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6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 目的:评价应用支撑棒(kickstand rod,KR)技术的后路胸腰椎矫形融合术治疗伴有严重冠状面失衡(coronal imbalance,CI)和骨盆倾斜(pelvic obliquity,PO)脊柱侧凸患者的矫正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后路胸腰椎矫形融合术(脊柱-骨盆融合手术)治疗的45例伴严重CI和PO的脊柱侧凸的患者资料。男性6例,女性39例,年龄51.2±17.5岁(12~73岁),随访时间16.4±5.3个月(11~26个月)。按骨盆固定的方式将使用经S2骶髂螺钉(S2 alar-iliac,S2AI)而未应用支撑棒技术行骨盆固定的患者纳入非KR组(25例),将使用支撑棒内固定技术行骨盆固定的患者纳入KR组(20例)。术前、术后7d和末次随访时在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平衡距离(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骨盆倾斜角(pelvic obliquity angle,POA)、侧凸Cobb角、腰骶半弯(lumbosacral fractional curve,LFC)和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比较两组患者脊柱骨盆参数矫正率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矫正丢失率,记录患者术后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侧凸Cobb角、POA、CBD、LFC和P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侧凸Cobb角、POA、CBD、LFC术后7d时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KR组患者末次随访时与术后7d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KR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POA出现明显矫正丢失(P<0.05)。KR组和非KR组患者术后POA的矫正率分别为(66.9±13.4)%和(44.2±23.4)%,CBD的矫正率分别为(58.5±20.9)%和(42.9±20.9)%,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影像学参数在两组患者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KR组1例发生断棒,非KR组3例发生术后CI,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2,P=0.412)。结论:对于合并严重CI和PO的脊柱侧凸患者,与传统骨盆固定方式相比,应用KR技术的后路矫形脊柱-骨盆融合手术可以在矫正脊柱侧凸的同时维持良好的骨盆水平和冠状面平衡。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分析椎体或椎管内异常对后路矫形手术治疗伴有先天性关节挛缩症(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AMC)脊柱侧凸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2021年11月于我院行后路矫形手术治疗的伴AMC脊柱侧凸的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32(15.9±5.8)岁。根据是否伴有椎体或椎管内异常,将患者分为异常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记录异常组患者椎体或椎管内异常的类型,比较两组患者融合节段个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记录随访过程中的并发症。结合仰卧位Bending片计算两组患者主弯柔韧度,于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2年的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主弯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C7PL-CSVL)、矢状面平衡(SVA)、胸椎后凸角(TK)和腰椎前凸角(LL),计算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的主弯矫正率。结果:在异常组中单纯分节不良10例(66.6%),分节不良合并脊髓拴系2例(13.3%),分节不良合并蛛网膜囊肿、单纯半椎体、单纯楔形椎各1例(6.7%)。两组间融合节段个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异常组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术后发现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2例,胸腔积液及右侧臂丛神经麻痹1例;对照组术中出现恶性高热及心搏骤停1例,术后发现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3例,胸腔积液及置钉失败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628)。两组患者术前主弯柔韧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2年时的主弯侧凸Cobb、C7PL-CSVL、SVA、TK及LL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和术后2年的主弯矫正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体或椎管内异常对后路矫形手术治疗伴AMC脊柱侧凸患者效果无明显影响,且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方寅羽  李劼  刘昌伟  徐辉  胡宗杉  刘臻  朱泽章  邱勇 《骨科》2023,14(2):117-123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间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病人弯型特征及矫形疗效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后路选择性胸腰椎融合术且有2年以上完整随访资料的Lenke 5C型AIS病人70例,男性组20例,女性组50例。对两组病人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胸腰弯/腰弯Cobb角、胸弯Cobb角等冠状面参数,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近端交界性后凸角(PJA)等矢状面参数及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简明量表调查问卷(SRS-22)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男性组不典型弯型的比例高于女性组(20% vs. 12%),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和男性组的胸腰弯/腰弯Cobb角、胸弯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且两组病人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的胸弯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胸腰弯/腰弯矫正率分别为70.6%±12.9%和72.6%±17.9%,末次随访时两组的矫正丢失率分别为5.3%±15.8%和7.6%±15.7%。女性组术前的TK明显低于男性组(19.2°±7.0° vs. 24.5°±14.5°),术前和术后即刻的矢状面平衡(SVA)均大于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男性组的近端交界性后凸(PJK)发生率高于女性组(30% vs. 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在SRS-22量表疼痛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组[(4.8±0.2)分 vs. (3.9±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Lenke 5C型AIS病人中表现为左胸弯右腰弯的不典型弯型的比例稍高于女性,女性病人的术前和术后即刻的SVA大于男性,但均可获得良好的长期矫形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Halo重力牵引(Halo-gravity traction,HGT)对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Ⅰ,NF1)伴严重脊柱侧后凸患者截骨等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9例NF1合并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  相似文献   
5.
<正>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因脊椎形成障碍或分节障碍在出生时即伴有的先天性脊柱畸形(congenital vertebral malformations,CVM),常发生于妊娠4~6周,其中半椎体CS最常见,全球范围内每10000名新生儿中约有5~10人患病[1、2]。CS的Winter经典分型根据畸形的特点将其分为三型:I型,椎体形成障碍,形成楔形椎、半椎体或蝴蝶椎等椎体发育不良畸形;Ⅱ型,椎体分节障碍,包括阻滞椎、骨桥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Lenke 5+型脊柱侧凸患者不同融合策略疗效及选择性融合术后胸弯自发矫正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且随访2年以上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资料,共80例,男13例,女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观测视角下胸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儿双肩美学指标的差异及各视角下AIS患儿双肩美学指标与影像学指标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 为临床治疗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分析2022年7至10月连续于南京鼓楼医院接受治疗的43例胸弯型AIS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9例, 女34例;年龄(14.3±1.5)岁。所有患儿均在术前摄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与前方、后方的肩部水平及较高水平(与地面垂直距离固定为180 cm)外观照。于外观照测量以下6个美学指标:肩角(α1)、腋窝角(α2)、肩部面积指数1(SAI1)、肩部面积指数2(SAI2)、内肩高度差(SHi)、外肩高度差(SHo);于X线片测量以下8个影像学指标:影像肩高差(RSHD)、第一肋角(FRA)、锁骨肋骨交点高度差(CRCI)、喙突高度差(CPH)、T1倾斜(T1 tilt)、锁骨角(CA)、锁骨胸廓角度差(CCAD)、Cobb角。分析比较不同视角下各双肩美学指标间是否存在差异及其与双肩影像学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研究美学指标在患儿前方及后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同在患...  相似文献   
8.
田振  李劼  刘昌伟  徐辉  胡宗杉  刘臻  朱泽章  邱勇 《骨科》2023,14(1):34-39
目的 探讨不同Risser征的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ce idiopathic scoliosis,AIS)前路矫形术后远期胸椎后凸角(TK)变化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7年7月在我院接受前路矫形术治疗的40例Lenke 1型AIS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年龄为(14.1±1.7)岁,其中男3例,女37例。根据病人Risser征评分将其分为三组:A组(Risser 0)、B组(Risser 1~3)和C组(Risser 4~5)。分别测量每例病人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2年随访及末次随访时的正侧位X线片上的以下参数:胸主弯和代偿腰弯的冠状面Cobb角、TK(T5~T12)、前椎体高度(VBHa)、后椎体高度(VBHp)、椎弓根高度(PH)以及椎弓根间高度(IPH),并计算T5~T12的前椎体高度总和(SVBHa)、后椎体高度总和(SVBHp)、椎弓根高度总和(SPH)、椎弓根间高度总和(SIPH)、SVBHp/SVBHa和(SIPH+SPH)/SVBHa。结果 术后对三组病人进行了长达5~13年(平均6.5年)的随访。相较于术后即刻测量的TK,末次随访时A组的TK平均值显著增加(增加13.7°),但B组和C组两次随访时的平均TK值未见明显增大。40例病人中有11例(27.5%)末次随访时的TK值较术后即刻显著增大,其中6例(85.7%)来自A组,这一比例显著高于B组(21.4%)和C组(10.5%)。末次随访时,40例病人的平均SVBHp、SPH+SIPH、SVBHp/SVBHa以及(SIPH+SPH)/SVBHa均显著高于术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的平均SVBHp/SVBHa、(SIPH+SPH)/SVBHa在末次随访时较术后即刻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两组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Lenke 1型AIS前路选择性融合术后远期有27.5%的病人发生了显著的胸椎后凸重建,这可能与低Risser征病人脊柱后份持续生长相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经第2骶椎骶髂(S2 alar-iliac,S2AI)螺钉骨盆固定术中与术后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后路矫形长节段融合固定术治疗的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其中22例患者采用双侧S2AI螺钉固定至骨盆,男性3例,女性19例;年龄45~74岁(62.3±7.9岁)。术中使用计算机辅助下O型臂X线机导航系统引导螺钉置入。收集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侧凸Cobb角、PI、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PI与LL差值(PI-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导出术中俯卧位下O型臂X线机导航系统扫描的患者骨盆矢状面图像,并测量PI、PT、SS。结果:22例患者内固定节段数为5~17个(11.1±2.21个),随访5~13个月(6.64±1.43个月)。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冠状面侧凸Cobb角分别为38.04°±21.12°、19.16°±12.49°、19.01°±11.99°,LL分别为28.48°±28.12°、40.61°±15.25°、39.25°±15.51°,SVA分别75.64±64.66mm、21.82±19.42mm、23.18±19.12mm,PI分别为55.55°±14.68°、50.47°±13.35°、53.94°±13.37°,PI-LL分别为27.10°±22.00°、9.86°±10.41°、12.92°±13.02°,PT分别为31.55°±10.25°、19.69°±7.7°、24.25°±8.28°,SS分别为24.00°±16.61°、30.78°±10.27°、29.55°±11.23°。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侧凸Cobb角、LL、SVA、PI、PI-LL、PT和SS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的PI和PT与术后1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PI、PT、SS分别为45.17°±14.20°、21.56°±6.71°、23.61°±12.86°,PT和PI与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时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SS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21例(95%)患者术中PI与术前比较减少大于5°,13例(59%)患者术后站立位PI较术前下降大于5°。结论:应用S2AI螺钉进行骨盆固定的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术中俯卧位下PI较术前站立位PI显著性降低,术后站立位PI较术中回升,但仍较术前站立位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161例AIS患者,其中男34例,女127例,年龄12~17岁(14.6±2.1岁)。在术前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主弯Cobb角、颈椎角(cervical sagittal alignment,CS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um slope,SS)以及C7铅垂线与S1后上缘的水平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根据不同弯型将AIS患者分为单胸弯组、双胸弯组和腰弯组,比较3组间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各参数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单胸弯组61例,其中男13例,女48例,主弯Cobb角为51.2°±8.7°;双胸弯组40例,其中男7例,女33例,主弯Cobb角为53.7°±5.2°;腰弯组60例,男14例,女46例,主弯Cobb角为48.9°±4.8°。3组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间Cobb角大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胸弯组的CSA、TK均显著小于双胸弯和腰弯组(P0.05),但后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项矢状面参数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3组患者中,CSA与TK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单胸弯组r=0.73,P0.05;双胸弯组r=0.29,P0.05;腰弯组r=0.60,P0.05),但与LL及骨盆参数(PI、SS、PT)无显著相关性(P0.05)。双胸弯组TK与LL呈正相关性(r=0.40,P0.05),而在另外两组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 :单胸弯型AIS患者较双胸弯型和腰弯型患者具有更小的颈椎前凸,3种弯型AIS患者的颈椎前凸均与TK呈正相关。单胸弯型患者的TK较另外两种弯型患者更小。双胸弯型患者的TK与LL密切相关,而单胸弯型与腰弯型患者的TK与LL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