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一期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及前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探讨一期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00年5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21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及前路内固定治疗,其中颈椎2例、胸椎6例、胸腰段5例、腰椎8例。平均受累椎体数为2.6个。结果:经平均17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临床痊愈,无伤口感染或窦道形成,植骨均完全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3.6个月。术前后凸畸形角度为41.1°±15.6°,术后为13.5°±8.3°,平均17个月随访时为15.9°±6.7°。后凸畸形矫正角度平均为27.6°±9.2°,后期矫正度丢失为2.4°±3.3°。结论:一期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矫正后凸畸形、早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及促进椎体间植骨的融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产加长型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下长节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股骨粗隆下长节段骨折采用加长型PFNA内固定术。结果 10例均获得随访,未出现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内固定失效及明显髋内翻畸形,无骨折不愈合。末次随访时参照Sanders等推荐的创伤性髋关节等级评分:优6例,良3例,中1例。结论国产加长型PFNA治疗股骨粗隆下长节段骨折具有微创、固定强度高、生物力学特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涉及后柱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自2009-07—2014-10收集206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资料,研究涉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的发病率。采用Schatzker法及罗从风三柱法分别对骨折进行分类,后柱再分为后内侧柱和后外侧柱,筛选出涉及后柱的胫骨平台病历。根据后柱骨折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结果 206例获得随访平均15.6(12~36)个月。150例骨折涉及后柱,其中130例涉及后外侧柱,97例涉及后内侧柱。206例无一例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术后12个月复查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年复位不良者3例。结论涉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发病率高,应根据骨折类型,采用合适的切口、内固定方式等,以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念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10—2015-08采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进行分阶段治疗的1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骨折。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采取分阶段治疗,第一阶段在控制大出血后行骨折临时固定,第二阶段进行创伤复苏,第三阶段进行骨折确定性手术。结果10例均抢救成功,无患者死亡。骨盆及四肢骨折手术顺利,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1例骨盆骨折术后切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切口延期愈合。术后1年骨盆骨折均骨性愈合,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GMSI量表评分平均8.4分。结论损伤控制理念能最大限度降低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骨折患者的死亡率,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行骨折确定性手术能减少对患者生理机能的干扰,可获得更满意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Pilon骨折是一种复杂的关节内骨折 ,目前多按Ruedi-Allgower分型 ,共分为 3型[1 ] :Ⅰ型 :胫骨远端关节面劈裂骨折无明显关节面移位 ,Ⅱ型 :关节面骨折有移位无粉碎 ,Ⅲ型 :胫骨远端压缩和粉碎性骨折。本院自 1 997年 1月~2 0 0 1年 6月共收治 2 2例Ⅱ型和Ⅲ型Pilon骨折患者 ,其中 1 6例应用AO三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应用AO三叶形钢板固定的 1 6例患者 ,男 1 0例 ,女 6例 ,年龄 2 1~ 43岁 ,平均 36 1岁。受伤至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为 2h~ 1 4d。开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联合骨水泥强化螺钉植入技术对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7年6月2011年10月以来采用经椎弓根植骨联合骨水泥强化螺钉植入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22例,回顾分析患者术前术后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和随访结果,观察椎弓根螺钉术中及术后的稳定性,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2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11年10月以来采用经椎弓根植骨联合骨水泥强化螺钉植入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22例,回顾分析患者术前术后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和随访结果,观察椎弓根螺钉术中及术后的稳定性,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2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6.6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个月48个月(平均26.6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个月8个月,X线片显示内置物无松动、折断或脱落,螺钉周围未见透亮线出现,椎体高度丢失平均5%,无神经及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运用经椎弓根植骨联合骨水泥强化螺钉植入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增加了椎弓根螺钉的把持力,增强了脊柱的稳定性,克服了螺钉松动和复位矫正丢失等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Ganz入路埋头螺钉固定股骨头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5年1月—2021年9月,对10例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Ganz入路埋头螺钉固定治疗。从髂后上棘下约5 cm处经大转子向大腿外侧中线向下做长12~20cm的切口,用摆锯自大转子顶点后上方至股骨外侧肌后缘纵向截骨,使大转子截骨块的厚约1.5 cm。将截下的大转子连同臀中肌、股外侧肌向前方牵开,显露关节囊,沿股骨颈的长轴偏向关节囊外侧“Z”形切开关节囊。屈曲、外旋股骨,将股骨头向前外侧脱位。清理髋关节关节腔内游离骨块及髋臼周围坏死、挫伤严重组织。复位股骨头较大骨块后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根据骨块大小采用2~3枚直径2.4~3.5 mm埋头螺钉固定股骨头骨块并将钉尾埋到软骨下。内旋复位股骨头,复位大转子截骨块后以2枚皮质骨螺钉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39.5±30.5) min,术中出血量为(310.0±213.2) ml。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为术后3~6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Thompson-Epstein标准):优5例,良4例,可1例。[结论] Ganz入路埋头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8.
背景:胫骨平台3柱骨折多为高能量暴力引起,一般为粉碎性骨折,伴随关节面破裂、塌陷,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并发症多,是创伤骨科的难点。 目的:观察前后联合双切口3块钢板固定治疗合并复杂后侧骨折的胫骨平台3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双切口3块钢板固定治疗12例复杂胫骨平台3柱患者,前外侧切口采用一块高尔夫棒型钢板固定,后内侧用一块长钢板加一块短“T”型钢板固定。 结果与结论:12例患者内固定后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骨折均获愈合。X射线愈合时间为(14.0±1.1)周,完全负重时间为(15.1±1.7)周。内固定后即刻Rasmussen评分为(16.8±0.6)分。内固定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屈126.3°,伸-1.3°,膝关节HSS评分为(89.1±2.5)分。内固定后即刻,3,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胫骨平台后倾角度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 > 0.05)。患者内固定均未发生切口皮肤坏死、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果表明,对于合并复杂后侧骨折的胫骨平台3柱骨折,双切口3钢板固定方法兼顾到了骨折的复杂性和胫骨平台后侧的解剖学形态特殊性,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9.
经内踝截骨入路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治疗复杂距骨颈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郁  刘寿坤  许庆山 《中国骨伤》2008,21(2):126-127
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入路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治疗复杂距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复杂距骨颈骨折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0~56岁,平均38岁。其中HawkinsⅡ型8例,Ⅲ型4例。应用AO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均采用经内踝截骨入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年~6年8个月,平均4年5个月,全部骨折均临床愈合。依据Hawkins评分结果:优5例,良5例,可1例,差1例。结论:经内踝截骨入路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是治疗复杂距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纤维结构不良临床上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骨骼畸形、疼痛和病理性骨折。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以手术清除病灶、植骨内固定为主。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植骨联合髓外固定治疗下肢长管状骨纤维结构不良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15例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7例;年龄26-48岁,平均(32.1±1.2)岁;股骨9例,胫骨6例。均采用病灶清除,取髂骨植骨,动力髋螺钉或锁定接骨板固定。围手术期予抗炎、补液对症处理,术后石膏固定,指导患者功能锻炼。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评分系统评定。术后定期摄X线片,观察肿瘤复发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伤口均甲级愈合,按期拆线。所有患者均完成18个月随访,无1例复发,植骨均融合,术后部分负重下地时间(4.3±0.6)个月,X线片未见骨溶解,术后(4.0±0.8)个月可见新生骨长入,2例患者残留手术区疼痛,对症治疗后缓解。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97.2分,膝关节功能Merchan评分为95.8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病灶清除、植骨联合髓外固定在下肢长管状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中固定可靠,预后佳,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