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8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转录调控蛋白PrfA对两组新近发现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基因的体外转录作用。方法利用本室近年来建立的体外转录系统,对两组基于转录基因组体内研究发现的5个可能的受PrfA不同调节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基因进行了体外转录活性的研究。结果第一组中的hpt基因的体外转录活性受PrfA正调节,而其它4个基因既不被PrfA正调节也不被负调节。结论除hpt基因外,其它4个基因体外转录结果与体内实验不相一致,说明PrfA在体内可能通过复杂多样的非直接方式、或者还需要一些目前未知的因子来调控这些新近发现的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半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iet为天南星科植物,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半夏属全属6种,产亚洲东部,我国南北有5种。主产于四川、湖北、辽宁、河南、陕西、山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生长在潮湿阴凉的环境中,主要生长在海拔250~700m的路边灌木丛中、田间或森林中。笔者主要就半夏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对其开发利用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并对进一步的发展前景提出了新的见解,希望对半夏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甲醛对三种真核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甲醛造成的空气污染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环境中的甲醛污染具有来源广、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甲醛具有正电性,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小分子醛类化合物,可以进攻亲核基团而造成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对小型猪创伤修复和家兔烫伤创面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建立小型猪创伤模型,其中3组分别按90,60,30 AU·(cm2) 1的剂量给予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aFGF),阳性对照组按60 AU·(cm2) 1的剂量给予rhbFGF,阴性对照组给予等量基质,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采用创面照像和透明膜描记称量法记录伤后第4,8,14天创面面积,用注水法测量伤腔容积。观察伤后第8天和第14天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与再上皮化变化,评价修复效果。另建立家兔烫伤创面模型,分组与给药方法同上。观察伤后3,7,14,21 d创面面积,以及伤后14,21 d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与再上皮化变化情况,评价修复效果。结果各组小猪创面面积随伤后时间的延长逐渐缩小,其中rhaFGF 90 AU·(cm2)-1组和hbFGF 60 AU·(cm2)-1组小猪的疗效更显著。各组小猪创面伤腔容积随伤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缩小,其中rhaFGF 90 AU·(cm2)-1组和hbFGF 60 AU·(cm2)-1组更为明显(P<0.05)。组织学检查,可见经rhaFGF和rhbFGF治疗8 d后小猪的创面成纤维细胞生长活跃,数量多,毛细血管胚芽与成纤维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伤后第14天,各组家兔创面均已愈合,但各rhaFGF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家兔的创面表皮层较厚。各组家兔烫伤创面面积随伤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缩小,其中以rhaFGF 90 AU·(cm2)-1组和hbFGF 60 AU·(cm2)-1组的效果更明显。组织学检查,可见rhaFGF 90 AU·(cm2)-1组家兔的创面在伤后14 d大部分已被新生表皮覆盖,表面附着少量坏死组织,创面基本愈合。结论rhaFGF对小型猪背部刀伤创面有促修复作用,可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毛细血管胚芽形成与再上皮化。rhaFGF对家兔背部烫伤创面有促修复作用,可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还可以促进坏死组织脱落与再上皮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纳米二氧化锆(nano-ZrO2)对人类口腔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纳米ZrO2颗粒(0、10、30、60、100、150、250 μg·ml-1)对Human epidermoid carcinoma(KB)细胞分别进行24、48、72 h的染毒,应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①24、48 h低浓度纳米ZrO2染毒时KB细胞活性较高;②24、48 h高浓度nano-ZrO2染毒时没有对KB细胞的活性产生明显影响;③染毒72 h之后KB细胞活性没有发生显著变化,nano-ZrO2对KB细胞也不具有细胞毒性.结论 在适当浓度下,nano-ZrO2对KB细胞活性无明显毒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鉴定RA相关自身抗原COMP的一株特异性单克隆抗体15A11的表位特征。方法:选用随机十二肽噬菌体库对m Ab 15A11进行三轮筛选,随机挑取40个单噬菌斑,提取DNA,测序;ELISA检测每个噬菌体克隆与m Ab 15A11结合的特异性;通过Clustal W2对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展示的十二肽和COMP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Py MOL分析一致氨基酸所在肽链的二级结构及表位氨基酸之间的距离,初步确定m Ab 15A11的表位;变性和非变性Western blot、EDTA螯合Ca2+后ELISA分析以及合成多肽的ELISA实验进一步确定表位序列。结果:得到的40个测序噬菌体中,共有5个噬菌体克隆,ELISA确定克隆1和克隆2与m Ab 15A11特异性结合,其他克隆均为非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氨基酸序列比对,在COMP上未发现与克隆1和克隆2噬菌体相同的连续氨基酸序列,提示m Ab 15A11的抗原表位可能为非线性表位;Py MOL分析表位氨基酸在COMP上的定位及距离,显示构象表位的合理性;变性Western blot分析为阴性,而非变性Western blot条件下为阳性;EDTA螯合Ca2+破坏COMP的构象后不能与m Ab 15A11结合,而未经处理的与m Ab 15A11结合,均说明m Ab 15A11表位是构象表位;合成多肽与m Ab 15A11的ELISA结果进一步确定了m Ab 15A11的构象表位序列。结论:鉴定了m Ab 15A11的表位是构象表位序列,且确定了该构象表位的氨基酸组成,为研究COMP抗体与抗原反应机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检测有重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iled carbon nanotubes,SWCNTs)对小鼠成神经瘤细胞(N2a)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SWCNTs悬液(0、12.5、25、50ug·ml-1)对N2a细胞进行24h染毒处理后,检测细胞活力,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随着N2a染毒浓度的增加,N2a细胞活力下降,ROS含量增加,GSH含量下降。在维生素C(Vitc)存在的情况下,最高浓度组(50ug·ml-1)产生的细胞损伤最大程度上得到缓解。结论SWCNTs的暴露在某种程度上可对N2a细胞产生一定的细胞毒性,并且VitC可以通过降低氧化损伤对N2a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体血液红细胞对外源性甲醛的缓冲作用,外源性甲醛对红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以及氧化损伤的红细胞对外源性甲醛分子具有氧化能力转移作用。方法以健康人血为研究对象,分别向4组反应体系(纯水、生理盐水、血浆、全血)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甲醛溶液使之终浓度为0、0.03、0.05、0.125、0.25、0.5、1、2、4、8、16 mg/L。37℃水浴1 h后,采用AHMT法检测加入外源性甲醛后4组溶液中的甲醛浓度,并检测加入外源性甲醛后血液中红细胞膜蛋白羰基化值及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生理盐水及纯水对外源性甲醛无缓冲作用,血浆在甲醛浓度≤2.5 mg/L时,具有缓冲作用,全血即使在高浓度甲醛(16 mg/L)下也具有缓冲作用。当甲醛浓度≥0.25 mg/L时,红细胞膜蛋白羰基化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甲醛浓度≥0.03 mg/L时,MDA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对外源性甲醛具有缓冲作用且发挥主要作用的为红细胞,较高浓度的甲醛(≥0.25mg/L)会对红细胞产生氧化损伤作用,而红细胞则起到对外源性甲醛分子氧化能力转移作用,提示羰基化红细胞可能是甲醛远距离毒性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经不同浓度甲醛染毒后所致大鼠骨髓细胞的DNA-蛋白质交联程度。方法采用KCl-SDS沉淀法检测液态甲醛所致DNA-蛋白质交联(DPC)效应。结果低浓度的甲醛(10μmol/L和50μmol/L)能引起DNA-蛋白质的交联;较高浓度的甲醛(250μmol/L和1250μmol/L)可以产生明显的DNA-蛋白质交联作用(P〈0.01)。结论甲醛可造成骨髓细胞DNA-蛋白质交联,而DPC可以对细胞产生严重的遗传毒性,这可能是甲醛导致白血病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