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 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探寻近年来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为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检索201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有关SFTS的文献,导入CiteSpace.5.7.R2软件,以国家、作者、文献共被引、关键词为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相关图谱。结果?在WOS核心合集共检索到797篇文献,在CNKI数据库共检索到714篇文献。相关领域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发文量居首位,美国和日本之间机构合作密切。研究热点集中在发病机制、抗体、特异性治疗等领域。非结构蛋白、临床预后、血小板减少、SFTS感染的靶细胞等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结论?国内外关于SFTS的研究逐渐成熟,新型布尼亚病毒、免疫功能、预后是研究重点,但是对SFTS发病机制和病毒受体尚不清楚,仍须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体液免疫反应是机体应对SFTSV感染的重要途径, SFTS患者体液免疫反应存在缺陷, 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研究表明, 体液免疫障碍是SFTS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为了充分认识SFTS体液免疫特点及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 本文从SFTSV抗体反应特点、B细胞增殖分化特点、其他免疫细胞对B细胞的影响及细胞因子对B细胞的影响4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探寻近年来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为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检索201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有关SFTS的文献,导入CiteSpace.5.7.R2软件,以国家、作者、文献共被引、关键词为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相关图谱。结果?在WOS核心合集共检索到797篇文献,在CNKI数据库共检索到714篇文献。相关领域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发文量居首位,美国和日本之间机构合作密切。研究热点集中在发病机制、抗体、特异性治疗等领域。非结构蛋白、临床预后、血小板减少、SFTS感染的靶细胞等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结论?国内外关于SFTS的研究逐渐成熟,新型布尼亚病毒、免疫功能、预后是研究重点,但是对SFTS发病机制和病毒受体尚不清楚,仍须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22年3月23日至5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并应用Paxlovid治疗的COVID-19成年患者病历资料, 对Paxlovid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时间、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等)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比较有不良反应组和无不良反应组患者的临床特征。Paxlovid用法为奈玛特韦300 mg+利托那韦100 mg口服、1次/12 h, 连续5 d。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为364例, 男性200例(54.9%), 女性164例(45.1%), 中位年龄60(19, 92)岁。Paxlovi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48/364), 不良反应发生在开始服用Paxlovid后1~7 d。48例患者中, 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者37例(主要表现为腹泻17例、口苦14例等), 神经系统症状7例(头晕5例, 头痛2例), 呼吸系统症状4例(咽痛3例, 咽痒1例), 肾损伤2例, 血尿酸升高、肌痛和皮疹各1例, 其中2例同时出现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 1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综述目前国内外主要小分子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 针对SARS-CoV-2的分子结构及感染机制,从药物阻断病毒机制、药代动力学特征、临床治疗效果等方面对国内外批准上市的小分子药物进行论述总结。结果 根据SARS-CoV-2目前的流行变异株特点,小分子药物以其特有的优势正表现出巨大潜力。其中,国内外以蛋白酶抑制剂和与依赖RNA的RNA聚合酶抑制剂为重点,抗SARS-CoV-2小分子新老药物的研发已取得重大进展。结论 小分子抗SARS-CoV-2药物可作为防疫的有力武器,早期应用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重症率、住院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HIV/AIDS患者不同疾病状态下外周血中CD4细胞与活化血小板形成聚合体的比例变化,并探讨活化型血小板-CD4细胞聚合体聚集的原因及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入组符合标准的100例未经cART的HIV/AIDS患者(TN),18例经cART治疗后的免疫应答(IR)者,13例免疫无应答(INR)者与20例健康对照(HC)。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型血小板-CD4细胞聚合体的比例和血小板及CD4细胞的自身活化程度,探究活化型血小板-CD4细胞聚合体比例变化特点、与疾病进展的关系以及参与聚合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 TN组活化型血小板-CD4细胞聚合体比例显著升高(TN vs. HC:中位数6.420 vs. 5.200,Z=2.093,P=0.033 2),且该比例与CD4细胞计数、CD4/CD8细胞比值呈显著负相关(CD4细胞计数,r=-0.553 0,P<0.000 1;CD4/CD8细胞比值,r=-0.601 5,P<0.000 1),与病毒载量呈显著正相关(r=0.329 8,P=0.001 0)。经cART后,IR组较TN组活化型血小板-CD4细胞聚合体比例显著...  相似文献   
7.
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常常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稳定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国际航线的飞速发展,虽然带来国际旅游、交通和贸易的加速发展,但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将更加迅速,危害更大。因此,在传染病研究的过程中,生物安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如何建立安全教育体系,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安全意识和实践技能,是笔者研究组一直关注的问题。因此,文章详细地阐述传染病研究生教学中生物安全必要性的三个方面,包括传染病研究的特点和风险、生物安全教学的重要性和传染病研究生的特点。文章还将传染病研究生教学生物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分享给大家,包括本单位生物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实验室技能培训强化生物安全操作流程、强化导师在生物安全操作中的责任和通过实践考核规范生物安全操作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猴痘(Mpox)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PXV)感染引起的疾病,目前国际上没有针对猴痘病毒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应用的抗病毒药物及疫苗既往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天花等正痘病毒属相关疾病,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特考韦瑞、西多福韦、布林西多福韦等;疫苗主要使用ACAM2000、MVA-BN、LC16等,能够较好治疗和预防猴痘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在无特效药物且无更有效、更安全疫苗的前提下,这些药物与疫苗可在早期治疗及预防中应用,以缓解猴痘病毒带来的临床症状,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本文从作用机制、临床试验、安全性等方面对抗病毒药物及疫苗进行论述,以期为我国猴痘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蛋白酶抑制剂与依赖RNA的RNA聚合酶抑制剂两种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方法 从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临床试验等方面对这两类小分子药物进行论述.结果 在诸多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中,小分子药物具有易吸收、分子体积小、能够穿透细胞膜、易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等优点,是药物研发的重点.在具有抗新型冠状病毒作用的小分子药物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