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为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指南的构建提供证据支持。方法采用系统评价再评价的方法对现有的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相关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结果共纳入10份相关系统评价,内容涉及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和干预措施3个方面。结论本次系统评价再评价形成了高质量的证据资源,为临床实践指南的构建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肿瘤科化疗致3~4级骨髓抑制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因化疗致3~4级骨髓抑制的住院肿瘤患者71例,分别从性别与年龄、药物种类、疾病类型、骨髓抑制类型及时间特点、化疗周期对抑制率的影响等多个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级骨髓抑制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以41~60岁的中年人为主;药物以多西他赛、顺铂、吉西他滨为主,骨髓抑制的外周血象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头颈部肿瘤所占比例最高,为67.7%;三系细胞开始下降时间和低值持续时间各不相同;白细胞及血小板最低值的发生率在化疗第4周期达到最大。结论:3~4级骨髓抑制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药师应该做好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减少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Lovastatin,Lov)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模型(IR)组、洛伐他汀(Lov)组。IR组和Lov组大鼠采用夹闭肾动脉60 min后再灌注的方法制备RIRI模型,Lov组于动脉夹闭前给予洛伐他汀2mg/(kg d)灌胃,各组大鼠在再灌注4、12、24 h时分别处死10只取标本。测定各组大鼠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HSP70和NF-κB表达,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与Sham组大鼠相比,IR组大鼠在再灌注4、12、24 h时点的Scr和BUN含量均显著升高;肾组织HSP70和NF-κB表达均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IR组相比,Lov组大鼠在各时点的Scr和BUN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1);HSP70表达均升高(P均<0.05);NF-κB表达减少,再灌注4、12 h时,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病理改变减轻。结论 Lov可通过增加肾脏HSP70、下调NF-κB表达而抑制炎症反应过程,减轻肾脏损害,对大鼠RIRI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鹏  高进  郝雷  傅亮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1,33(3):211-213,218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及其药物干预。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夹闭肾动脉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再灌注不同时点检测肾组织MCP-1的含量、血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光镜下观察肾脏的病理改变并进行肾小管评分;同时,观察药物洛伐他汀对上述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正常情况下,肾脏中MCP-1少量表达,缺血再灌注0h(单纯缺血)即可观察到肾组织中MCP-1表达升高,至4 h达到峰值,随后其水平逐渐下降。应用洛伐他汀干预后,肾组织MCP-1蛋白表达减少(P〈0.01);血Cr、BUN比单纯缺血再灌注4 h组降低(均P〈0.05);病理组织学肾小管评分降低(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后肾组织中MCP-1表达升高,提示MCP-1参与肾损伤的发生;洛伐他汀可能通过减少MCP-1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过程,减轻肾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Fas/Fasl介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正常小儿各25例,采用Annexin V/PI双参数法经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两组小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并用双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0.697 6±0.110 9)%]较正常对照组[(0.128 8±0.106 9)%]明显升高(t=18.459,P<0.001),且与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羟丁酸脱氢酶升高程度均呈正相关(r=0.817,P<0.01;r=0.785,P<0.01;r=0.726,P<0.01;r=0.712,P<0.01);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Fas、Fasl蛋白表达[(2.8804±0.3020)、(4.4496±0.4836)]较对照组[(2.1300±0.6200)、(0.123 8±0.0384)]明显增加(t=17.321,P<0.001;t'=44.577,P<0.001);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与 Fas、Fasl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0.972,P<0.01;r=0.958,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为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且与心肌损害程度相关 Fas、Fasl基因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能够有效抑制HIV病毒复制,减少艾滋病的发病率、病死率,以及降低整体的卫生保健费用[1]。然而,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发挥需要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达到一定的水平,一般认为需要高于95%[2-3]。随着依从性的下降,HIV病毒载量升高、疾病进展[4]、病毒耐药[5]和感染他人[6]的风险随之增高。服药依从性是反映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7],准确评价患者的依从性水平能够为抗病毒治疗的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目前,可以用于评价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方法较多,但还没有所谓的"金标准"[8]。  相似文献   
7.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奥替溴铵具有胃肠道解痉作用,国外已广泛用于IBS患者的治疗。目的:评估奥替溴铵治疗IB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性临床试验,132例符合RomeⅡ标准的IBS患者服用奥替溴铵40 mg,3次/d共12周(餐前服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的腹痛、排便异常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IBS患者经奥替溴铵治疗后,腹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主诉疼痛程度和腹痛频率亦显著降低(P<0.01)。同时患者的排便频率和大便性状显著改善,黏液便显著减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用奥替溴铵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7.6%。结论:奥替溴铵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缓解IBS症状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上海市某艾滋病定点收治医院HIV感染者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为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9例HIV感染者进行健康教育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209例HIV感染者中,健康教育满意率不足50%;不同诊疗方式、文化程度及身体状况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HIV感染者对医院提供的健康教育满意度不高.艾滋病专科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特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老年大肠肿瘤患者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亮  罗庆锋  王秀娣  石蕾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8):846-847,850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老年大肠扁平及广基肿瘤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老年患者,年龄平均71岁,通过结肠镜检查,非抬举征(non-lifting sign)阳性入选为EMR适应证。46例病变〈2cm行一次性切除;14例病变〉2cm行分次切除(EPMR),创面用夹子缝合,回收后做连续病理切片,证明肿瘤全部切除。结果 60例病变病理学检查结果:腺瘤55例,早期大肠癌5例均为黏膜层癌(m1-m3)。腺瘤55例中,管状腺瘤33例、腺管绒毛腺瘤14、绒毛腺瘤8例。结论 EMR作为内镜下治疗老年人大肠肿瘤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治疗手段,特别适合高龄、不愿或不宜行外科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黄芪对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黄芪对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时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探讨黄芪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通过切除大鼠右肾,夹闭左肾动脉60min后再灌注(I/R),建立IARF模型。治疗组术前3d连续给予黄芪ip,其他组(假手术组及I/R0、4、12h组)应用生理盐水。测量各组血清HGF、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并通过光镜下肾小管评分来评价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I/R4h对照组血清HGF水平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P>0.05);黄芪组血清HGF水平较I/R4h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I/R对照组血清BUN、Cr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黄芪组可以减少血清BUN、Cr水平升高的程度(P<0.05);同时也可以使肾组织病理损伤显著改善(P<0.05)。结论:在IARF模型,黄芪预处理可以减轻肾脏损伤,改善肾功能。黄芪诱导HGF生成增加可能是其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