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9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129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46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520篇
内科学   638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59篇
综合类   1362篇
预防医学   582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860篇
  1篇
中国医学   270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制备吸附重组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P179抗原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混悬制剂,并观察其免疫效果。方法 乳化法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采用不同海藻酸钠浓度、混合乳化剂添加量、混合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设计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参数。将重组HEV P179抗原吸附在最佳工艺制备的微球表面,制备吸附重组HEV P179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混悬制剂,皮下多点免疫BALB/c小鼠,测定其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IgG抗体的能力,与同剂量含弗氏佐剂的重组HEV P179免疫制剂对比。结果 经正交试验确定乳化最佳工艺参数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1%、混合乳化剂体积分数2%,混合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4。制备的微球平均粒径为6.73 μm(分布范围3.90~9.10 μm,方差1.78 μm),形态较为均一,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双层球体及内部疏松多孔的微球结构特点相符。用此条件制备抗原质量浓度为500 μg/ml的混悬制剂,微球对抗原的吸附率为90.64%。免疫效果观察试验结果表明,皮下多点免疫试验中微球制剂诱导特异性IgG抗体的能力优于含弗氏佐剂抗原。结论 成功制备了吸附重组HEV P179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混悬制剂,且诱导产生特异性IgG抗体的能力优于含弗氏佐剂抗原,为其在新型实验动物超敏制剂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3.
戊苯那嗪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囊泡单胺转运体2抑制剂, 2017年4月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成人迟发性运动障碍。在为期6周的短期治疗和持续48周的长期治疗临床试验中,戊苯那嗪均显示出对迟发性运动障碍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和头痛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阿托品联合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品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品联合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CHE活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CNS症状恢复时间、M样症状恢复时间、CHE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品联合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5,(28):3912-3915
目的:测定犬体内盐酸苯环壬酯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方法:取Beagle犬6只,分别ig盐酸苯环壬酯片2 mg和4mg,于给药前5 min和给药后0.17、0.25、0.5、0.75、1.0、1.25、1.5、2、3、4、6、8、10、12、14、16、18、24、36 h时各取血2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以盐酸戊乙奎醚为内标,测定盐酸苯环壬酯的血药浓度;2周后交叉给药,同法测定。利用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盐酸苯环壬酯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1~15 ng/ml(r=0.999 6),定量限为0.1 ng/ml,方法回收率为97.30%~103.20%,提取回收率为52.30%~60.11%,RSD均小于11%(n=5);低、高剂量的药动学参数t1/2α分别为(0.678±0.525)、(0.405±0.465)h,tmax分别为(1.042±0.401)、(0.900±0.418)h,cmax分别为(14.063±6.29)、(31.580±9.673)mg/L,AUC0-36 h分别为(48.186±14.776)、(79.269±34.649)mg·h/L。结论:本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盐酸苯环壬酯在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20mg/d)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39例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41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用彩色多普勒对颈部血管进行检查评估;同时入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空腹静脉采血,进行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检测。结果:阿托伐他汀钙治疗90d的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著改善28例,消失。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有效的固化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降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联合硫辛酸对大鼠百草枯中毒所致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取2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戊乙奎醚组、硫辛酸组、硫辛酸+盐酸戊乙奎醚组,每组40只。除空白对照组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内均注入20%的百草枯溶液20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注射)制备百草枯中毒模型。于注射百草枯30 min后,盐酸戊乙奎醚组、硫辛酸组、硫辛酸+盐酸戊乙奎醚组、模型组分别向腹腔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1 mg/kg、硫辛酸100 mg/kg、硫辛酸100 mg/kg联合盐酸戊乙奎醚0.1 mg/kg、等容积生理盐水,每24 h重复注射1次,连续28 d。在实验的第1,7,14,28天每组各随机选择9只大鼠处死,取血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留取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取肺组织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表达水平。结果各造模组大鼠BALF中IL-6、TNF-α水平及血清和肺组织中TGF-β_1水平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实验第7,14,28天各药物干预组BALF中IL-6、TNF-α水平及血清和肺组织中TGF-β_1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实验第14,28天硫辛酸+盐酸戊乙奎醚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盐酸戊乙奎醚组、硫辛酸组(P均0.05),盐酸戊乙奎醚组、硫辛酸组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理观察显示,各药物干预组肺组织纤维化程度轻于模型组,硫辛酸+盐酸戊乙奎醚组表现最明显。结论盐酸戊乙奎醚、硫辛酸皆可减轻百草枯中毒大鼠的肺组织炎症,抑制肺纤维化,两者联用可以增强这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9.
高血压病为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病,余尚贞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辨证,结合开、阖、枢理论,以太阴阳明升降不和为病机,从太阴阳明入手论治高血压病,结合五运六气选方六戊年麦门冬汤,临床治疗多例,疗效甚佳。开、阖、枢理论源于内经,是对人体三阴三阳经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概括,我们可从中窥得开、阖、枢理论之部分面貌,比如对太阴、阳明经的了解,并拓展中医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甲型肝炎(甲肝)和戊型肝炎(戊肝)在不同预防接种阶段的流行病学特征,并结合疫苗使用情况,为优化戊肝疫苗使用建议提供参考。方法 将2004-2015年分为2004-2007、2008-2011和2012-2015年3个阶段,年龄划分为0~、20~、30~和≥ 40岁组,比较不同时段、不同年龄组报告发病率的差异;同时描述疫苗批签发及甲肝疫苗使用情况。结果 2004-2015年,中国甲肝报告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t=-12.15,P<0.001),戊肝报告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t=6.63,P<0.001)。甲肝和戊肝月均报告发病数分别由2004-2007年的6 515、1 491例变化为2012-2015年的1 986、2 277例,戊肝每年3月出现发病峰值且持续出现。东、中、西部地区甲肝报告发病率均下降明显,但西部(3.46/10万)仍明显高于东部(1.13/10万)和中部(1.14/10万)(χ2=32 630,P<0.01);中、西部地区戊肝上升明显,东部地区较为平稳(2.66/10万),但仍高于中部(1.74/10万)和西部(1.58/10万)(χ2=6 009,P<0.01)。甲肝0~19岁人群下降84.36%;戊肝≥ 20岁人群报告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年龄越高、报告发病率越高。甲肝疫苗接种率由62.05%提高到93.54%,接种率与甲肝报告发病率呈负相关(F=10.69,χ2<0.05)。结论 2004-2015年中国甲肝发病快速下降,戊肝发病仍在上升,应推动戊肝疫苗在人群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