状有血样便和二次感染现象。确认食源环境沙门菌1 805 株, 前10 位血清型明显比人源株更具多样性, 波摩那沙门菌在少见型中列第3位, 多源自甲鱼、海水贝壳类和爬行动物。波摩那沙门菌非人源分离株耐药性显著高于人源株, PFGE结果分属A和B不同克隆簇。克隆A为非流行株的多重耐药株, 菌株多源自淡水养殖鱼类;克隆B为不耐药的流行株, 分为B-Ⅰ(分离自低年龄组)和B-Ⅱ(分离自成年组)2 个亚簇, 前者与海水贝壳类动物、陆龟、蜥蜴分离株同源, 后者与海水贝壳类动物分离株同源, 其中1 例人源株对8种抗生素呈多重耐药。结论 波摩那沙门菌属少见菌型, 但对婴幼儿有较高致病性。上海市近期分离的波摩那沙门菌与2005 年病例菌株存在遗传进化关系, 需要对致病克隆加强监测并预警进食海鲜和爬行动物的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