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早期未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及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早期未治疗PD患者分为tDCS组及对照组。tDCS组给予阳极刺激,电刺激强度为2.0mA;对照组给予伪刺激,即电刺激仪在刺激(电流强度为2.0mA)30s后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其他治疗参数同真刺激。2组患者均每天治疗20min,每天治疗1次。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2组患者认知功能情况,同时于上述时间点检测2组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50及P300潜伏期和波幅。 结果 治疗8周后发现tDCS组患者视空间/执行功能、命名、注意、语言、抽象、延迟记忆、定向和MoCA总分分别为(4.47±0.53)分、(2.13±0.57)分、(5.44±0.99)分、(1.89±0.31)分、(1.17±0.42)分、(5.73±0.67)分、(5.28±0.69)分和(26.35±5.61)分,与组内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DCS组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50波幅[(2.11±1.06)μV]较组内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DCS组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314.7±33.4)ms]和波幅[(10.74±2.89)μV]与组内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tDCS治疗能显著改善早期未治疗PD患者认知功能,同时还能降低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50波幅,缩短P300潜伏期,增加P300波幅,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年高血压患者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血压参数、记忆、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临床记忆量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Zung抑郁自评量表对90例中年高血压患者和4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测试.结果 (1)中年高血压组患者的定向力、指向记忆、联想学习、图像自由回忆、人像特点联系回忆、总量表分和记忆商(MQ)各项的等值量表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平素最高舒张压、最高脉压与短时记忆正相关 (P<0.05),平素最低收缩压,最低平均动脉压与语言能力负相关(P<0.05),高血压病史与定向力负相关(P<0.01).结论 (1)中年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听觉记忆、视觉记忆以及听觉和视觉记忆的结合等功能障碍.(2)高血压史、血压参数对短时记忆和认知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音乐联合心理治疗对帕金森病(PD)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伴睡眠障碍的PD患者分为对照组、音乐组、心理组及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PD药物(如多芭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治疗,根据每位患者实际情况酌情调整剂量及配伍。音乐组、心理组患者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音乐或心理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音乐和心理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1d后分别应用多导睡眠图(PSG)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对患者夜间睡眠和白天嗜睡情况进行检测,记录各组患者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L)、睡眠效率(SE)、快速眼动睡眠时间(REMS)、醒觉指数(AI)及ESS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TST、SL、SE、REMS、AI及ES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d后音乐组及联合治疗组患者上述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组仅有TST及SL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通过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治疗21d后联合治疗组TST[(367.56±26.84)min]、SL[(17.66±5.16)min]、SE[(75.5±14.3)%]、REMS[(13.41±6.22)min]、AI[(25.9±10.8)次/h]及ESS评分[(10.4±10.3)分]均显著优于音乐组、心理组及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音乐联合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伴睡眠障碍PD患者的夜间睡眠结构,减少日间过度嗜睡,提高睡眠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评价股静脉入路脑静脉窦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特发性颅内压增高(IIH)伴脑静脉窦狭窄(CVS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确诊为IIH伴局限性CVS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并在逆行性脑静脉窦内微导管测压后经股静脉行静脉窦内支架成形术。术后均行腰椎穿刺术复测颅内压力,并复查眼底照相评估视神经乳头水肿改善情况。随访期间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有无并发症,脑静脉窦是否通畅。 结果 1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脑静脉窦内支架成形术。狭窄病变两端压力差由术前平均(20.67±5.63) mmHg(1 mmHg=0.133 kPa)降至术后平均(4.72±1.87) mmHg(P<0.001),颅内压由术前平均(371.5±84.7) mmH2O(1 mmH2O=0.009 8 kPa)降至术后平均(225.6±45.7) mmH2O(P<0.001)。术后所有视神经乳头水肿均明显改善或消失。随访3~33个月,2例耳鸣患者症状消失,12例头痛患者、8例视物模糊患者症状明显好转,2例视力下降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所有患者均无不适症状,原症状无复发,CTV或DSA复查提示支架开放良好,无支架内再狭窄。 结论 脑静脉窦内微导管测压指导股静脉入路支架成形术治疗IIH伴CVSS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及拔管困难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69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133例发生呼吸衰竭而行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和经过治疗后46例患者拔管困难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查找原因。结果中枢性呼吸衰竭、严重肺部感染、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心力衰竭是造成有创机械通气的原因,而肺源性呼吸衰竭、咽喉肌麻痹、排痰困难及营养障碍是造成拔管困难的常见原因。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几率较高,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控制并发症是降低机械通气和拔管困难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血必净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的清除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60例,予以常规治疗;B组60例,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2次/d,共21 d;C组60例,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2次/d,共21 d,观察比较经过治疗后7 d、14 d、21 d的血浆乳酸、CRP、IL-6和TNFα的差异及2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3组患者的血浆乳酸、CRP、IL-6和TNFα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经过治疗7 d、14 d、21 d后的各项指标均有下降,其中C组下降最多,B组次之,A组下降最少;住院期间病死率: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可清除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因子,改善预后,且大剂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盐酸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 以尼莫地平为对照,将5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n=15)、法舒地尔治疗组(n=20)及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组(n=20).应用经颅多普勒动态观察发病后3、7、14、21、28 d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压变化及Glasgow预后量表评分.结果 三组均能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血管痉挛和预后,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但尼莫地平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低血压发生率大于法舒地尔治疗组.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与尼莫地平相当,两者联用效果并不增强,但是盐酸法舒地尔对血压的影响较尼莫地平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在临床症状消失后的记忆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与TIA的病程、次数及持续时间与记忆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对42例颈内动脉系统和3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在TIA末次发作后3~7d进行临床记忆量表(甲套)、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Zung抑郁自评量表测试,并与3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同时对TIA发作的病程、次数、持续时间与记忆障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颈内动脉系统组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组在临床记忆量表中除无意义图形再认外,其余各项的等值量表分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1),两组在临床记忆量表中的各项等值量表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颈内动脉系统组的即刻记忆、语言能力及MMSE总评分,椎-基底动脉系统组地点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及MMSE总评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3)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的病程、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与临床记忆量表和MMSE的各项等值量表分之间无相关性。结论(1)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在症状消失后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短时记忆障碍。(2)颈内动脉系统TIA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帕金森病(PD)伴冰冻肩患者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PD伴冰冻肩患者分为对照组、经颅直流电刺激组(简称tDCS组)、关节松动术组(简称JM组)及联合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PD药物(如多芭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治疗,根据每位患者实际病情酌情调整药物剂量及配伍。tDCS组、JM组患者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辅以经颅直流电刺激或关节松动术治疗,联合组患者则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经颅直流电刺激和关节松动术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8d后分别采用欧洲肩关节协会制订的Constant量表(包括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力、关节活动范围评定)及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第22项关节僵直程度评分对各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Constant量表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力、关节活动范围及关节僵直程度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d后tDCS组、JM组及联合组患者上述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治疗28d后联合组患者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力、关节活动范围及关节僵直程度评分[分别为(13.6±1.0)分、(18.7±1.3)分、(16.7±1.8)分、(34.6±1.8)分及(1.7±0.5分)]均显著优于tDCS组[分别为(8.5±0.6)分、(12.2±0.5)分、(13.3±1.0)分、(18.7±1.7)分及(2.9±0.5)分]及JM组[分别为(7.6±0.7)分、(11.4±1.7)分、(12.2±0.8)分、(17.2±1.0)分及(2.7±0.8)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能显著缓解PD伴冰冻肩患者肩关节疼痛及僵硬程度,提高肩关节肌力、关节活动范围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经颅直流电刺激或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