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病2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总结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病的情况 ,提高本病的诊断治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调查 1994~ 2 0 0 3年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病 176例 ,并分析 10年来每年的发病率、变迁及临床情况。 结果 含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的抗结核治疗方案致本病的发病率是 2 16% ,10年来每年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 ,平均发病时间是68 98d ,1月内发病的占 68 71% ,2个月内的占 80 2 9% ;2 0 8例中无症状者占 43 75 % ,有症状者占 5 6 2 5 % ,治疗前后ALT、AST、TBI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抗核药物治疗结核病时应重视本病 ,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HBV、TB合并感染时抗TB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结核(TB)杆菌合并感染时抗TB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及组织学特点。方法:单纯TB感染者45例,TB合并HBV感染者35例,前4月均服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后2月服用异烟肼、利福平。每2~4周复查肝功能、HBV标记物、T细胞亚群等指标,部分患者进行了肝穿刺病理检查。结果:TB HBV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34.3%,较单纯TB组高,发生时间较单纯TB组早半月,发生平均年龄小8岁;谷丙转氨酶水平、肝组织学炎症积分均较TB组高(P<0.05);肝功能异常者中80%为HBeAb阳性,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较重,CD4 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HBV、TB合并感染时,抗TB药物的肝毒性增强,治疗过程中应及时复查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帕司烟肼介入凝胶体外抗结核活性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帕司烟肼凝胶体外抗结核作用和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方法 手工法、仪器法分别测定帕司烟肼及其凝胶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及家兔经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试验。结果 帕司烟肼凝胶对H37Rv标准株、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草分枝杆菌MIC值分别为0.1、0,1、0.4mg/L,MBC值分别为0,2、0.2和1.6mg/L;帕司烟肼凝胶与帕司烟肼单体MIC、MBC值无显著差异;动物实验表明该药应用安全。结论 帕司烟肼凝胶具有与帕司烟肼单体相同的抗结核菌药效,卡波姆基质不影响帕司烟肼的抗菌活性;以卡波姆为基质的帕司烟肼凝胶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腺五肽联合化疗治疗糖尿病合并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确诊的糖尿病合并结核性胸膜炎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调整血糖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30 d.比较两组间治疗后空腹血糖、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胸水吸收时间、胸痛缓解时间.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胸水吸收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在体温恢复时间、胸痛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五肽联合化疗治疗糖尿病合并结核性胸膜炎可促进空腹血糖控制、促进胸水吸收,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抗结核中药牛贝消核提取物进行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通过分析入血成分,探讨牛贝消核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方法: 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全军结核病研究所制备桔梗、白及、鱼腥草和牛蒡子标准品溶液及牛贝消核供试品;55只小鼠随机分为11组,每组5只:1~5组为牛贝消核提取物组,每只小鼠每天给予 1.25mg/g牛贝消核提取物灌胃;6~10组为牛蒡苷组,每只小鼠每天给予 0.3mg/g牛蒡苷灌胃;11组为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7d。于末次给药后0.5、1、2、4、6h小鼠眼眶后静脉丛取血,制备血清供试品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分析各中药标准品、牛贝消核提取物供试品及各组小鼠给药后血清供试品溶液,分析色谱图中各物质保留时间;然后参照对照品初步鉴定牛贝消核提取物的入血成分。结果: 通过牛贝消核提取物和各药材标准品重叠色谱图中可以看出,牛贝消核提取物保留时间为7.1min处的色谱峰所对应的物质来源于桔梗,保留时间为13.5min、15.5min、21.2min处的色谱峰所对应的物质来源于白及,保留时间为16.3min的色谱峰所对应的物质来源于牛蒡子,并进一步鉴定为牛蒡苷化合物。牛贝消核提取物和牛蒡苷给药后血清样本与空白血清比较,均在17.5~22.5min发现有吸收峰。结论: HPLC分析可作为牛贝消核中桔梗、白及、鱼腥草和牛蒡子提取的质量控制方法,检出的牛贝消核提取物血中移行成分可能是牛蒡苷代谢产物,其余药效成分入血微量未检出。  相似文献   
6.
结核病病例一般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抗结核领域一直以来未受到学术界和制药企业的关注,随着多药耐药结核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不断出现,以及艾滋病患者感染结核杆菌的病例逐渐增加,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已成为药物研发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已上市抗结核药物及正处在研发阶段的新型化学实体,根据其作用机制划分为4个大类,同时结合近期文献报道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简要阐述。在过去40年中,只有两种全新作用机制的新药:贝达喹啉与德拉马尼上市,以ATP合成酶抑制剂为代表的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药物将有望成为抗结核药物研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前白蛋白检测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2~2015年我院住院或门诊肺结核病抗结核治疗出现肝损伤患者200例(A组)和未出现肝功损害患者200例(B组),比较两组一般状况,对比前白蛋白等生化指标在抗结核全程中变化差异。结果:A组年龄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营养不良、长期饮酒/酗酒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男性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肝功能出现异常过程中,前白蛋白,相对于其他指标更据有敏感性(P<0.05)。结论:通过联合检测血清PA、CHE、TBA等生化指标并分析患者一般状况条件,可以作为需抗结核病预防性保肝的人群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8.
1例34岁女性肺结核患者,予口服四联抗结核药治疗(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用药35天后出现皮疹,38天后出现发热、腹痛、皮疹加重。实验室检查:丙氨酸氨基转氨酶46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533 U/L,γ-谷氨酰基转移酶80 U/L,胆碱酯酶3336 U/L。考虑为抗结核药导致的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停用所有抗结核药物,予支持对症治疗,患者腹痛逐渐缓解,仍反复发热,皮疹逐渐加重。后经保肝、激素冲击和免疫调节治疗后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9.
杜秀  路玫 《中国药房》2014,(14):1290-1292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抗结核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1年9月-2012年4月1 395例行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的1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7例药物性肝炎患者年龄以19~59岁为主,占58.97%。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几率可达15.38%;抗结核治疗前有转氨酶和(或)胆红素升高的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功能损害可达36.67%、22.73%,明显高于平均发病率8.39%。发生时间多为8~14d。预后多良好,有69.23%的患者好转或治愈。结论: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注意合并有乙肝、入院时转氨酶或胆红素升高等高危因素,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409例主要抗结核药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琦  孙莹  段亚倩 《中国药房》2008,19(8):620-621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7年1月~2006年12月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的5种主要抗结核药所致不良反应案例409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涉及皮肤及其附件以及泌尿、神经、血液等多个系统,主要与过敏反应和药物自身的毒性有关,急性肾功能衰竭、药疹、发热、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较高。结论:临床应重视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进行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