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间歇期偏头痛脑血管功能障碍及脑干功能改变。方法对临床确诊的偏头痛患者首先进行经颅多谱勒超声(TCD)筛选,对TCD异常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瞬目反射(BR)检查。并以同期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偏头痛间歇期存在颅内血管流速的异常改变。30例TCD异常的偏头痛中,BAEP异常12例,占40%。主要表现为Ⅲ波、Ⅴ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Ⅰ~Ⅲ波、Ⅲ~Ⅴ波波间期异常,均提示脑干病变。BR异常22例,占73.3%。其中R2、R2,均异常15例,提示三叉神经传入通路功能障碍。结论偏头痛的TCD改变反映了颅内血管舒缩功能异常,BAEP和BR改变提示脑干功能损害。两者可能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60钴辐照法对生物羊膜中污染的人免疫缺陷病毒灭活效果。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对辐照法灭活生物羊膜中人工污染HIV-1ⅢB病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辐照剂量为25 k Gy处理,可使污染在生物羊膜制品的HIV-1ⅢB病毒滴度下降6.5个log以上。处理后生物羊膜制品经细胞培养盲传三代,均未出现细胞病变。结论 25 k Gy辐照法能够完全灭活生物羊膜产品中污染的人免疫缺陷病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北京MSM人群HIV序列特征,预测北京该人群中HIV流行趋势。方法 汇总本实验室获得的北京MSM人群HIV序列,下载Los Alamos HIV Database中我国MSM人群及其他人群中流行的HIV序列,利用PhyML 3.0、BEAST等软件重建北京MSM人群系统发育树、估算突变速率、推断tMRCA、重建群体流行动态参数、计算再生指数R0值,分析北京MSM人群与其他人群HIV流行的相关关系,推断进化和流行特征。结果 北京MSM人群中流行的HIV-1亚型包括B、CRF01_AE和CRF07_BC。在全国HIV毒株ML进化树中,北京MSM簇(北京MSM人群所占比例≥40%)共有3簇,即B-1簇、CRF01_AE-1簇、CRF01_AE-2簇。B1簇毒株是由至少3次传入事件进入北京MSM人群的,传入时间分别为1991年3月(1984年7月至1997年2月)、1994年1月(1989年1月至1998年1月)、1991年4月(1984年8月至1996年8月)。CRF01_AE毒株由2次传入事件进入北京MSM人群,传入时间分别为2000年12月(1998年3月至2003年1月)和2001年12月(2000年1月至2003年7月)。流行特征重塑分析显示,CRF01_AE-1簇近年来增长速度较快、突变速率较高。结论 北京MSM人群中存在多种HIV亚型毒株流行,其中B亚型毒株传入时间最早,但增长趋势趋于平稳;CRF01_AE毒株传入时间较晚、但增长迅速,对HIV在北京地区的流行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因此对CRF01_AE毒株的防控有助于减少该地区HIV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在生产过程中酸性孵放法灭活艾滋病病毒的效果。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对含有艾滋病病毒的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酸性孵化法灭活效果进行了实验室检测。结果将含有艾滋病病毒的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酸度调整为pH4,于21~25℃条件下放置4d,其中艾滋病病毒的滴度(TCID50)由9.50log下降至2.00log以下,下降值达到7.00log以上。相同的样品在pH值7.0条件下放置14d,其中艾滋病病毒滴度仍在3.3log以上;经放置21d,所有样品中艾滋病病毒滴度均在2.0log以下。经过对3批样品重复测定,均未出现细胞病变;经过将样品盲传三代仍未出现细胞病变。结论采用酸性孵放法常温下放置21d,可使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中艾滋病病毒完全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5.
ASPCR检测微量HIV-1 K103N耐药突变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检测微量HIV-1 K103N耐药突变的等位基因特异扩增实时定量PCR(allele-specific real-time PCR,ASPCR)方法,用于微量K103N耐药突变的检测和分析.方法 首先建立检测K103N耐药突变的ASPCR方法,然后对方法进行验证,最后采用ASPCR方法检测对照样本.构建含K103N突变的质粒作为标准品,然后设计特异性引物用以区分野生型和突变型模板,采用SYBR green法进行实时定量PCR,并绘制标准曲线.分别采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引物扩增模板,根据二者Ct(cycle threshold)值结合相应的标准曲线判断是否存在K103N突变及突变比例.对ASPCR检测K103N突变位点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重复性等进行验证.结果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引物扩增等量野生型模板的Ct值之差(△Ct)可达13.56;当突变比例小于0.1%时仍具有良好的准确性;批内变异系数小于0.7,批间变异系数小于1.6;检测灵敏度可达0.01%.检测阴性对照样本的△Ct显著高于临界值,阳性对照样本检测结果均为刚性.结论 ASPCR是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检测HIV-1微量耐药突变的方法,可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WuT系列CD3FITC/CD4PE和CD3FITC/CD8PE试剂,检测我国不同地区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CD4和CD8细胞相对计数的效果。方法以美国BD公司的试剂为参比,用CD3FITC/CD4PE和CD3FITC/CD8PE试剂分别检测616人的CD4/CD3比值和584人的CD8/CD3的比值,用线性回归方法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D3FITC/CD4PE和CD3FITC/CD8PE试剂与参比试剂的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CD3FITC/CD4PE试剂与参比试剂的检测结果呈正相关关系(r=0.956,P<0.01),回归方程为y=0.922x 0.0047;CD3FITC/CD8PE试剂与参比试剂的检测结果也呈正相关关系(r=0.941,P<0.01),回归方程为y=0.9464x 0.0097。结论WuT系列CD3FITC/CD4PE和CD3FITC/CD8PE试剂检测我国不同地区艾滋病病人的CD4和CD8细胞的相对计数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in-house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与准确性。方法 收集2004年4月至2008年10月全军艾滋病检测中心检测的来自河南、广西130份血浆标本。以美国FDA批准的HIV-1基因型耐药性检测系统(ViroSeqTM v2.0)为参考方法,并与建立起的基因型耐药性检测方法(in-house)平行检测待检样本,比较二者在扩增效率、耐药突变位点检测以及耐药报告等方面的一致性。结果已知的14 850个耐药突变位点中,2种方法可同时对99.3%(14 752/14 850)的耐药突变位点准确检出;在对不同突变位点的检测中,2种方法对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突变位点、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突变位点及两类抑制剂耐药突变位点检测一致率分别为99.7%、99.0%和99.3%(Kappa值分别为0.909 9、0.952 1和0.948 8,P值均<0.01);2种方法出具的两类药物的耐药结果报告一致率94.6%(Kappa=0.637 4,P<0.01)。本研究共检测到34个ViroSeqTM数据库(ViroSeqTM software v2.7)未收录位点,其中2个突变位点对耐药的影响较大。结论in-house基因型耐药性检测方法与ViroSeqTM基因型耐药性检测系统在耐药突变位点检测以及评价上具有高度一致性,是一种快速准确、性价比高的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方法,同时在耐药数据库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我国HIV-1 B′亚型CNHN24毒株5′端和3′端长末端重复序列(LTR)进行扩增及测序并构建全基因组克隆。方法:利用PCR扩增出5′LTR和3′LTR片段;并利用高保真DNA聚合酶分别扩增出病毒全基因组的5′半分子和3′半分子DNA,然后依次将其克隆入低拷贝载体pLG338。结果与结论:完成CNHN24毒株5′LTR和3′LTR的测序并提交至GenBank,其登录号分别为AY860947和AY894352,使CNHN24株成为具有完整全序列的HIV毒株;获得可以稳定传代的全基因组克隆质粒pCN24,利用此克隆转染293T细胞后可以产生恢复病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γ射线终末辐照灭菌对同种异体肌腱病毒灭活的效果及对肌腱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检测γ射线辐照(照射剂量25 kGy)灭活PRV、VSV、PPV、EMCV、HIV-1病毒的效果。取正常供体手部肌腱12根,直径4~5 mm,随机分为实验组(辐照组)和对照组(新鲜不处理),进行病毒滴度检测,MTS力学试验机检测两组极限拉伸载荷。结果经过γ射线辐照可使污染在同种异体肌腱上的病毒滴度下降超过4 Log值,且盲传3代无病毒检出。辐照前后,同种异体肌腱极限拉伸载荷和组织结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辐照灭菌(照射剂量25 kGy)是同种异体肌腱病毒灭活的有效方法,可避免引入其它化学试剂,且该工艺不会影响肌腱的极限拉伸载荷和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ccurring rule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drug resistance under an unique therapy model among HIV-1 infected individuals 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 in rural areas of Henan, China. Methods A cohort of 75 individuals on an ART regimen of zidovudine (ZDV) , dideoxyinosine (ddI) and nevirapine (NVP) was established in March 2003. A total of 12 surveillances were conducted and 788 person-times were studied until 2010. The parameters of CD4 cell count and viral load (VL) were tested in each survey. And genotypic resistance testing was performed in patients with a failure of viral suppression. Survival analysis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occurrence time of resistance. Results The cumulative mortality rate was 16% (12/75) in the cohort. And the cumulative resistance rate was 88% (66/75) from 2004 to 2010. The rate of resistance reached 54. 7% and the probability from susceptibility to drugs developing resistance decreased drastically from 100% to 45. 3% within the first 1 year of initiation. The occurrence time of resistance for half of individuals in the cohort was at 12.0 months(95% CI 8. 6 - 17. 0)after initiation, 25. 1 months(95%C/19.0-33. 3)in those whose VL was less than 4. 0 lgU/ml and 4. 8 months (95% CI 4.1 - 5. 6) at VL > 4. 0 lgU/ml during the first investigation. The individuals with an early occurrence of resistance within 12 months carried high risks for afailure of viral suppression and a decrease of CD4 counts. 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resistance rises with the course of therapy. And the greatest probability for resistance is within the first 1 year of initial therapy. A high level of VL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Preventing the occurrence of resistance during the initial therapy remains a key go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