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组织中卵圆细胞数量与形态的异同.方法对38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和15例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对其中5例标本进行透射电镜观察.以5例正常肝脏作对照.结果两组标本在光镜和电镜下均可观察到形态较相似的卵圆细胞.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显示,这些细胞具有双向分化的潜能.在两组标本中,卵圆细胞数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810).正常肝组织未见类似细胞.结论人类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和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组织中均存在卵圆细胞,这种细胞是具有双向分化能力的前体细胞.它们与不同病因肝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引起的低血糖一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患者男 ,6 0岁 ,因 3个月内发作性低血糖 6次 ,拟诊为“胰岛素瘤可能” ,于 2 0 0 2年 6月 2日收治入院。患者 3个月前 ,无明显诱因下突感头晕、胸闷、出汗 ,随后出现意识不清、躁动、谵妄、胡言乱语 ,持续约 2 0min后可自行清醒 ,无恶心、呕吐 ,无四肢抽搐 ,此后每 6~ 8天发作 1次 ,多发生在凌晨 1~ 2时 ,持续 2 0min~ 1h ,曾尿失禁 2次 ,当地医院测发作时血糖为 1.5mmol/L ,诊断为“低血糖”。患者每晚睡前喝 1杯糖水 ,症状可延至每日凌晨 4时出现 ,胸闷、心悸、全身出冷汗等症状持续约 30min后可自行缓解。起病以来 ,食欲差 ,记忆力…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局限性输尿管淀粉样变性一例报告崔叶钧,蒋俊根,庄洪,金晓龙,张于屏患者,女,52岁。间歇性左腰痛伴血尿发热18个月,1990年5月首发左腰绞痛向大腿放射,排出暗红色血尿,夹有少量条状血块。1991年9月左腰痛又发,且伴有发热38℃~39℃。排出...  相似文献   
4.
Analysis of hypermutation of the 5’ noncoding region in the BC L-6 gen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BCL-6 gene mutations in Chinese populations with B-cell non- Hodgkin’s lymphoma.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and direct DNA sequencing were used to identify mutations in the 5’ noncoding re gion of the BCL-6 gene in a total of 40 cases of diffuse large-cell lymphoma ( DLCL) and follicular lymphoma (FL).Results Nine cases were found to have base substitutions.The incidence of BCL-6 gene mutation and the frequency of single-base changes were approximately 25.7% an d (0.56-1.10)×10(-2)/bp, respectively.Conclusions The 5’ regulatory region of the BCL-6 gene undergoes frequent somatic hypermuta tion during lymphomagenesi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BCL-6 gene hypermutations provides a molecular marker for confirmatory diagnosis of B-NHL.  相似文献   
5.
王晖  谢青  金晓龙  蔡伟  林兰意  刘芸野 《肝脏》2008,13(3):219-222
目的探讨全肠外营养诱导新生乳猪线粒体应激介导的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肠内营养乳猪作为对照,建立全肠外营养新生乳猪实验动物模型,喂养7d后获取肝脏组织,分离原代肝细胞,部分肝组织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肝细胞DNA凋亡条带,通过凋亡蛋白活性测定、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印迹法等检测全肠外营养诱导肝细胞发生凋亡的蛋白表达。结果全肠外营养组乳猪肝细胞活率为(49±21)%,明显低于肠内营养组的(88±14)%(P〈0.05)。全肠外营养乳猪肝组织DNA电泳呈现典型梯形凋亡条带,细胞凋亡ELISA检测发现细胞凋亡定量高达对照组的2.6倍,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活性也明显升高,与肠内营养相比增高9.9倍,但ATP酶活性下降了24%。Westernblot显示全肠外营养组肝组织中相关凋亡蛋白酶PARP、caspase-9和-7蛋白酶原被活化,Bcl-2蛋白表达量下调,Bax蛋白量表达上调;同时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释放至胞浆内,使胞浆内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升高。免疫组织化学也显示全肠外营养组Bax表达上调。结论全肠外营养可以损伤肝组织,并通过线粒体应激信号传导通路诱导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胃肝样腺癌的临床与病理关系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背景:胃肝样腺癌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和临床特点,但临床和病理医师对此尚来引起足够重视。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PF)阳性的胃肝样腺癌的组织学表现、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证实为胃肝样腺癌者6例,同期随机选取胃低分化腺癌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30例作为埘照,统一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6例胃肝样腺癌患者发病平均年龄66.8岁.发病时血清AFP84-2230ng/ml,6例中2例复发,2例肝转移,平均存活17个月;具有与HCC相似的组织学表现.即多呈实体状,小梁状.大梁状,血管血窦丰富,癌细胞血管淋巴管侵犯多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FP均阳性.而HepParl阴性,癌细胞为CD34阳性的血管分割成小梁状。胃低分化腺癌组织学主要表现为实体巢状或弥散分布,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癌细胞AFP和HepParl阴性。原发性HCC组织学表现为实体状,小梁状,大梁状以及有丰富的血管血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癌细胞HepParl阳性。结论:血清AFP阳性的胃肝样腺癌具有发病年龄高、易于复发或肝脏转移、预后差的临床特点。组织学上,胃肝样腺癌与HCC相似,但癌细胞AFP阳性、HepParl阴性可与胃低分化腺癌(AFP和HepParl均阴性)和原发性HCC(HepParl阳性)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引起的异位ACTH综合征非常罕见.本文详细介绍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引起异位ACTH综合征临床特点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讨论其诊治.提出正确的诊断应结合临床、生化、激素分泌、影像学、病理学、肿瘤免疫组化染色进行最终的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黏膜下隧道法内镜切除治疗食管固有肌层平滑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11月间胃镜及超声内镜榆查确诊食管固有肌层肿物的患者,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选择性参加本组研究.16例患者入组并完成了研究计划.入组病例采用内镜经食管黏膜下隧道切除病变,并且术后行病理检查和跟踪随访观察.结果 食管固有肌层肿物完整切除率100%,术后均病理学检查证明为平滑肌瘤,病理免疫组化提示增生活跃9例.术中并发纵隔、皮下、腹膜后气肿1例,1周后自行恢复,无其他并发症及相应病例,无死亡病例.平均随访观察半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黏膜下隧道法内镜切除治疗食管固有肌层平滑肌瘤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倪仰鹏  金晓龙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4):299-300,i0015
食管基底样鳞状细胞瘤(esophagealbasaloidsquamouscell carcinoma,BSCC)为发生于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的恶性肿瘤,由Wain等[1]1986年首先报道。食管BSCC与低分化鳞癌形态相似,但生物学行为却不尽相同。为此作者对9例食管BSCC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预后进行研究。1材料与方法收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200201—200310期间BSCC9例,复习患者临床资料、组织切片并随访。标本常规处理及HE染色。所有病例均做vimentin、AE1AE3、34βE12、CEA、actin(HHF35)、S_100蛋白、NSE、chromogra ninA(CHG)、Syn、p53…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