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42篇
  免费   1315篇
  国内免费   883篇
耳鼻咽喉   93篇
儿科学   261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274篇
口腔科学   275篇
临床医学   4197篇
内科学   880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853篇
特种医学   14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8286篇
综合类   9203篇
预防医学   1087篇
眼科学   501篇
药学   3244篇
  47篇
中国医学   4304篇
肿瘤学   189篇
  2024年   143篇
  2023年   514篇
  2022年   539篇
  2021年   760篇
  2020年   907篇
  2019年   963篇
  2018年   424篇
  2017年   772篇
  2016年   816篇
  2015年   982篇
  2014年   1625篇
  2013年   1619篇
  2012年   2063篇
  2011年   2198篇
  2010年   2136篇
  2009年   2022篇
  2008年   2132篇
  2007年   2065篇
  2006年   1847篇
  2005年   1837篇
  2004年   1555篇
  2003年   1481篇
  2002年   1133篇
  2001年   1068篇
  2000年   806篇
  1999年   672篇
  1998年   595篇
  1997年   500篇
  1996年   496篇
  1995年   374篇
  1994年   288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156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单髁置换术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增多,其并发症也逐渐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希望通过技术的革新以及科技的进步,来进一步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本文对单髁置换手术常见并发症做文献综述,来阐述目前学术界对于该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彭大伟  罗艺  朱丽  熊鹏  毛德茂   《四川医学》2022,43(12):1174-1178
目的 通过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头颅CTA影像资料分析,旨在探讨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椎基底动脉(IVBA)血管壁钙化的发生因素、分布情况及钙化影像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A影像资料。依据患者IVBA钙化和未钙化进行分组,分析两组的临床因素;IVBA的钙化发生率、分布、形态和数量,以及钙化分布与脑后循环缺血位置的关系。结果 (1)IVBA钙化组中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及吸烟史的患者显著多于IVBA未钙化患者(P<0.05)。(2)双侧椎动脉钙化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基底动脉(P<0.05),左侧椎动脉钙化发生率显著高于右侧椎动脉(P<0.05)。(3)仅VA钙化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位置多发生在枕叶,较少发生在脑干(P<0.05)。(4)在IVBA钙化组中多表现为钙化数目≥3个,钙化厚度<1.5 mm及弧度<90°的钙化。结论 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及吸烟史与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IVBA钙化有关,左、右椎动脉钙化发生率高于基底动脉,IVBA的钙化分布和形态对提示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有一定的影像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眼球钝挫伤合并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患者周边隐匿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本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眼科住院诊断为眼球钝挫伤合并外伤性晶状体脱位,并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的72例(72眼)患者。根据裂隙灯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将患者分为晶状体不全脱位组和全脱位组,详细记录2组患者的术中周边视网膜病变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疗效。 结果眼球钝挫伤合并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患者中有周边隐匿性视网膜病变的占72.22%,其中晶状体不全脱位组发生率高达80.95%,显著大于晶状体全脱位组的60.00%(P<0.05)。2组患者的周边隐匿性视网膜病变均以隐匿性视网膜裂孔、变性和出血为最常见。所有患者术后视网膜情况稳定,视力预后较好。 结论眼球钝挫伤合并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患者常出现周边隐匿性视网膜病变,最常见的是视网膜裂孔、出血、变性。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是有效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期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Ⅱ型骨折后颈椎活动功能。[方法]2012年2月~2017年12月,选取枢椎齿状突II型骨折后接受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内固定术,并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患者32例。对比患者自身前后两次手术后颈椎过伸过屈、左右旋转角度,同时参考正常人群颈椎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1/2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内固定术,经影像学确认内固定位置良好,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于初次内固定术后4~15个月,平均(9.55±2.72)个月,32例患者再次入院行内固定取出术。取内固定术后平均随访(16.41±4.25)个月。末次随访时32例患者前屈、后伸、左旋转和右旋转ROM均显著大于取内固定之前角度(P<0.05),但仍显著不及正常人。[结论]短期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内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可有效保留颈椎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1519-1521
目的:总结近6年来陕西及周边地区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主要致伤原因以及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钝挫伤导致晶状体脱位的患者61例(61眼),收集个人信息、发病经过、住院期间诊疗及手术情况,记录患者出院时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晶状体脱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前术后BCVA、眼压对比使用配对t检验,影响预后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1例中以45~59岁的中年男性为主,木柴打伤是晶状体脱位的主要原因,发病地主要集中在以工农业为主的秦岭周边地区,经手术治疗后视力较术前无明显提高(P>0.05),但眼压得到控制,较术前降低(P<0.05);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包括:摔伤、无人工晶体植入、有并发症(P<0.05)。结论:外伤性晶状体脱位削弱社会劳动生产能力,个体化手术治疗后眼压可降低,伴有多组织受损者视力不提高,甚至下降,因此应加大户外作业人员的安全宣传,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外伤致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板间隙入路微创手术联合中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8例,均给予椎板间隙入路微创手术联合中药治疗。出院前1 d观察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躯体功能评分、腰椎功能评分及步行能力评分。结果:70例治疗后腰部疼痛感消失,可自行处理生活事宜;27例腰部疼痛感有所缓解,症状无复发;1例未能检测完成治疗方案。其中2例术后出现下肢一过性感觉障碍;1例出现尿潴留,经脱水治疗症状消失,并发症发生率为3.06%(3/98)。经治疗,疼痛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躯体功能评分、腰椎功能评分及步行能力评分均处于良好范围之内,可满足对治疗效果的满意需求。结论:椎板间隙入路微创手术联合中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对疗效造成的影响,可为肢体功能及活动能力提供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急诊手术、择期手术在踝关节骨折脱位中的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80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划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开展择期手术治疗,观察组开展急诊手术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开展治疗时,选择开展急诊手术治疗,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提升踝关节功能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通脉养脑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方法:选取14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均分两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行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通脉养脑汤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治疗疗效; 经枕窗探查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记录在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变化情况; 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率20.00%、总有效率78.57%,研究组治愈率31.43%、总有效率91.43%,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经治疗,研究组血流动力学(Vs、Vm、Vd、PI)指标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指标水平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临床症状(眩晕、偏身麻木、恶心呕吐、猝倒发作)指标评分上比较,研究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通脉养脑汤能提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枢椎短杠杆推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源性颈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6)与对照组(n=36)。治疗组患者以予枢椎短杠杆推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予经络推拿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以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定生活质量,测量寰枢轴线差值。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寰枢轴线差值均减小(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寰枢轴线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枢椎短杠杆推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源性颈性头痛临床疗效优于经络推拿,且能较好地改善寰枢椎不对称性,但在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方面与经络推拿相同。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