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外科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评价应用支撑棒(kickstand rod,KR)技术的后路胸腰椎矫形融合术治疗伴有严重冠状面失衡(coronal imbalance,CI)和骨盆倾斜(pelvic obliquity,PO)脊柱侧凸患者的矫正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后路胸腰椎矫形融合术(脊柱-骨盆融合手术)治疗的45例伴严重CI和PO的脊柱侧凸的患者资料。男性6例,女性39例,年龄51.2±17.5岁(12~73岁),随访时间16.4±5.3个月(11~26个月)。按骨盆固定的方式将使用经S2骶髂螺钉(S2 alar-iliac,S2AI)而未应用支撑棒技术行骨盆固定的患者纳入非KR组(25例),将使用支撑棒内固定技术行骨盆固定的患者纳入KR组(20例)。术前、术后7d和末次随访时在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平衡距离(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骨盆倾斜角(pelvic obliquity angle,POA)、侧凸Cobb角、腰骶半弯(lumbosacral fractional curve,LFC)和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比较两组患者脊柱骨盆参数矫正率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矫正丢失率,记录患者术后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侧凸Cobb角、POA、CBD、LFC和P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侧凸Cobb角、POA、CBD、LFC术后7d时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KR组患者末次随访时与术后7d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KR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POA出现明显矫正丢失(P<0.05)。KR组和非KR组患者术后POA的矫正率分别为(66.9±13.4)%和(44.2±23.4)%,CBD的矫正率分别为(58.5±20.9)%和(42.9±20.9)%,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影像学参数在两组患者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KR组1例发生断棒,非KR组3例发生术后CI,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2,P=0.412)。结论:对于合并严重CI和PO的脊柱侧凸患者,与传统骨盆固定方式相比,应用KR技术的后路矫形脊柱-骨盆融合手术可以在矫正脊柱侧凸的同时维持良好的骨盆水平和冠状面平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Halo重力牵引(Halo-gravity traction,HGT)对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Ⅰ,NF1)伴严重脊柱侧后凸患者截骨等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9例NF1合并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经第2骶椎骶髂(S2 alar-iliac,S2AI)螺钉骨盆固定术中与术后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后路矫形长节段融合固定术治疗的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其中22例患者采用双侧S2AI螺钉固定至骨盆,男性3例,女性19例;年龄45~74岁(62.3±7.9岁)。术中使用计算机辅助下O型臂X线机导航系统引导螺钉置入。收集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侧凸Cobb角、PI、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PI与LL差值(PI-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导出术中俯卧位下O型臂X线机导航系统扫描的患者骨盆矢状面图像,并测量PI、PT、SS。结果:22例患者内固定节段数为5~17个(11.1±2.21个),随访5~13个月(6.64±1.43个月)。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冠状面侧凸Cobb角分别为38.04°±21.12°、19.16°±12.49°、19.01°±11.99°,LL分别为28.48°±28.12°、40.61°±15.25°、39.25°±15.51°,SVA分别75.64±64.66mm、21.82±19.42mm、23.18±19.12mm,PI分别为55.55°±14.68°、50.47°±13.35°、53.94°±13.37°,PI-LL分别为27.10°±22.00°、9.86°±10.41°、12.92°±13.02°,PT分别为31.55°±10.25°、19.69°±7.7°、24.25°±8.28°,SS分别为24.00°±16.61°、30.78°±10.27°、29.55°±11.23°。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侧凸Cobb角、LL、SVA、PI、PI-LL、PT和SS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的PI和PT与术后1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PI、PT、SS分别为45.17°±14.20°、21.56°±6.71°、23.61°±12.86°,PT和PI与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时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SS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21例(95%)患者术中PI与术前比较减少大于5°,13例(59%)患者术后站立位PI较术前下降大于5°。结论:应用S2AI螺钉进行骨盆固定的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术中俯卧位下PI较术前站立位PI显著性降低,术后站立位PI较术中回升,但仍较术前站立位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O型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并与侧块螺钉置钉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1年2月在我院分别使用O型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与徒手置入侧块螺钉行颈椎后路内固定术的54例患者,其中男44例,女10例,年龄42~79岁(58.3±9.3岁).根据置钉...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通过模拟成人胸椎斜向置入三皮质螺钉,探究该钉道的影像学参数及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0月于我院行胸椎CT平扫的成人影像学资料。选取无胸椎解剖学异常者10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25~68岁,平均40.0±11.6岁。在LightSpeed影像学工作站上模拟胸椎三皮质螺钉的斜向固定钉道(T2~T12):以椎弓根下1/3连线与上关节突外侧缘连线的交点为三皮质螺钉的进钉点,对其三维图像进行重建,以其为中心进行旋转切割,以得到最长与最宽的理想钉道。测量钉道的尾倾角、内聚角、钉道的长度。不同性别三皮质螺钉钉道参数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其是否存在差异,不同椎体参数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三皮质螺钉斜向固定钉道的长度从T2~T12依次增大,且每个椎体层面上男性钉道长度明显长于女性(P<0.05)。钉道最短为T2,在该节段上男性钉道平均值最长为48.8±3.1mm,最短为40.2±1.8mm;女性钉道平均值最长为45.5±2.3mm,最短为37.4±1.7mm。钉道最长为T12,在该节段上男性钉道平均值最长为65.4±2.9mm,最短为54.5±2.1mm;女性钉道平均值最长为61.6±2.2mm,最短为51.4±1.6mm。置钉角度男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各胸椎椎体之间存在一定统计学差异。尾倾角从T2~T6/T7逐渐减小,从T6/T7~T12逐渐增大。最大尾倾角及最小尾倾角的最大值位于T12层面,平均值分别为46.1°±2.2°和25.4°±1.5°;最大尾倾角及最小尾倾角的最小值位于T6层面,平均值分别为39.3°±2.5°和19.6°±2.1°。最适尾倾角最大值位于T2,平均值为44.2°±2.5°;最适尾倾角最小值位于T7,平均值为36.7°±2.4°。内聚角除去最小内聚角大致呈递减趋势,最大内聚角和最适内聚角均为从T2~T12呈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内聚角各项最大值均位于T2节段,最大内聚角平均值为38.5°±4.0°,最小内聚角平均值为22.6°±2.6°,最适内聚角平均值为30°±2.4°。最大内聚角最小值位于T7,平均值为25.2°±2.4°;最适内聚角最小值位于T8,平均值为19°±1.4°;最小内聚角位于T12,平均值为12.9°±2.3°。结论:本研究成功模拟出成人胸椎三皮质螺钉的斜向置入,证实了该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为该螺钉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解剖学参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后凸畸形顶椎邻近节段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 OLF)的发生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74例行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术前后凸Cobb角并记录后凸形态。分别观察术前全脊柱CT及全脊柱MRI, 统计在后凸顶椎近端和远端邻近3个节段内OLF的发生情况, 记录发生的位置及其类型。结果 74例患者中54例(73%)在后凸顶椎近端和远端邻近3个节段内发生了OLF, 男5例、女49例, 年龄(61.4±6.8)岁(范围47~81岁), 后凸Cobb角为49.5°±21.2°;20例未发生OLF的患者, 男3例、女17例, 年龄(56.1±7.5)岁(范围40~68岁), 后凸Cobb角为52.1°±19.1°。两组患者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 P=0.005),而后凸Cobb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 P=0.634)。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和≥70岁组患者OLF发生率分别为50%、62%、82%和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