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治疗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早期的患者分为接受早期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纤支镜治疗组(治疗组)和拒绝接受无创通气及纤支镜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变化、血气分析变化、首次痰培养阳性率、气管插管率、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 ICU)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治疗2h PaO2升至(74±11)mm Hg,至24h达(75±10)mm Hg,对照组分别为(49±11)mm Hg、(51±8)mm H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24h后呼吸频率为(30±5)次/m in,pH值为7.38±0.10,PaCO2为(46±10)mm Hg,对照组分别为(37±5)次/m in、7.30±0.12、(59±8)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首次痰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0.0%和33.3%、气管插管率为24%和57.14%、R ICU住院时间为(13±4)d和(16±4)d、病死率为12%和42.86%,两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纤支镜技术是治疗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能迅速改善动脉血气、缓解呼吸困难,减少气管插管率,降低病死率,减少ICU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3.
4.
重症中暑(severe heat stroke,SHS)是高温条件下出现体温升高超过40℃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一种危重疾病[1],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类,对健康影响最大。据报道,在2003年欧洲的热浪期间,高温造成约30000人死亡[2]。中暑后即便采取快速降温使体温降至正常,患者仍可出现严重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以及多脏器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等并发症,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致Ⅱ型呼吸衰竭人院的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按常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无创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气结果及峰值呼气流速(PEF)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72h后的pH、PaO2较治疗前增加,PaCO2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72h后的RR、H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72h后的RR、HR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治疗72h后的PEF较治疗前增加,观察组治疗72h后的PEF增加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采用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HR、RR及PEF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的气道阻塞情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降钙素原水平与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呼吸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02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病情分为急性加重期组(A组)60例和稳定期组(B组)42例;另选取我院普通肺炎患者99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患者血液,进行PCT、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血氧饱和度(S02%)水平的检测,常规留取痰液做痰培养培养;患者出院后随访2年进行评估,记录患者呼吸困难指数(mMRC)、病情发作频率及最终转归。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CT、WBC、S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与稳定期患者PCT、WBC、CRP及S02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患者mMRC、2年内发作频率与入院次数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痰培养率及2年内死亡率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感染诱发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检测PCT水平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医学科研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但相对于基础科研,临床科研又特别是临床护理科研的发展仍然比较滞后,阻碍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和我国护理学科、护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希望临床护理工作人员能从中获得一定的启示,最大限度地发挥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科研中的作用,推动我国护理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四氯化碳诱导的兔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观察体外分离标记的自体骨髓单核细胞(ABM-MNCs)经肠系膜上静脉自体移植至肝纤维化区及周边区后的存活、定植状况.方法 将40只普通级日本大耳家兔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各2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细胞移植组于模型稳定后自体髂骨处抽取骨髓,采用氯化氨红细胞溶解法分离得到单核细胞,以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体外ABM-MNCs及鉴定;分离培养ABM-MNCs,将3×109个ABM-MNCs经肠系膜上静脉回输体内,对照组回输等量生理盐水,移植前、移植后3、7、14、21 d分别取肝组织固定,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BrdU体外标记ABM-MNCs的免疫组织化学表现示:20 μmol/L BrdU孵育ABM-MNCs 72 h的阳性标记率达95%;肝组织20 μmol/L BrdU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显示: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后第3天,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BrdU染色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阳性染色逐渐增强,并逐步向肝组织内部延伸.阳性染色主要分布于肝组织汇管区周围组织,而对照组BrdU染色则阴性.结论 ABM-MNCs经肠系膜上静脉移植后,可在纤维化区及周边区存活,定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IP10启动子驱动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为研究细胞内IP10的基因表达调控和相关的信号转导机制提供重要工具.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IP10启动子区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pDsRed1-1-IP10;用脂质体瞬时转染HEK293 细胞,观察IP10启动子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反应.结果:酶切和DNA 测序证明所构建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是正确的;该表达载体在HEK293细胞静息状态下表达水平很低,经LPS 刺激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看到高亮度的红色荧光.结论:所构建的IP10启动子驱动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是正确的,对生理相关刺激有很好的反应,可有效地用于IP10基因表达信号调控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