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43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03篇
口腔科学   56篇
临床医学   274篇
内科学   7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491篇
综合类   663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52篇
药学   122篇
  1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9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2.
微囊化异种甲状旁腺组织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微囊化异种甲状旁腺(PTG)组织移植对Wistar大鼠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治疗作用及微囊的通透性。方法 40只去甲状旁腺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微囊组、非微囊组、空囊组、空白对照组。用海藻酸-钡交联微囊包裹兔甲状旁腺组织,移植至Wistar大鼠肾包囊。移植后每隔2周取血测血钙,移植后第16周取移植物进行透射电镜检查及T淋巴细胞、大鼠IgG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微囊组移植后第4周血清钙由(1.62±0.04)mmol/L恢复至正常水平 (2.2~2.6)mmol/L,9例维持至观察期结束(P<0.01),非微囊组、空囊组及空白对照组血清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6周取出移植物检测显示移植物活性良好,微囊周围可见较多T 淋巴细胞浸润,囊壁及囊内IgG抗体染色阳性。结论海藻酸-钡交联微囊可对甲状旁腺组织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使甲状旁腺组织较长时间存活并发挥正常功能。但海藻酸-钡交联微囊并未减轻受体免疫排斥反应的激活且未有效的免疫隔离IgG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种植受体血管内皮细胞在抗异种血管移植超急排斥反应 (HAR)方面的意义。方法 选用豚鼠→大鼠移植模型 ,先将分离、培养的大鼠动脉内皮细胞种植于去内皮的豚鼠动脉内壁 ,再将此豚鼠动脉植入大鼠体内 ,观察动脉血栓形成时间 ,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 Ig M、C3在移植后豚鼠动脉壁上沉积的情况。结果 已种植大鼠内皮细胞的豚鼠动脉血栓形成时间 (2 0 .3± 4.42 h)较植入大鼠体内的正常豚鼠动脉 (0 .35± 0 .2 84h)以及单纯去内皮豚鼠动脉血栓形成时间 (0 .16 5± 0 .0 77h)显著延长 (P<0 .0 0 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植入大鼠体内的正常豚鼠内皮细胞表面有 Ig M和 C3沉积 ,而预先种植大鼠内皮细胞的豚鼠动脉内壁无 Ig M和 C3沉积。结论 在异种供体血管壁上预先种植受者血管内皮细胞 ,可延长移植的异种供体血管通畅时间 ,该技术可能在抗异种血管移植 HAR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切除瘢痕后做为真皮替代物的临床作用.方法 采用DR脱细胞猪皮和大张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一步法和二步法)覆盖切除瘢痕后的创面.结果 对47例瘢痕患者中的22例进行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7 d左右,再植大张自体刃厚皮的二步法复合移植,其中在脂肪层上复合移植成活率(88.3±3.7)%,在深筋膜层上复合移植成活率为(89.7±3.4)%.25例采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自体刃厚皮同时复合移植的一步法,在脂肪层上复合移植成活率(92.5±4.1)%,在深筋膜层上复合移植成活率为(93.2±5.2)%.复合移植成活后,创面颜包淡红,表面平坦光滑,柔韧性好.最长随访时间90 d,复合区皮肤近似正常,皮肤结实、光滑、平整,可捏起,仅见移植边缘有少许轻微瘢痕增生,功能好.结论 一步法复合移植比二步法成活率高,且脂肪层上的复合移植皮比深筋膜上的复合移植皮肤弹性较好,也更柔软、丰满,两者在功能上则无区别.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是覆盖瘢痕切除后创面的较理想的真皮替代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IL - 4和 IL - 10在诱导异种骨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反应细胞为 BAL B/c小鼠脾淋巴细胞 ,刺激细胞为新西兰白兔血淋巴细胞 ,刺激抗原为兔骨上清液。采用经典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及骨上清液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法作为异种骨移植的体外实验模型。在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 IL - 4、IL - 10及两者联合应用 ,通过测定其 3H- Td R掺入率 ,观察不同细胞因子对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无论在细胞刺激组还是骨上清液刺激组 ,IL- 4对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P<0 .0 0 1和 P<0 .0 5 ) ,IL- 10未表现出抑制作用 (P>0 .0 5 )。在两组 IL- 4和 IL - 10联合应用均产生比 IL - 4单独应用更为明显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P<0 .0 0 1和 P<0 .0 5 )。结论  IL - 4对由细胞或骨上清液刺激产生的淋巴细胞增殖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IL- 10没有表现出抑制作用 ;IL- 4与 IL- 10联合应用有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放线菌素23-21属放线菌素类抗癌抗生素,由浅黄色链霉菌产生,该菌从中国福州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采用裸小鼠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Z)和人胃癌细胞系(MGc-803)两种移植模型观察了放线菌素23-21的作用。放线菌素23—21 50μg/kg,对CNE-27移植瘤和MGc803移植瘤的抑制率分别为58.4%(P<0.05)和68.7%(P<0.05)。肿瘤生长曲线显示,治疗组肿瘤生长缓慢。电镜检查,治疗组瘤细胞可见核仁分离和微球体形成。提示放线菌素23-21可能有抑制核仁rRNA合成的作用。在有效剂量下,未见重要脏器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7.
姚晓明  徐锦堂 《眼科研究》1997,15(3):152-154
目的对正常人和异种表面角膜镜片术(epikeratophakia,EKP)后患者泪液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E2,PGE2)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以评价异种EKP与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例9眼施行了异种(恒河猴)EKP,术前及术后1、3、7、14、30和60天分别对9例患者的泪液PGE2含量进行放免测定,随机选择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异种EKP术后泪液PGE2含量显著增加,术后第2周达最高水平,为27.29μg/L,比正常对照组高出3.1倍,随后逐渐下降,但术后2个月仍高于术前水平。结论作者认为异种EPK能诱导PGE2的释放,进而导致免疫反应。术后PGE2含量的早期变化可能是手术炎症与免疫应答的综合结果,而后期则与异种镜片抗原持续刺激单核—巨噬细胞释放PGE2有关。术后早期局部应用类固醇激素和环氧酶抑制剂如消炎痛有利于减少PGE2的释放从而抑制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异种胸腺,骨髓联合移植诱导受体免疫耐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胡军  陈璧 《医学争鸣》1997,18(3):224-224
异种胸腺、骨髓联合移植诱导受体免疫耐受胡军1贾赤宇2马文煜1陈璧2蔡振杰3陈志云4张戈4岳小红4(1第四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西安71003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科3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脏外科4第四军医大学学员一大队)关键词胸腺骨髓异种移植免...  相似文献   
9.
器官移植已成为救治多种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有生命的有效措施之一,而临床上器官来源严重不足。现有研究资料表明,猪因其器官的大小、生理特征等最为适合作为人体异种器官移植的供者,其主要障碍是人体预存的天然抗体与猪器官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激活补体,引发超急性排斥,克服这种障碍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受者修饰和供者修饰两方面,后者主要是繁殖转基因猪,使得不表达或少量表达与天然抗体结合的抗原,或使转基猪表达人体补体抑制蛋白,抑制补体活化,防止发生超急性排斥。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按着 Urist 方法制备了人、兔、猪和羊四种骨基质明胶(BMG),分别将其植入25只成年 SD 大鼠的胸部和股部肌肉,在手术的第2、4、6和8周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 BMG 在肌肉内的免疫排斥反应和诱导成骨活性。结果表明:异种 BMG 具有一定的诱导成骨能力。但在 BMG 周围亦出现程度不同的排斥反应。本文认为,进一步降低 BMG 的抗原性,提高其诱导成骨活性,对于异种 BMG的临床应用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