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89篇
特种医学   458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织不同程度自然吸收与腰椎曲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CT检查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61例,均为保守治疗,并具有6~24个月随访复查资料。根据突出物自然吸收程度分为明显重吸收组(10例),部分重吸收组(8例),基本不变组(30例),增大组(13例)四组,配对比较每组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明显重吸收组、部分重吸收组、基本不变组、增大组的首次CT检查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随访CT腰椎曲线指数[10.65(9.23,13.31)mm 比11.69(8.31,15.25)mm 比8.63(6.75,11.00)mm 比8.06(5.00,10.05)mm]、腰椎前凸角[46.30(43.96,48.18)°比45.36(44.15,47.67)°比39.37(32.27,45.74)°比35.39(29.60,43.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吸收组、部分重吸收组随访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较首次CT检查增大(P<0.05);增大组随访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较首次CT检查减小(P<0.05);基本不变组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前后配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自然吸收程度与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变化均呈正相关(rs=0.50、0.47,P<0.05)。结论腰椎曲线指数及腰椎前凸角随着腰椎突出椎间盘自然吸收而增大,当腰椎突出椎间盘增大时腰椎曲线指数及腰椎前凸角也相应减小。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织自然吸收程度与腰椎曲度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病例资料患者,女,31岁,左腰腹部酸痛4 d,外院B超发现盆腔左侧附件区实性肿块8.0 cm×4.5 cm,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为求进一步诊治收治入院。影像表现:CT示左侧盆腔团块状等密度肿块(图1a),最大约6.7 cm×6.1 cm,增强呈轻度强化(图1b),与左侧髂血管分界不清,膀胱及子宫左侧受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b值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multi-b-value 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eDWI-MRI)参数及临床特征在老年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21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就诊的60岁及以上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接受eDWI及常规MRI序列扫描。在T1WI增强与eDWI序列融合图像上进行强化灶勾画。在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之后,使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进行eDWI参数及临床资料的生存分析。结果共计32例患者纳入研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7个月和3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更短OS与以下因素相关:化疗前标准表观弥散系数(standard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tandard ADC)、慢表观弥散系数(slow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low ADC;ono)、分布弥散系数(distribu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DDC)及化疗后慢表观弥散系数(Slow ADC1;ono)<中位数,化疗后弥散异质性指数α值减小;年龄≥69.5岁、初始卡式活动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50分、脑脊液累及、多发病灶、2个疗程未达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4个疗程未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多因素分析显示,更短PFS的独立预后相关因素是:4个疗程未达CR(P=0.003);更短OS的独立预后相关因素是:1个疗程后α值减小(P=0.027)、4个疗程未达CR(P=0.003)。结论 eDWI参数是老年PCNSL患者预后评估的良好影像学指标,在治疗初期筛选出预后不良高风险患者进行分层治疗,有助于延长PFS和OS,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狼疮性脑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神经系统而出现各种神经或精神症状的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为狼疮性脑病的早期诊断、病程进展等提供了依据,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常规MRI的不足,有助于对狼疮性脑病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的研究。文中就f MRI在狼疮性脑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下肢功能、安全性及关节软骨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KOA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WT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2组均给予常规膝关节肌力训练,每日3组训练,每组10次,连续训练4周;ESWT组辅以体外冲击波疗法,压力2.5 bar,频率8.0 Hz,频次2000,每周1次,共4次;对照组患者除冲击波压力设置为0.2 bar,其余治疗步骤及治疗参数与ESWT组保持一致,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第5周及第12周,测评和比较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WOMAC)指数、奎森指数评分及膝关节软骨磁共振检查T2值,并记录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 ESWT组在第12周的VAS分值[(2.3±1.1)分],WOMAC指数[(11.3±6.8)分]和奎森指数[(3.9±2.7)分]分别较组内治疗前[(5.3±0.8)、(31.6±7.2)和(10.6±2.4)分]有明显改善(P<0.05),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在第12周时的各个评分[(4.3±1.1)、(24.5±10.1)和(8.7±3.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WT组在第12周的T2值[(49.2±5.6)ms]与组内治疗前[(49.1±5.5)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第12周的T2值[(49.1±5.8)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2组出现不良反应的频次没有明显差异(P>0.05)且均在第12周时前消失。 结论 ESWT可明显改善KOA患者的下肢功能,且其对膝关节软骨的影响在安全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DR探测器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探测器技术的临床应用和设备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前期文献调查法、专家咨询法和百分权重法建立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体系,邀请专家对4种不同DR探测器技术进行多维度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探测器技术临床应用价值差异较大,非晶硒平板探测器技术和非晶硅平板探测器技术综合评分分别为3.76和4.21,而多丝正比线扫描探测器技术综合评分为2.72。结论不同DR探测器技术性能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图像质量指标上;平板探测器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传统的多丝正比线扫描技术和CCD探测器技术。在DR的选型配置中应依据主要临床应用选择合适的探测器,为DR技术的合理应用和设备的规划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9.
【摘要】目的:探讨超短回波时间(UTE)-T2*技术评估关节镜下肩袖修复(ARCR)术后肩袖早期愈合情况的可行性。方法:搜集65例接受单侧ARCR术并于术后早期行UTE-T2*扫描的患者资料。2名放射科医师和1名肩关节外科医师独立对术后肩袖影像进行观察评估,评估内容包括Sugaya分型和T2*值的测量。将冈上肌腱等分为外侧亚区(腱-骨愈合区)、中间亚区和内侧亚区,测量相应的T2*值。Sugaya分型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不同亚区T2*值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一致性利用Bland-Altman法;外侧亚区T2*值与Sugaya分型的关联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Sugaya分型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均呈中等一致性(观察者间Kappa=0.40~0.50,观察者内Kappa=0.53~0.62);而不同亚区T2*值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均达到高度一致性(观察者间r=0.82~0.89,观察者内r=0.83~0.96)。外侧亚区T2*值与Sugaya分型具有高度相关性(r=0.88,P<0.05)。不同Sugaya分型的肩袖外侧亚区T2*值的方差分析及LSD两两多重比较显示:除Ⅰ型和Ⅱ型间T2*值无统计学差异(P>0.1),其余各型两两比较T2*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与Sugaya分型的半定量评估相比,UTE-T2*技术对术后肩袖愈合的定量评估具有更高的可重复性和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存在手术禁忌证的体积较大或靠近重要神经结构的脑膜瘤患者的分阶段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策略及其疗效。方法 80例脑膜瘤患者,其中61例患者接受剂量分割分阶段放射外科治疗,单次周边剂量为7~11 Gy,40%~50%的等剂量线; 19例患者接受体积分割分阶段放射外科治疗,单次周边剂量为8~14 Gy,40%~50%的等剂量线。分阶段治疗的时间间隔为3~17个月,平均(9. 1±3. 1)个月。治疗后随访时间为6~72个月,平均(36. 5±7. 2)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者。两个阶段治疗后6个月、1年、2年和3年患者的肿瘤体积分别缩小了(25. 27±19. 13)%、(24. 98±19. 82)%、(30. 49±17. 64)%和(32. 12±16. 55)%。结论 对于体积较大或邻近重要结构的脑膜瘤采用分阶段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有显著的效果和安全性;该治疗方案为存在开颅手术禁忌证的脑膜瘤患者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