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对于手指钝性离断伤患者进行断指再植手术的治疗情况,分析其效果并研究其改进方法。方法以20例本院临床外科收治的手指钝性离断伤患者为资料,对其进行断指再植手术治疗,统计分析手术后患者断指成活的成功率,并分析其失败原因。结果资料中20例患者治疗后有18例断指成活,手术成功,成功率为90.0%,其余2例患者手术失败,其失败原因分别包括1例术后感染和1例手指远端坏死,坏死原因在于患者血管发生危象,失败率为10.0%。结论断指再植术对于手指钝性离断伤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手术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成活率,应着重防止手术感染的发生,对患者断指组织的细致修复,对患者血管的精密吻合以及对血管危象的有效预防是手术的关键,应加大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治疗不同部位肢体组织缺损25例,其中单纯应用21例,与游离腓骨移植组合应用1例,与拇再造同时应用3例。25例中14例带股前外侧神经终支与受区神经吻合。结果:25例共25块移植皮瓣中,23例未发生危象,完全成活;2例出现血管危象,皮瓣坏死;1例手掌部及2例足背部皮瓣修复术后外形欠满意做修薄手术。术后经6~24个月随访,14例吻合带神经皮瓣感觉不同程度恢复,S2 5例,S36例,S4 3例。23例功能及外形恢复满意。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存活率高,外形美观,特别适合有美容要求的年轻患者,是修复肢体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3.
目的 前瞻性分析侧孔骨水泥注入套管结合改良椎弓根旁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胸腰段(T10~L2)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技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老年病人27例,其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为(71.22±6.48)岁(60~82岁);责任椎间隙为L3/43例,L4/523例,L5/S11例.记录术前、术后1 d...  相似文献   
5.
邓英虎  夏虹 《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1):1000-1003
肿瘤的治疗是临床上棘手的医学难题,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状况,一直是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骨肿瘤的治疗同样非常困难,面临局部肿瘤的复发、肢体的致残等问题,尽管在保肢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在此领域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回顾文献,主要是从肿瘤细胞和材料方面进行研究,现就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探讨两种不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应力情况,为临床选择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一无慢性腰背痛及胸腰椎外伤史的青年志愿者,利用CT扫描的Dicom数据图像和simpleware5.0软件建立T12L2椎体三维模型,模拟L1椎体骨折,并分别模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PF)和联合伤椎置钉固定两种治疗方法,将两种模型分别导入Abaqus6.9有限元分析软件,加载750N压力,模拟人胸腰部正常生理压缩状态下,比较两种模型在不同生理活动下两种方法固定后椎体结构和内固定器械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两组固定模式各种载荷下的应力均集中在螺钉根部。伤椎置6钉固定组螺钉应力较跨节段4钉固定组小(P〈0.05)。结论:在压缩状态下,短节段固定组的应力明显增加,与伤椎置钉组螺钉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而连接棒的应力没有明显改变,二者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因此短节段固定组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内固定的失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踝关节骨折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38例,其中接受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22例,设为闭合复位组;接受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16例,设为切开复位组。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闭合复位组患者术后优良率86.36%(19/22),并发症发生率9.09%(2/22);切开复位组术后优良率为75%(12/16),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3/16)。闭合复位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闭合复位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切开复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负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周围神经组织工程载体去细胞神经基膜管的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英虎  周建生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9):60-62,i0003
目的:为周围神经组织工程中载体的去细胞神经基膜管进行免疫学方面的半定量研究及其进一步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实验于2001-06/2003-03在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与蚌埠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进行并顺利完成。①将18只成年SD大鼠的左侧坐骨神经于坐骨大切迹下稍下方锐性切断其胫神经束,近端结扎,远端任其自由变性。②术序2周,再次手术,切取大鼠左侧远段预变性胫神经和右侧相同部位正常新鲜神经组织段,分别长约30min。③将预变性和新鲜的神经组织段分别放入相同浓度(5g/L)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中进行化学萃取处理,分别得到一种没有细胞及细胞碎片的、空的神经基膜管,即预变性的去细胞神经基膜管和未预变性的去细胞神经基膜管。④分别就预变性神经组、新鲜神经组、预变性去细胞神经基膜管组和未预变性去细胞神经基膜管组进行一般观察、HE染色、锇酸染色、经层粘连蛋白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抗原H标记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计算机图像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分析。结果:①经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萃取的预变性和未预变性神经组织,均基本能够彻底地去除细胞、髓鞘、轴突及其碎片,成为中空的、基底膜结构较完整去细胞基膜管。②经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萃取的预变性和未预变性神经组织保留有大量的层粘连蛋白,前者阳性率变化均值为25.8&;#177;2.9,后者为13.9&;#177;1.8,二者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前者具有优越性。③经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萃取的预变性和未预变性神经组织中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抗原Ⅱ的阳性率极低,同萃取前相比,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过化学萃取后的去细胞未预变性和预变性神经基膜管结构保留均较完整,免疫原性低,可作为组织工程中神经载体,其中预变性组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及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9年9月施行PVP术172例255个椎体,观察临床效果、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有150例获得了348个月随访,平均24个月,治疗有效率达94.7%,共有58例(38.7%)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有10例发生了2种以上的并发症。骨水泥渗漏46例48个椎体(30.7%),仅有2例椎管内渗漏出现胸腰背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局部疼痛加重13例;一过性低血压3例;血氧饱和度下降1例;皮下血肿1例;相邻椎体骨折18例。分别采取相应的保守或手术治疗而治愈,无一例后遗症。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制定应急处理预案有助于减少PVP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965年.Stehbens首次在对血管内皮细胞结构进行的研究中提出了基底膜概念.认为它是沉积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一种大分子结构物质.对内皮细胞具有支持、连接和固定作用,属于一种生物半透膜.参与营养物质交换。以后分别在上皮、肌肉、肺、肾小球和乳腺等组织中均发现有类似基底膜结构的存在。1967年,O'Daly在对皮神经机械损伤后发生的瓦勒氏变性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单个有髓或无髓神经纤维的表面均存有一层薄膜.后来在周围神经的研究中这层薄膜被统称为雪旺氏细胞基底膜.主要由雪旺氏细胞合成和分泌。目前就正常或病理条件下基底膜在各种组织中的作用和变化情况方面的研究较多.本文现在对基底膜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