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50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单纯应用压力梯度长袜(CS)或与间歇充气装置(IPC)联合使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胸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恶性肿瘤根治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CS组、CS+IPC全程组、CS+IPC术后组,每组60例。术后3~8d内行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记录DVT例数及血栓发生部位(大腿或小腿)。随机选择对照组和CS+IPC全程组各15例患者,分别于术前、切皮后2h及术后24h各采集外周静脉血2ml,测定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tPA-A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术后3-8d对照组、CS+IPC全程组、CS+IPC术后组和单纯CS组DVT发生率分别为49.3%、15.0%、23.3%和30.0%(P〈0.05)。所有发生DVT患者中,除CS组发现1例近端DVT外,其余均为远端DVT。发生DVT患者年龄、卧床时间、危险因素个数等与未发生血栓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纤溶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切皮后2h,CS+IPC全程组vWF升高,D-D、tPA-Ag降低(P〈0.05),术后24h对照组和cs+IPC全程组间D—D、vWF、tPA-Ag及P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S+IPC全程或术后使用均能降低高危患者术后DVT的发生,其中CS+IPC全程使用预防效果最好,可能与IPC增加纤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疾病及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FibrinolyticSystem)简称纤溶系统,是参与机体完成正常生理止血、凝血,调节二者动态平衡,使血液既不会逸出血管之外而发生出血,也不会在血管中凝固而形成血栓的重要因素之一。纤维蛋白溶解是指纤溶酶原(P l a s-minogen,PLG)经不同途径被其特异性激活物激活转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HCV RNA检测在预防输血后丙型肝炎中的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末抗.HCV阴性的全血标本56400份次,再进行RT-PCR(荧光适时技术)检测HCV RNA,并对输过HCV RNA筛查阴性血液的患者进行追查。结果 HCVRNA阳性率为2.5‰(146/56400)。对输过HCVRNA筛查阴性血液的患者追查结果,无一例发生输血后丙型肝炎。结论 对抗-HCV阴性的血液标本用敏感的试剂进行HCV RNA检测在预防输血后丙型肝炎中不但有效,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经体表面积校正后的肾病患者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Ccr)的临床意义,并观察Ccr实测值与Ccr校正值之间的差异及其两者与血肌酐及cystatin C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测定256 例各种肾病患者Ccr及cystatin C,计算经体表面积校正后的Ccr校正值,按患者身高、体重进行分组,并分别比较各组Ccr实测值与Ccr校正值的差异.结果 除60~70 kg体重组和160~170 cm身高组两组Ccr实测值与Ccr校正值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均有显著差异 (P<0.001).结论 根据目前患者身高、体重对Ccr进行体表面积校正,更能反应肾病患者的个体情况,使不同个体的Ccr 资料更有参考性,并具有恒定性及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4种脂肪酶(Lipase,LPS)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方法方法学评价研究。应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5-A2、EP15-A2、EP7-A2、EP6-A、EP9-A2方法验证4种脂肪酶检测系统的精密度、正确度、抗干扰性、分析测量范围(AMR)、相关及偏差。采用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发放的室间质评物(C-A和C-B)验证不同系统检测LPS正确度。回归分析采用Passing-Bablok检验,回归线性检测采用Cusum方法,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偏差分析应用Bland-Altman曲线。结果 LPS在25-240U/L时,4种检测系统的批内CV均TEa的1/4(9.47%),批间CV均TEa的1/3(12.63%)。正确度验证测定美国CAP室间质评物显示仅A、C系统较为理想,其95%验证区间包含了指定均值,且符合生物学变异设定的总允许误差(TEa:37.88%);回收试验显示除B系统高回收标本外,其它系统均未超出±10%。抗干扰性评估显示Hb≥5g/L时,对B、C系统低水平有10%的正干扰,在15g/L时,对D系统低水平有10%的正干扰;Bil≤600μmol/L时对4种系统均无明显干扰现象;TG≥8mmol/L时,对A、C系统均有10%的负干扰。4种系统AMR上限分别为341、494、529、379U/L。相关分析以选取上述性能较为理想的C系统为参考对象,A、B、D与C系统比较相关性较好,r均0.975(P0.01),Bland-Altman偏差分析显示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9.7、-21.7、-21.1U/L,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10.12%、-11.96%、-13.51%,计算医学决定水平(Xc)时的预期偏差显示在Xc=60U/L时,A、B、D系统均符合生物学变异设定的1/3总允许误差(12.63%),在Xc=180U/L时,B、D系统的允许偏差不在预期偏差的可信区间内且小于可信区间下限,证实B、D系统在Xc=180U/L时与C系统的性能不相当,结果可比性差,不可接受。结论 4种检测系统的性能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尿蛋白试纸条定性与尿清蛋白/肌酐比值(ACR)的关系进行分析,为尿蛋白试纸条定性的结果解读提供依据。方法入选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神经内科住院,同时检测了尿蛋白试纸条定性和ACR的946例冠心病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蛋白试纸条定性采用基于溴酚蓝反应的自动干化学法。尿清蛋白浓度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肌酐浓度采用碱性苦味酸动力学法测定。用Spearman检验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ACR≥30 mg/g作为蛋白尿的诊断标准,评估尿蛋白试纸条定性分析对于蛋白尿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尿蛋白试纸条定性与ACR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8,P0.01。尿蛋白试纸条阴性的患者88.5%为正常蛋白尿(ACR30 mg/g)。尿蛋白试纸条微量的患者61.2%为正常蛋白尿,而38.8%为轻度或重度蛋白尿(ACR≥30 mg/g)。尿蛋白试纸条1+的患者87.1%为轻度或重度蛋白尿。尿蛋白试纸条≥2+的患者99.2%为轻度和重度蛋白尿。结论尿蛋白试纸条定性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应结合临床进行尿蛋白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清蛋白(Alb)的性能,探讨尿Alb/肌酐(Cr)比值(ACR)联合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损伤评价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Alb的精密度、正确度、分析测量范围(AMR)、检测限、参考区间进行验证,并分析其与免疫散射比浊法的相关性和偏差。选取220例T2DM住院患者,检测尿Alb、尿Cr、血Cr,计算ACR和e GFR并进行分析。结果尿Alb在11.11~298.76 mg/L范围内批内、批间不精密度均小于厂家声明的标准。正确度验证显示两种诊断系统尿Alb校准品测定结果符合验证要求;CAP室间质评物(U-A、U-B)、校准验证/线性评价物(LN20-B)结果符合CAP校准验证/线性评价误差界限所规定的标准,相对偏倚小于基于生物学变异设定质量规范中的适当允许偏倚(<16.4%)。AMR验证显示尿Alb在5.08~347.93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学比对显示透射比浊法与散射比浊法检测尿Alb结果相关性较好,平均绝对偏差为8.6 mg/L,平均相对偏差为14.52%,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差在可接受范围内。220例T2DM患者按照正常Alb、微量Alb、大量Alb尿分组,分别有10.9%、45.7%、66.7%的患者e GFR<60m L·min-1·1.73 m-2;在e GFR≥90 m L·min-1·1.73 m-2的患者中,15.7%有微量Alb尿,7.1%有大量Alb尿。结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Alb的各项性能指标基本满足实验室要求,联合应用ACR和e GFR有助于评估T2DM患者肾脏损伤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标本在室温保存时,不同放置时间对血小板功能检测仪PL-11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集我院2012级学员队20位健康学员及2013年我院门诊20位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冠心病患者肘静脉枸橼酸钠抗凝全血,应用PL-11分别在采血后不同保存时间点(2 h、4 h、8 h)测定不同血小板活化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健康组:以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为血小板活化诱导剂时,2 h、4 h、8 h的放置时间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未产生影响(P>0.05);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为诱导剂时,血小板聚集率在4 h明显降低(P<0.01),8 h时已经降低至4.3%(P<0.01);胶原(collagen,Co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在采血后4 h时较2 h明显降低(P<0.01),但与8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组: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2 h、4 h、8 h两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在4 h时明显降低(P<0.01),4 h与8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在8 h后出现明显降低(P<0.01).结论 枸橼酸盐抗凝血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对PL-11血小板功能检测存在影响,在检测健康人组或已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患者组时,AA诱导血小板聚集受时间影响较小,ADP与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时随着标本放置时间延长,血小板聚集率降低.结合凝血功能检测对枸橼酸盐抗凝血的要求,PL-11检测血小板功能时,AA诱导聚集可在采血后4 h内完成,ADP与胶原诱导应在采血后2 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糖尿病足感染细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7年门诊和住院患者的糖尿病足感染标本,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按纸片法、微量稀释法或E-test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结果共分离出非重复细菌304株,排在前4位的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无乳链球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分别占29.3%,8.6%,5.9%,5.6%。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氏阳性细菌,未检出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结论糖尿病足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