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神经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观察了大鼠MSCs向神经细胞方向的诱导分化情况,以期为MSCs在神经移植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用含10 ng/ml bFGF+20%FBS的DMEM对MSCs进行预诱导24 h后,以含200μmol/L的BHA+2%DMSO的无血清DMEM对MSCs进行诱导,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光、电镜形态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诱导后细胞进行神经细胞表型及神经递质合成酶鉴定。结果显示:MSCs经BHA和DMSO诱导后,80%以上的细胞表现出神经元样形态,胞浆内可见较多Nissl体,并表达nestin、NSE、NF、MAP、SYN,部分诱导后的细胞表达ChAT、TH、GAD;电镜下观察,诱导后细胞核大而圆,核仁明显,胞浆内细胞器发达,可见大量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提示,MSCs体外可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后的细胞有合成某些神经递质的能力并具有发育早期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现有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RCT)进行系统评价,从而为合理、科学地认识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及相邻椎体再骨折提供统计学依据,并用于指导临床及下一步科研。方法全面检索所有关于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OVCF安全性的RCT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RCT文献,共计782名患者,其中椎体成形术组377名患者,非手术治疗组405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椎体成形术组和非手术治疗组椎体及相邻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在治疗后1、3、6、12和24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支持椎体及相邻椎体再骨折的发生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自然病程这一假说,不是椎体成形术的并发症,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很好地降低此种风险。  相似文献   
3.
椎弓根螺钉系统在脊椎骨折、滑脱等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迟发性感染发病率也随之增加.1998年至2005年,我们对3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施行腰椎滑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并发迟发性感染30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临床发现,骨折并颅脑损伤,其骨折愈合过程明显加快,异位骨化现象也时有出现,临床处理也较单纯骨折具有特殊性,对此国内外均有一些临床和基础研究。但阐明其机制尚待时日,临床处理的探讨亦显必要,现将我院1995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38例股骨干骨折并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对兔膝骨性关节炎中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机制。方法将24只兔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2只,24个膝关节,采用兔膝关节腔内注入木瓜蛋白酶造成骨关节炎的病理模型,以独活寄生汤浓缩液喂食饲养,于治疗后1、3、5周分别抽取关节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兔膝关节液中IL-1及TNF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1周,膝关节关节液中即可检测到IL-1及TNF的表达,对照组在3周时达到高峰,5周时略有回落。治疗组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均见下降,1周时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周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能降低骨性关节炎中IL-1及TNF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6.
腰椎滑脱症在临床较为常见 ,临床症状明显 ,尤其伴有明显神经症状的更应该积极手术治疗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月我院采用脊柱滑脱撑开复位内固定装置 (DistractionReduc tionFixationSpinalSystemDRFS)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 36例 ,经 6~ 30个月的随访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组随访 36例 ,男 19例 ,女 17例 ,年龄为2 8~ 6 4岁 ,平均 41岁。病程 5个月~ 16年 ,平均 4年 3个月。患者均有慢性腰痛病史 ,并均有间歇性跛行。放射性下肢疼痛 ,直腿抬高试…  相似文献   
7.
潘国强  齐凤平  王相利  徐洪 《河北医药》2012,34(16):2417-2420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按照Woodbury经典诱导方案将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前后基因方面及Ca2+浓度的变化。方法分离纯化SD大鼠MSCs进行传代培养,传至第5代时,按照Woodbury经典诱导方案进行诱导,采用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诱导前后GAP-43、NSE、NF和Nestin的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诱导前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诱导后GAP-43、NSE、NF和Nestin蛋白表达水平均有增高(P<0.05),但GAP-43、NSE、NF和Nestin基因表达改变不显著(P>0.05),更换诱导液后,细胞内荧光强度逐渐增加,到100s达高峰值,其后逐渐减弱,但20 min时细胞荧光强度仍高于诱导前。结论 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后GAP-43、NSE、NF和Nestin蛋白表达水平均有增高,但基因表达改变不显著,说明Woodbury经典诱导方案可能为转录后水平即蛋白水平的调控,游离钙离子可能对诱导分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交通和建筑业的发展,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中枢神经组织结构的特殊性以及损伤导致的一系列病理变化,使得脊髓损伤的治疗进展缓慢,如何促进SCI后脊髓的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治愈截瘫,一直是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神经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  相似文献   
9.
感觉诱发电位在实验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是躯体感觉神经受刺激后,在其传导通路和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产生的电位变化,具有时间、空间和位相特点,主要反应感觉传导通路的功能。根据记录电位部位的不同分为皮层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脊髓诱发电位(spinal cord evoked potential,SCEP)和节段性体感诱发电位  相似文献   
10.
背景: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GM1)在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再生和细胞内外信息传递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GM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照Woodbury经典诱导方案将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前后基因方面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 方法:分离纯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传代培养,传至第5代时,待细胞融汇成致密单层后,加入50 mmol/L神经节苷脂设为GM1组,预培养24 h后按照Woodbury经典诱导方案进行诱导,设置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技术分别检测诱导前后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和神经巢蛋白的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诱导前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加入GM1组诱导分化后较对照组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和神经巢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 < 0.05),GM1能够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②更换诱导液后,两组细胞内荧光强度逐渐增加,到100 s 达高峰值,其后逐渐减弱,但20 min 时细胞荧光强度仍高于诱导前,加入GM1组,细胞内游离Ca2+浓度较对照组有所增加(P < 0.05)。说明GM1能够促进细胞内Ca2+浓度增加,游离Ca2+在诱导过程中可能有促进作用。③诱导后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和神经巢蛋白基因表达改变不显著,说明Woodbury经典诱导方案可能为转录后水平即蛋白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