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853篇
药学   47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的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32例32眼。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间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 术前视力(BCVA, LogMAR)1.4(0.2-1.7),术后1周平均视力0.83±0.35,末次随访平均视力0.52±0.34,术前与术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nn Whitney U 检验,P<0.05),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前平均眼压(15.15±3.04)mmHg,术后1周平均眼压(17.75±2.7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眼压较术前眼压升高。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5.20±1.81 mmHg,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32例患者视网膜全部复位,复位率100%。3例患者发生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2例患者晶体发生羽毛状混浊,均恢复正常。 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可以作为治疗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急性视坏死性视网膜脱离18例18眼中13眼行玻璃体切割、眼内视网膜光凝加硅油填充术,5眼行玻璃体切除、眼内光凝加C3F8填充术。结果15例患者的视网膜成功复位,炎症均控制良好。3例视网膜脱离复发,再次手术复位成功,视力光感;随访9个月至3年,15例视力分别为:0.3者2例,0.2者4例,0.1者5例,0.02~0.08者2例,指彬30cm者2例。结论视网膜脱离是急性视网膜坏死的严重并发症,通过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可有效地提高视网膜脱离的复位率,挽救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4.
周用谋  李鑫  黄继化  陆颖丽 《安徽医学》2015,36(10):1206-1208
目的:比较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和20G传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早期(术后3 d)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就诊的38例(38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其中行23G玻璃体切割术20例(20只眼)为23G组,行20G玻璃体切割术18例(18只眼)为20G组,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观察眼压、最佳矫正视力、是否发生二次网脱及眼内炎等并发症。将最佳矫正视力转化为最小视角对数( logMAR)视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G组和20G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主要并发症为医源性裂孔,其中23G组为1眼,20G组为1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第1天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2、3天两组患者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3G组术后3 d平均 logMAR视力逐步提高,3个时间点分别为2.56±0.56、1.98±0.55、1.71±0.38,术后第2、3天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0G组术后3 d平均 logMAR视力也逐步提高,3个时间点分别为2.65±0.76、2.03±0.51、1.92±0.46,术后第2、3天两组之间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术前比较,两组视力分别在术后第2、3天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3天23G组视网膜均成功复位,20G组视网膜有1例未成功复位,两组均无眼内炎情况的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早期临床疗效相近,但在术后早期视力方面,23G玻璃体切除术显示出更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羟糖甘滴眼液对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后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视网膜脱离8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眼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羟糖甘滴眼液。观察两组术前、术后3、7、30 d干眼症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l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CFS)。结果两组术后3、7、30 d BUT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30 d观察组恢复正常水平,术后7 d观察组干眼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羟糖甘滴眼液可以缓解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干眼症状,对早期恢复泪膜稳定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患者眼压变化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52例(52眼)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塞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24例(46.2%)患者出现高眼压,其中19例发生在术后2周内(79.2%).高眼压组与眼压正常组性别、年龄,病程、屈光度及硅油填充量比较早发现,早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早期高眼压临床较常见,应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防止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搜集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空气填充与全氟丙烷(C3F8)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由两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从选取的文献中提取手术时间、术后俯卧时间、裂孔闭合率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评价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治疗效果。采用均数差(MD)及其95%置信区间(CI)表示计量资料的效应量。各文献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Q和I2检验。如P<0.05或I2>50%则认为异质性较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反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在各数据库初步检索到文献84篇。去除重复、内容不相符或者主要结局指标不完善及数据不能提取的文献,最终本研究纳入文献6篇。其中,1篇为英文文献,5篇为中文文献。6篇文献共纳入505只眼。其中,消毒空气组255只眼,C3F8组250只眼。3篇文献在随机分配序列生成中被评为高风险,其余纳入文献均为低风险,高风险文献进行Minors评分均为合格。纳入文献在随访偏倚、报告偏倚及其他偏倚中均被评为低风险。消毒空气组手术时间低于C3F8组。各研究间患者的手术时间组间异质性较小(I2=0)。经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6.34,95%CI:-8.98~-3.71,P<0.05)。各研究间患者的裂孔闭合率组间异质性较小(I2=0)。经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两组患者裂孔闭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91,95%CI:0.45~1.83,P>0.05)。消毒空气组患者的俯卧时间低于C3F8组。各研究间患者的俯卧时间组间异质性较大(I2=99%)。经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俯卧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8.90,95%CI:-24.78~-13.01,P<0.05)。各研究间患者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组间异质性较大(I2=66%)。经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0,95%CI:-0.16~0.16,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在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俯卧位时间方面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前预防性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手术效果的影响,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接受玻璃体切割术的40例(54眼)PD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前应用康柏西普玻璃体注射的20例(26眼)为治疗组,未应用康柏西普的20例(28眼)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及预后效果。根据视力改善效果测评预后,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医源性破孔、术中出血、术中电凝、硅油填充患眼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黄斑厚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治疗组黄斑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视网膜复位率、术后玻璃体再积血率、术后视力恢复效果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较高的术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的术前黄斑厚度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术前预防性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能够提升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术效果减少术中并发症,但该措施对患者视力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4A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后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以及视功能情况.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15例20只4A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眼经确诊后均在全麻下施行了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通过间接检眼镜以及RetCamⅡ成像系统检查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使用条栅视力(Lea gratingTM)检查来评估视功能的情况.结果 所有20只患眼术后随访中视网膜解剖均完全复位.其中3只患眼伴有黄斑部的变形或牵引(占15%),其余17只患眼术后眼底检查黄斑部结构正常(占85%).共9例患儿12只眼完成了条栅视力的检查,平均条栅视力值为(6.4±.2.5)c/d(2~12 c/d),转换为五分视力值平均为4.29±0.20 (3.82~4.60).其中1只患眼视力为3.82,1只患眼视力为4.0,其眼底检查都发现有黄斑部的变形以及牵引;其余10只患眼视力都优于4.3(4.30~4.60).结论 通过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4A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能够使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并达到良好的视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7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G玻璃体切除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玻璃体积血患者33例(33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个月。对比术前、术后1周和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眼压变化,记录玻璃体切除时间、切口缝合和渗漏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玻璃体切除平均时间为(16.30±4.10)min。术后1周和1个月术眼的BCVA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1个月较术后1周的BCVA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眼术前、术后1周和1个月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6.39±3.46)mmHg(1 mmHg=0.133 kPa)、(15.37±2.32)mmHg和(16.69±2.45)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眼术毕均无需缝合巩膜穿刺口。术中发生视网膜医源性裂孔1眼。随访期间发生高眼压2眼,低眼压1眼,经合理处理后眼压均恢复正常。其余患者在术中和术后随访均未见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采用27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的玻璃体积血是安全有效的,少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