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我国老年人群中的阿尔茨海默病疾病评估量表?认知子量表(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 subscale,ADAS?Cog)的结构效度。方法:收集628例正常对照,572例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76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评估ADAS?Cog的结构效度。结果:ADAS?Cog在AD和MCI组的条目与总分相关系数分别在0.51~0.83和0.27~0.69之间。AD组的结构效度优于MCI组,但均较为一般。AD组的因子分析中得到记忆(包括单词回忆和单词辨认)和认知功能(其他所有项目)2个因子,解释63.23%的方差。MCI组提取出记忆(包括单词回忆和单词辨认)、语言(包括回忆测验、口头语言、找词困难和口语理解)、意象(包括物体命名和意象练习)和执行命令4个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为68.02%。结论:ADAS?Cog在评估AD人群方面具有良好的条目相关性和结构效度,但在MCI人群上则较差。  相似文献   
2.
认知控制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事件相关电位(ERP)是反映认知过程中大脑神经电生理改变的客观电生理指标,而ERP的N_2波反映的是大脑的认知控制功能,大脑额颞叶皮质是认知控制功能的主要神经基础,顶枕叶皮质参与认知加工过程,个体的认知控制功能足大脑多个皮质功能区协同整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就不同刺激范式下N_2波特征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氟伏沙明与阿米替林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患者作为实验组,与实验组性别、年龄匹配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随机将实验组分为氟伏沙明治疗组(实验组1,n=30)及阿米替林组(实验组2,n=30),治疗8周前后予P300检测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比较各组P300各成分及HAMD评分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实验组1及实验组2P2、N2、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明显延长,P2、N2、P3波幅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实验组1P2、N2、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比治疗前明显缩短,P2、N2、P3波幅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o.01);实验组2P2、N2、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但P2、N2、P3波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氟伏沙明具有明显改善抑郁症认知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注意偏倚特点及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对其注意偏倚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作为实验组,对实验组治疗8周前后予不同情绪图片刺激的点探测任务测试.选择与实验组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相匹配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反应时及注意偏向分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平均反应时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F=7.168,P=0.009),经过8周治疗后有明显的缩短(F=5.732,P=0.031),但比正常对照组长(F=5.194,P=0.036);实验组治疗前对负性情绪图片刺激的注意偏向分明显高于对正性刺激的注意偏向分(P=0.001),治疗8周后,该注意偏向分明显降低(P=0.012),但比正常对照组长(P=0.027).结论 抑郁症患者对负性情绪图片存在注意偏倚,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对这种偏倚可能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师-药师联合门诊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心理科门诊的抑郁症患者6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20)与对照组(n=330),观察组在医师-药师门诊就诊,医师给患者诊断并开具药物,药师提供可持续的服药知识辅导和服药不适答疑;对照组仅由普通医师门诊诊疗。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Morisky表比较复诊时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及服药依从情况。结果:复诊时,观察组的SDS与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中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多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联合门诊、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的患者服药依从性更好(OR=5.66、5.76)。结论:医师-药师联合门诊能够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波治疗对青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年龄在12-18岁之间符合DSM-IV精神分裂症标准患者46例,分为单纯应用奥氮平治疗组(实验组1)及应用脑波联合奥氮平治疗组(实验组2),选择2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予奥氮平治疗8周前后予《简明精神状况检查量表》(BPRS)评分,各组分别予P300检测,分别比较P300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结果实验组1、实验组2PZ点潜伏期均比对照组延长,实验组1、实验组2FZ、CZ、PZ、OZ点波幅均比对照组降低(P〈0.05及0.01)。治疗后,实验组1、实验组2PZ点潜伏期均比治疗前缩短(P〈0.01);实验组1、实验组2FZ、CZ、PZ、OZ点波幅均比治疗前升高(P〈0.05及0.01)。实验组2PZ点潜伏期比实验组1缩短(P〈0.05);实验组2FZ、CZ、PZ、OZ点波幅均比实验组1升高(P〈0.05及0.01)。治疗后,实验组1BPRS评分高于实验组2(P〈0.01),实验组2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实验组1(P〈0.01)。结论脑波治疗通过调节、平衡人体的脑电活动及兴奋水平,具有辅助改善青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骨转化标志物的血浓度比较,评估抗抑郁药物度洛西汀对抑郁障碍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方法使用病例-正常对照、治疗前后对照的方法,于2020年9月至2022年2月,在无锡市中医医院临床心理科和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招募抑郁障碍患者(患者组)49例和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对照组)49例,以及患者组使用度洛西汀治疗前后比较。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液骨转化标志物1型胶原c-端交联末端肽(β-CTX)和1型前胶原n-前肽(P1NP)浓度。 结果在基线时,2组β-CTX(pg/ml)存在统计学差异,患者组显著高于正常组[321.1(189.4)vs 210.4(103.5),t=-3.59,P=0.001],而P1NP(ng/ml)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组经治疗,β-CTX从321.1(189.4)显著性升高为475.3(192.4)(P=0.001),P1NP从49.9(19.8)虽然升高为54.5(27.6),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抑郁障碍患者比对照组骨吸收增加,经度洛西汀治疗后骨吸收更明显,可能会增加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8.
9.
情感障碍患者一级亲属阿尔茨海默病患病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情感障碍患者一级亲属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病率,以评估情感障碍家系中AD的患病风险. 方法 收集符合“DSM-Ⅳ-TR”诊断标准的情感障碍患者(情感障碍组)及其健康配偶(对照组)各109例,一级亲属入组标准为年龄≥55岁的父母和同胞.对可疑者应用神经心理评估、影像学和临床检查后,再根据美国神经病语言障碍和中风研究所及阿尔茨海默病与相关障碍协会(NINCDS-ADRDA)标准进行AD的诊断. 结果 情感障碍组一级亲属284例,对照组一级亲属274例,两组一级亲属平均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情感障碍患者的284例一级亲属中有10.6%(30/284)被诊断AD,对照组274例一级亲属中有4.4%(12/274)被诊断AD,两组AD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7,P=0.006);其中,情感障碍各亚型中双相障碍和抑郁障碍患者一级亲属AD患病率分别为11.2%(14/125)和20.0%(15/75),均高于对照组一级亲属AD患病率4.4%(12/274)(x2=6.80、20.56,OR=2.60、4.63,P=0.009、0.001),而躁狂发作患者一级亲属AD患病率为1.1%(1/87),与对照组一级亲属AD患病率4.4%(12/2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9,P=0.159). 结论 情感障碍患者尤其是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AD患病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观察S-氯胺酮治疗重度抑郁症(MDD)疗效、安全性,并初步探讨S-氯胺酮抗抑郁及可能的急性副反应的机制。 方法采用治疗前后对照的方法,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无锡市中医医院临床心理科以及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精神科招募首发或复发的MDD患者40例,受试者入组后被随机归入使用S-氯胺酮联合抗抑郁药治疗组(研究组,20例)和生理盐水加抗抑郁药组(对照组,20例)。S-氯胺酮按0.4 mg/kg单次静脉微量泵缓慢注射给药。分别在S-氯胺酮或生理盐水给药前、给药后24 h、1周末、4周末时采用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等评估患者症状;采用6项临床解离症状量表评估患者解离症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异,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均出现MARDS评分下降趋势,并且2组存在分组差异(P<0.05);研究组评分在24 h,1周末和4周末时均优于对照组,其中24 h差异最显著。在S-氯胺酮给药24 h后,有5例患者(25%)达到了完全缓解(MADRS≤10),另有5例患者达到有效缓解(MARDS降分≥30%),9例患者部分缓解。 结论S-氯胺酮是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新型抗抑郁药,单次小剂量静脉用药也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