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肺癌的免疫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阻断体内抑制性分子可以使免疫系统重新激活以抵抗肿瘤,改善了一线和二线治疗中的总生存率。目前细胞程序死亡受体 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为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尽管检查点阻断改善了肺癌患者的治疗前景,但单药治疗方法仅对一部分患者有效且可能产生耐药性,仍需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抑制途径。本文主要对免疫检查点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和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到2018年,估计有1810万新癌症病例和960万癌症患者死亡。其中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占总病例的11.6%),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癌症死亡总数的18.4%)[1]。随着肺癌发生率及死亡率的急剧上升,肺癌也急需新的治疗策略,而免疫治疗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据报道,已经发现多种癌症患者的外周血和局部肿瘤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Tregs)升高,其中包括乳腺癌,胰腺癌,胃癌和肝癌[2-3]等。Treg在肿瘤的发生、生长、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正在临床上测试的几种靶向Treg细胞的癌症免疫疗法,有望为癌症患者带来希望,其中包括Treg细胞的耗竭,免疫检查点阻断也可归因于Treg细胞的耗尽。本文就Treg在肺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ST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80例混合痔患者行TST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7例患者全部治愈,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并发症。结论 TST治疗混合痔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Er∶YAG激光光子增强的光声流(SWEEPS)技术在不同脉冲间隔参数条件下的蒸汽气泡动力学效应。方法:Er∶YAG激光手具连接工作尖放置于自由水域模型中,设置SWEEPS模式,150~600μs脉冲间隔激活。高速摄像机(200 000 Hz)摄录Er∶YAG激光激活荡洗引起空穴效应的过程,matlab逐帧分析蒸汽气泡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蒸汽气泡消失时刻气泡残余与激光工作尖之间的距离。实验数据经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自由水域中,Er∶YAG激光SWEEPS模式下,脉冲间隔设置的改变会引起两次脉冲激发的蒸汽气泡形成不同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双气泡融合、双气泡撞击及双气泡脱离。其中,脉冲间隔设置为360~440μs时,双气泡撞击现象会使蒸汽气泡消失时气泡残余与激光工作尖之间达到最远距离。结论:在自由水域中,Er∶YAG激光双脉冲SWEEPS模式在不同的脉冲间隔设置下引起双气泡间形成不同的作用关系,该现象可能可以增强Er∶YAG激光空穴效应,强化激光激活荡洗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于悦 《大家健康》2008,(4):56-57
鱼鳞病俗称“鱼鳞癣”、“蛇皮癣”,普通人群中其发病率高达0.3%~1%。患者皮肤比较干燥,上臂的外侧和大腿、小腿的前面,有许多淡褐色鳞屑,紧紧附着在皮肤表面,难以脱落,边缘略微翘起,好像鱼鳞、蛇皮。这些症状在冬天气候干燥时特别明显,好像没有洗干净的污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iled carbon nanotubes,SWCNTs)对小鼠成神经瘤细胞(N2a)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SWCNTs悬液(0、12.5、25、50ug·ml-1)对N2a细胞进行24h染毒处理后,检测细胞活力,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随着N2a染毒浓度的增加,N2a细胞活力下降,ROS含量增加,GSH含量下降。在维生素C(Vitc)存在的情况下,最高浓度组(50ug·ml-1)产生的细胞损伤最大程度上得到缓解。结论SWCNTs的暴露在某种程度上可对N2a细胞产生一定的细胞毒性,并且VitC可以通过降低氧化损伤对N2a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高频脉动压力传感器测量不同频率和单脉冲能量下前牙单根管模型Er∶YAG激光辅助化学预备产生的根尖压力值。方法    前牙单根直根管模型内注满去离子水,根尖孔外接50 000 Hz高频大量程传感器。Er∶YAG激光工作尖置于根管口上3 mm处,激光激励频率设置为20 ~ 50 Hz(以10 Hz为间隔),单脉冲能量设置为5 ~ 50 mJ(以5 mJ为间隔);采用超短脉宽模式,记录不同频率和单脉冲能量下Er∶YAG激光辅助荡洗时的根尖瞬时压力。结果    单根管模型根尖压力值随单脉冲能量升高而线性增加。当单脉冲能量≥ 35 mJ时,根尖压力在荡洗过程中出现累积,压力值显著增加。功率设置越高,压力值升高幅度越大。结论    根尖压力值随单脉冲能量升高而线性增加,高功率下根尖区会出现高压累积,增加根尖损伤风险。临床合理设置参数,对Er∶YAG激光辅助化学预备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USFNB)联合硬膜外镇痛(PCEA)对全麻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炎症因子水 平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0 年 6 月至 2021 年 6 月接诊的 80 例全麻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进 行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把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 PCEA,观察组给予 USFNB 联合 PCEA。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和 疼痛程度。 结果:两组患者的 hs–CRP、TNF–α、IL–6 水平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观察组不同时间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的疼痛评分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观察组不同时间的疼 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全麻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行 USFNB 联合 PCEA,可 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并显著减轻其疼痛。  相似文献   
9.
札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特征系统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全球札如病毒(SaV)急性胃肠炎暴发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通过万方、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2018年1月以前发表的SaV急性胃肠炎暴发文献,对文献进行评价和筛选,分析暴发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场所分布、人群分布、传播途径、病原学特征、患者临床症状等。结果 共收集到34篇SaV暴发文献,涉及146起暴发,发生时间范围为1976年10月至2016年4月。138起暴发报告了发生月份,均来自北半球,全年均有发生,8月发生最少,12月发生最多,主要发生于温度较低月份。报告暴发较多国家为日本、加拿大、美国和荷兰。共141起暴发提供了发生场所,常见的为托幼机构(48/141,34.04%)、长期看护机构(41/141,29.08%)和医院(16/141,11.35%)。31起暴发共1 704例病例具有临床症状信息,腹泻最常见(1 331/1 704,78.12%),然后分别为恶心(829/1 198,69.20%)、腹痛(840/1 328,63.25%)、呕吐(824/1 704,48.36%)和发热(529/1 531,34.53%)。119起暴发确定了病毒型别,其中GⅠ组(51/119,42.86%)和GⅣ组(45/119,37.82%)SaV较为常见,GⅣ组SaV引起的暴发在2007年突然增加,GⅠ组导致的暴发则在2008、2011-2013年报告较多。结论 SaV暴发主要为发达国家报告,寒冷月份高发,常发生于托幼机构和长期看护机构,主要流行株为GⅠ组和GⅣ组。我国SaV暴发防控工作较为落后,需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SaV暴发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酚-黄复方对痤疮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考察补骨脂酚与黄芩苷组合用药的体外抗痤疮菌活性。[方法]采用菌落计数法,以不同浓度补骨脂酚及加入黄芩苷后对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生长的抑菌率为指标考察其抑菌效果。[结果]当补骨脂酚浓度达到2560mg/L时对表皮葡萄球菌及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00.0%、61.1%。在补骨脂酚溶液中加入黄芩苷后两药浓度分别为2 560 mg/L和800 mg/L,对两种痤疮菌的抑菌率均为100.0%,在此浓度下两药合用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抑菌率是单用补骨脂酚的1.64倍。[结论]酚-黄复方对痤疮菌的抑菌率增加显著,表明酚-黄复方共同发挥抗痤疮菌作用,揭示酚-黄合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