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71篇
  免费   590篇
  国内免费   811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604篇
口腔科学   84篇
临床医学   2308篇
内科学   23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24篇
特种医学   7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067篇
综合类   3519篇
预防医学   73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127篇
  18篇
中国医学   1814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275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296篇
  2015年   381篇
  2014年   655篇
  2013年   651篇
  2012年   871篇
  2011年   992篇
  2010年   1041篇
  2009年   999篇
  2008年   1015篇
  2007年   959篇
  2006年   809篇
  2005年   843篇
  2004年   731篇
  2003年   726篇
  2002年   503篇
  2001年   479篇
  2000年   326篇
  1999年   286篇
  1998年   237篇
  1997年   243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临床中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椎性肩周炎患者共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72.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治疗效果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颈椎性肩周炎中使用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的:观察电针颈三针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单节段CSR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牵引组及电针联合牵引组,各3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根性疼痛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电针联合牵引组有效率高于电针组及牵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1 d及治疗后3个月肢体根性疼痛各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1 d以及治疗后3个月时,电针联合牵引组患者VAS、PRI和PPI评分均低于电针组和牵引组(P0.05)。治疗后1 d及治疗后3个月,3组患者NDI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电针联合牵引组患者NDI指数低于电针组和牵引组(P0.05)。结论:电针颈三针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单节段CSR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和单纯颈椎牵引治疗,更能改善患者肢体根性疼痛及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颈椎病患者上下终板弧形高度、椎间隙高度与椎间隙后骨赘的影像学测量,研究其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颈椎病手术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8例,年龄30~72岁,平均52岁,女60例,年龄37~79岁,平均54岁。其中C2,3 6例,C3,4 15例,C4,5 32例,C5,6 42例,C6,7 13例。术前及术后摄颈椎X线片,利用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调阅影像,测量椎间隙的下上终板弧形高度(L1,L2),椎间隙高度(L3)及后方骨赘的宽度(L4)。利用Spearman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L1与L4对比(r=-0.34,P<0.05),L3与L4对比(r=-0.36,P<0.05),存在负相关。L1与L3对比(r=0.38,P<0.05),L2与L3对比(r=0.48,P<0.05),存在正相关。L1与L2对比(P>0.05),L2与L4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终板弧形高度与椎间隙后缘骨赘宽度呈负相关,通过其测量可明确颈椎退变程度,对颈椎病的早期防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期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Ⅱ型骨折后颈椎活动功能。[方法]2012年2月~2017年12月,选取枢椎齿状突II型骨折后接受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内固定术,并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患者32例。对比患者自身前后两次手术后颈椎过伸过屈、左右旋转角度,同时参考正常人群颈椎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1/2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内固定术,经影像学确认内固定位置良好,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于初次内固定术后4~15个月,平均(9.55±2.72)个月,32例患者再次入院行内固定取出术。取内固定术后平均随访(16.41±4.25)个月。末次随访时32例患者前屈、后伸、左旋转和右旋转ROM均显著大于取内固定之前角度(P<0.05),但仍显著不及正常人。[结论]短期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内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可有效保留颈椎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热奄包联合颈椎保健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6月濮阳市中医医院CSR患者10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颈椎保健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奄包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状况、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5.47%(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工作、生活及社会能力、主观症状、临床体征评分较高(P0.05)。治疗后2组颈椎功能及疼痛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NDI、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状况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较对照组低(P0.05)。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9.30%,较对照组30.00%低(P0.05)。结论:热奄包联合颈椎保健操治疗CSR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颈椎功能,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