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2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用Wistar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ACO)模型,48h后随机分为训练组20只,对照组20只和假手术对照组10只,运动组每天被动跑笼40min,各组均单独饲养于小鼠笼中,分别于术后4,1,2,3和4周进行平衡,姿势反射和肌力评定。结果 训练组各项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动训练后有助于脑梗死大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作业疗法在认知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其研究范围已扩展到更高级的认知功能领域,并认为认知障碍是影响患者自理能力和康复疗效的重要因素各种原因尤其是颅脑外伤引起的大脑皮层及皮层下损伤可导致不同形式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的发生率高,虽然有一定程度的自然恢复性,但适当的认知干预也相当重要。现代康复理论提倡早期和多学科的介入,作业疗法作为主要学科之一,在认知康复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运动想象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训练结合运动想象对偏瘫患者步态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病情稳定且病程〉6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两阶段交叉实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其中A组在第Ⅰ阶段、B组在第Ⅱ阶段于常规康复训练前进行步行的"运动想象";洗脱期两组均不进行"运动想象"。分别在每一阶段实验前后评测10m最快步行速度(MWS)、跨步长(SL)、两侧步长差以及FMA(下肢部分)。结果:在常规康复训练结合应用运动想象阶段与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阶段相比,10mMW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L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患侧与健侧的步长差各阶段无明显差异(P〉0.05);FMA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中结合应用运动想象可以改善脑卒中慢性期偏瘫患者的步态,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5.
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是指患者对来自损伤半球对侧的刺激无反应,表现为以体轴为中心,离体轴越远越容易忽略。USN是脑卒中、脑外伤等脑损伤患者中常见认知功能障碍之一,多见于右脑损伤患者。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显示,USN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发病后持续1个月以上的USN常成为阻碍康复的因素并难于去除;从急性期开始康复干预可以促进USN的恢复或改善;专门针对慢性期忽略治疗的研究不多。本研究拟在探讨作业治疗对慢性脑损伤患者USN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效果。方法 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与对照组(n=40)。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行t DCS治疗,对照组行伪刺激。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Brunnstrom上肢和手分级、Fugl-Meyer评定(FMA)中上肢运动功能、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RAT)、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上肢和手Brunnstrom分级、FMA、ARAT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 DCS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不同时长的静态进展性牵伸治疗大鼠创伤性膝关节挛缩的效果及机制。  方法  选取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手术造模组50只,空白对照组(不造模,不治疗)10只和单纯创伤未制动组(造成创伤不加克氏针固定,不治疗)10只。手术造模组50只建立膝关节挛缩模型,再随机分为静态进展性牵伸治疗20 min组(S20 min),治疗30 min组(S30 min),治疗40 min组(S40 min),非牵伸组(造模后只麻醉,不牵伸)以及模型对照组(造模后即刻处死,只用于病理染色和蛋白检测)共5组,每组各10只。牵伸治疗周期为隔天一次,牵伸治疗8次,共16 d。于治疗0 d、8 d、16 d测量各组关节活动度(ROM)、步态分析,于治疗16 d后处死大鼠,取膝关节后囊组织进行HE及Masson染色,比较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与白介素(IL)-6的表达。  结果  ① ROM:S30 min组治疗8 d时,ROM恢复与S20 min、S40 min组相当(P>0.05),治疗16 d时则恢复最佳(P<0.05);治疗8 d、16 d时,S20 min、S30 min、S40 min组ROM均较0 d改善(P<0.01)。② 步态分析:S30 min组治疗8 d和16 d时支撑相改善最佳(P<0.05),且均较0 d改善(P<0.05)。S30 min组治疗8 d时和S40 min组步幅改善相似(P>0.05),治疗16 d时和S20 min、S40 min步幅改善相似(P>0.05);S30 min组治疗8 d时步幅较0 d有明显改善(P<0.05),16 d时改善不明显。治疗8 d和16 d时,S30 min组摆动相恢复最佳(P<0.05),治疗8 d较0 d改善不明显,治疗16 d时摆动相较0 d有改善(P<0.05)。S30 min组治疗8 d时摆动速度与S20 min组、S40 min组、非牵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 d摆动速度改善优于其他3个治疗组(P<0.05);治疗8 d、16 d时S30 min组摆动速度较0 d有改善(P<0.05)。③ HE染色及Masson染色:治疗16 d后,S30 min组关节囊纤维组织增生及炎症改善最明显。④ Western blot检测:治疗16 d后,S30 min组TGF-β1和IL-6的蛋白表达低于S20 min组、S40 min组、非牵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静态进展性牵伸治疗30 min对大鼠创伤性膝关节挛缩改善最明显,其机制为降低TGF-β1与IL-6的表达,减轻关节粘连和炎症反应,重塑关节囊结构,抑制关节囊纤维化,缓解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12个月生活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106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生活质量(QOL)给予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踝足康复牵引器对脑外伤偏瘫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方法:脑外伤偏瘫患者66例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同时对照组配合徒手牵拉踝关节治疗;观察组配合踝足康复牵引器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踝关节活动范围、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足康复牵引器对增加脑外伤偏瘫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改善踝关节挛缩,提高ADL能力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