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3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定量分析正常成人大脑不同部位白质纤维各向异性所存在的差异.方法测量52名正常志愿者大脑白质纤维不同部位的FA值和ADC值,测量的部位有:外囊、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和胼胝体压部.结果 FA值以胼胝体压部为最高是0.893±0.0645.统计分析大脑白质各部位间FA值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A值可定量分析大脑不同部位的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程度.  相似文献   
2.
报告15例颅内脂肪瘤的MRI表现,特征为:最好发于胼胝体处,次为四叠体池和/或小脑上池、基底池、侧裂池等。T1加权象呈高信号,T2加权象上高信号逐渐衰减,增强无强化。测量还发现,颅内脂肪瘤T1、T2值与皮下脂肪相仿(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三种TOF法MRA的图像质量,以及不同成像技术对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用静脉囊镶嵌法将18只犬制成三种类型(单侧型、分叉型、末梢型)颈总动脉囊状动脉瘤模型,术后2周分别进行IADSA、2DTOF、单层块3DTOF、薄块多层重叠技术(MOTSA)MRA检查。结果:以IADSA图像为标准,2DTOF、单层块3DTOF、MOTSAMRA都能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类型、大小、瘤颈、瘤体伸展方向。其中以MOTSAMRA图像最具评价能力,显示动脉瘤的形态、类型、瘤颈优于2DTOF、单层块3DTOF,不足之处图像有层块梯阶样伪影。三种TOF成像技术对动脉瘤内缓慢血流、湍流、血栓、大动脉瘤有不同程度的信号丢失。结论:三种TOF法成像技术中,MOTSA技术最有利于作为临床3DTOF法MRA检查颅内动脉瘤的常规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4.
MOTSA MRA成像参数影响图像质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分析MRA MOTSA成像参数的变化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脊柱MRI检查中,颈腰椎退行性变占大多数,其中又以椎间盘病变最常见。根据信号强度高低,我们把631只颈椎间盘(177例受检者)和426只腰椎间盘(114例受检者)分为三型:Ⅰ型(高信号),Ⅱ型(不规则信号)和Ⅲ型(低信号)。经统计学处理,我们发现正常的颈椎间盘和腰椎间盘型别之间差异显著,这种差异与性别、年龄(40岁至60岁组)和椎间隙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电子束CT(EBCT)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的能力和限制及计算机后处理对其的影响。方法:将6只犬制成心肌梗死模型后,1.5,6,12,20h作EBCT增强扫描,然后处死犬,作心脏标本大块病理切片,硝基蓝四唑(NBT)染色前,后拍照,然后再采集光镜标本,将EBCT图像和病理切片照片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EBCT图像上急性心肌梗死的部位及形态显示清晰,随着结扎时间的延长,心肌梗死的体积略有缩小,最后一次EBCT扫描图像所显示的梗死区大小与染色结果相仿,相关系数为0.994(P<0.001),结论:EBCT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部位,形态与大小做出准确的评价,计算机后处理 病变大小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星形细胞肿瘤周围区域波谱对肿瘤分级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肿瘤周围区域的磁共振波谱在星形细胞肿瘤恶性程度分级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51例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肿瘤患者分为低度恶性(WHO Ⅰ~Ⅱ级)和高度恶性(WHO Ⅲ~Ⅳ级),所有病例术前均行二维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检查,测量肿瘤周围区域代谢物的相对定量,进行统计学比较,同时获得ROC曲线.结果:高度和低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的瘤周相同部位的比较显示在瘤周1、2区域Cho/Cr、Cho/NAA、NAA/Cr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其中CNI(Cho/NAA index)在两个体素区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CNI在低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的瘤周体素1、2依次为0.897±0.063、0.726±0.055,在高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的瘤周体素1、2依次为1.566±0.113、1.131±0.079;利用ROC曲线显示瘤周体素1区域CNI 1.102时,AUC为0.8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3%和81.6%;在瘤周体素2区域CN10.925时,AUC为0.81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4%和87.5%.结论:瘤周区域的代谢变化反映了星形细胞肿瘤对于肿瘤周围的浸润程度,从而对肿瘤的恶性度分级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反映了细胞微结构的改变,因而其定量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成像(MRI)在国内已逐步开始临床应用。我们于1988年4~12月间共进行了胸部各类疾病的检查,其中肺及纵隔疾病共31例,收到了优良的诊断效果。本文就 MRI影像所见进行分析,对照手术发现(13例),与CT 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因肺或纵隔疾病在华山医院进行 MRI 检查者31例,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为23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与此同时老年病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在老年病中中枢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是最可悲的一类,因此认识人脑的老化过程、了解其生理特点和病理改变、延缓老年化过程、积极治疗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