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10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双极桡骨头假体置换术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7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Tornier骨水泥柄、双极桡骨头假体进行置换,其中新鲜Ma- sonⅢ型骨折15例,陈旧性MasonⅢ型骨折2例。手术均采用肘关节后外侧入路,17例均行环状韧带修复。术后48 h开始关节逐步被动功能操练。另外8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肘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空心钉与多枚克氏针内固定作为对照。结果假体置换组14例患者得到6~27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9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2.8%;3例出现异位骨化,下尺桡关节未见异常改变。8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内固定患者均得到10~21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肘关节功能评分:良1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12.5%。两组间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O<0.01)。结论采用双极桡骨头假体置换的方法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比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更有利于恢复肘关节的稳定、伸屈活动及前臂的旋转活动。  相似文献   
2.
掌指关节置换术的不断发展,使其在手部慢性关节炎治疗中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综述掌指关节假体的生物力学研究和历史演变;归纳掌指关节置换术的术前评估与计划;介绍掌指关节置换术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总结了近十年来不同类型掌指关节假体的临床疗效。在手部慢性关节炎领域,假体设计和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掌指关节置换术在减轻疼痛、矫正畸形和改善手部功能方面会得到更好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自1972年以来,在游离足趾再造拇、手指手术中,应用足趾蚓状肌与缺损拇、手指蚓状肌残端或关节囊进行缝合的方法共完成手术300例,由于再造拇、手指的蚓状肌得到修复,既改善了其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又防止了掌指关节的过伸。术后随访1-22年,再造拇、手指的外形及功能均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方法对正常人足部动脉的解剖结构进行无损伤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对正常 32人 6 4足的足背、跖背、跖底动脉行径、来源与口径进行探测。结果  6 4足中 1 6只检测到足背动脉弓 ,出现率为 2 5 % ,36足检测到第二跖背动脉 ,出现率为 5 6 2 % ,37足检测到第二跖底动脉 ,出现率为 5 7 8% ;1例足背动脉缺如 ,占 1 6 % ,其第一跖背动脉来源于腓动脉。 5 9足检测到第一跖背动脉 ,出现率为 92 2 % ,其中 ,顾玉东Ⅰ型 ,占 2 8 1 % ,Ⅱ型 ,占 4 6 9% (30例 ) ,6足为ⅢS 型 ,占 9 4 % ,正常人足部动脉彩超结果表明 ,5足为Ⅵ型 ,占 7 8%。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的方法可以对足部动脉的解剖结构进行无损伤的检测 ;以足背动脉为共同血管蒂 ,第一、二跖背 (底 )为动脉蒂共干同时移植拇趾皮甲瓣和第二足趾 (或二、三足趾 ) ,扩大再造手的虎口 ,改进现有单足供趾再造手技术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内固定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内固定治疗M 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9例累及桡骨颈部的M asonⅢ型骨折行A O微型空心钉内固定术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根据患者肘关节活动、疼痛、稳定性和肌力情况,依照B roberg和M orrey的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9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肘关节平均评分62分(35~86分),其中:优2例,良4例,差3例,优良率为22%。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的M asonⅢ型骨折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如要获得较好的肘关节活动和早期康复,可考虑桡骨头切除,如需重建肘关节的稳定性,应考虑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骨移植一次修复,或结合骨延长技术二次修复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收治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病例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6~14岁,平均8.5岁;均有骨移植或骨延长手术史.手术次数2~6次,平均3.2次;下肢短缩3~12 cm,平均5.8cm.16例均采用游离腓骨移植的方法修复,腓骨切取长度6.0~16.0 cm,平均9.2 cm.1年后其中4例采用骨延长的方法进行肢体延长. 结果 1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8年,平均4.5年,移植的腓骨均成活、变粗,4例下肢延长长度4.0~11.5 cm,平均7.8 cm,均恢复基本的行走功能. 结论 采用病灶彻底切除长段游离腓骨移植是治疗顽固性胫骨假关节的有效方法.配合二期骨延长可以改善肢体长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学术背景:手部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损伤造成的关节面破坏或缺损,可使许多患者遗留严重的后遗症,直接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因此,手指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直接决定着手功能的恢复情况。组织工程为手指骨关节损伤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目的:总结手指骨关节损伤修复重建的研究进展。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检索词“Interphalangeal joints fractures.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s fractures,Fingers osteoarticular,Reconstruct”,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2007年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指间关节;掌指关节;骨折;修复重建”,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106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手指骨关节损伤修复重建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手指骨关节损伤修复重建方面的临床实验研究。所选用的32篇文献中,3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①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已在临床上获得一定成功,但如何延长移植关节的成活时间,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自体带血管关节移植术,是治疗手指关节缺损较好的方法,但如何使操作简便、副损伤减小及寻找新的关节供区,还值得进一步研究。②手指关节损伤的理想治疗效果是关节轮廊达到解剖复位,使创伤性关节炎及关节僵硬降低到最低程度,然而由于手部骨关节结构复杂以及外伤因素,使它成为手外科骨关节修复方面的一个难题。③研究表明,关节融合、关节成形、人工关节置换、关节移植,以及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骨牵引等治疗方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没有一种方法能获得完全成功或被普遍接受。结论:手部骨关节的损伤,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不甚理想。同种异体关节和自体关节移植的进一步研究及组织工程学的不断发展,骨关节移植治疗手指骨关节损伤将会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
正常人足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方法对正常人足部动脉的解剖结构进行无损伤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对正常32人64足的足背、跖背、跖底动脉行径、来源与口径进行探测。结果 64足中16只检测到足背动脉弓,出现率为25%,36足检测到第二跖背动脉,出现率为56.2%,37足检测到第二跖底动脉,出现率为57.8%;1例足背动脉缺如,占1.6%,其第一跖背动脉来源于腓动脉。59足检测到第一跖背动脉,出现率为92.2%,其中,顾玉东I型,占28.1%,Ⅱ型,占46.9%(30例),6足为Ⅲs型,占9.4%,正常人足部动脉彩超结果表明,5足为Ⅵ型,占7.8%。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的方法可以对足部动脉的解剖结构进行无损伤的检测;以足背动脉为共同血管蒂,第一、二跖背(底)为动脉蒂共干同时移植拇趾皮甲瓣和第二足趾(或二、三足趾),扩大再造手的虎口,改进现有单足供趾再造手技术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Morrison〔1〕1980年报道以游离趾包裹皮瓣移植再造拇指以来,国内外的有关专科医师已将此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并不断进行了改进〔2~4〕。当遇手部严重损伤致拇指缺失,同时伴有其他手指皮肤、肌腱、关节的损伤或缺损时,必须在拇指再造的同时,解决其余...  相似文献   
10.
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非手术治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并比较对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应用功能治疗方法(早期肘关节活动)与传统石膏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7例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随机分成两组;石膏固定组:长臂石膏固定4周后拆除,开始功能锻炼。功能治疗组:骨折后不用外固定或短期内应用(固定时间3~10d),早期进行关节活动。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评定标准对两组肘关节进行功能评分[1]。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其中石膏组33例,功能治疗组34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个月。肘关节功能评分:石膏固定组平均为90.8分,极好14例,好14例,一般5例,优良率达84.8%。功能治疗组平均为96.5分,极好22例,好12例,优良率达100%;功能治疗组明显优于石膏固定组(P<0.01)。结论早期肘关节活动可显著提高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后肘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