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65篇
内科学   9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296篇
预防医学   113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44篇
  3篇
中国医学   113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目的研究麻布七Aconitum sinomontan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麻布七的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二萜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1α,11α,15β-trihydroxylatisine(1)、demethylenedelcorine(2)、denudatine(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光翠雀碱B,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3年4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前190例患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及2013年5月~2013年12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后243例患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情况,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解析,开展对策拟定实施及检讨,效果确认,制定留置胃管固定的标准化流程。结果新生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活动前的74%降至活动后的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2,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了护士护理科研参与意识及护理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西部地区20家医院门诊麻醉药品应用情况,考察其用药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部地区20家医院门诊麻醉药品配备品种和2015年1—5月麻醉处方数据,通过药物利用指数(DUI)、日均药费(DDC)排序法、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DDDs)序号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的医疗机构门诊配备麻醉药品小于9种。分层抽样法抽取麻醉处方共计679张,使用量最大的为缓释片,占总处方量的44.04%,其DDDs位居第1位。大多数缓释片和透皮贴剂的DUI大于1。速释片处方量和DDDs最少,价格低廉。大部分麻醉药品的用药金额与DDDs的序号比值均在1左右。结论麻醉药品门诊配备品种少,且供应不足;使用以缓释片占主导地位,基本趋于合理,但价格结构偏高。应强化麻醉药品规范化管理、临床合理应用和医疗人员的培训。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对氧磷酶1(PON1)过表达对敌敌畏中毒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6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敌敌畏染毒组、对照慢病毒(Lv-GFP)+敌敌畏组和PON1过表达重组慢病毒(Lv-PON1)+敌敌畏组,每组24只。Lv-GFP+敌敌畏组、Lv-PON1+敌敌畏组小鼠分别经尾静脉转染Lv-GFP、Lv-PON1第3天,连同敌敌畏染毒组小鼠腹腔注射敌敌畏溶液9mg/kg染毒,同时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染毒后分别于6、12、24、48h各取6只小鼠麻醉处死,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乙酰胆碱酯酶(AChE)、ALT和AST活力,ELISA测定肝组织TNF-α和IL-1β水平,Westernblot检测肝组织NF-κBp65表达,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6、12、24h敌敌畏染毒组AChE活力下降及6、12、24、48hALT、AST活力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相应时间点敌敌畏染毒组比较,Lv-PON1+敌敌畏组AChE活力明显升高,ALT、AST活力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6、12、24、48h敌敌畏染毒组TNF-α、IL-1β水平升高,NF-κBp65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相应时间点敌敌畏染毒组比较,Lv-PON1+敌敌畏组TNF-α、IL-1β水平明显降低,NF-κBp65表达明显降低,除48hIL-1β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光镜下可见,敌敌畏染毒组染毒后12h肝病理损伤明显,Lv-PON1+敌敌畏组小鼠肝损伤较之有所减轻。结论调控PON1过表达能够通过下调敌敌畏急性中毒小鼠肝组织NF-κBp65表达,减少TNF-α、IL-1β释放,减轻炎症损伤,对敌敌畏急性中毒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5.
以语义技术中的本体分子理论为基础,研究如何利用本体分子对不同维度下语义内容产生变化的临床知识进行描述和组织,完成临床数据源的知识抽取、临床本体分子库构建及半自动建库工具开发,建立临床本体分子库综合应用平台,提出多维度临床知识组织与应用方法体系,设计并实现临床病程动态可视化系统、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996.
应用细胞生物色谱法及UHPLC-LTQ-Orbitrap质谱联用技术快速筛选鉴定苦碟子注射液中可能的活性成分。选择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d cells,HUVEC)作为靶细胞,先使苦碟子注射液中的活性成分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经细胞靶点脱敏失活后,应用LC-MS快速鉴定与细胞靶向亲和的化学成分,从而筛选得到苦碟子注射液中可能的活性成分。根据获得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数据、保留时间以及结合苦碟子注射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归属。最终,从细胞裂解液中共筛选鉴定出9个化学成分,其中包括倍半萜内酯类成分4个、有机酸类成分3个以及黄酮类成分2个。应用细胞生物色谱法与UHPLC-LTQ-Orbitrap质谱联用技术快速筛选鉴定苦碟子注射液中可能的活性成分,可为苦碟子注射液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学借鉴。  相似文献   
997.
<正>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与经济负担,然而大量的研究已证实卒中康复是有效的~([1])。尤其近年来早期康复的概念深入人心,中国脑卒中医疗质量评估(China Quality Evaluation of Stroke Care and Treatment,QUEST)也显示应该尽早为适宜的患者提供康复治疗~([2])。早期康复治疗可提高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但是早期康复介入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肾脏超声对多发伤患者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收治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监护病房的多发伤患者,以床旁超声评估患者的肾脏血流分级及肾血管阻力指数(renal resistance index,RRI),将患者分为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组及非AKI组,首先验证床旁肾脏超声指标与传统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并进一步评价肾脏超声指标在多发伤患者AKI诊断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AKI组比较,入院即刻AKI组患者的肾血流已明显下降(P<0.001),RRI明显升高(0.802±0.077 vs. 0.628±0.035,P<0.05);AKI组患者入院即刻RRI与在院期间最差的肌酐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687),可预测AKI发生,同时与新型血清生物标记物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ids transport proteins,NGAL)显著相关(|r|=0.579);ROC曲线进一步证实,RRI曲线下面积达0.984,截点值为0.675,诊断多发伤患者发生AKI的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95.7%。结论: 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入院即刻肾超声指标可预测AKI的发生,从而为制定肾保护性治疗措施及合理的血液净化策略提供依据,应作为ICU的常规监测项目。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作用及体外对转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的人肝癌细胞系2.2.15(HepG2.2.15)细胞HBV DNA分泌的影响。方法 分离25例正常人及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PBMC,在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及不同浓度IL-18刺激下培养72h,收集其培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试验办法检测其中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收集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PBMC,与已培养了24 h的HepG2.2.15细胞共孵育,经过不同浓度的IL-18刺激培养96h后,收集其培养上清液,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的含量。结果 PBMC在HBcAg联合0.2、1.0、5.0ng/ml的IL—18刺激下,慢性肝炎组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0.2ng/ml组:t 11.7,P<0.01;1.0ng/ml组:t-16.19,P<0.01;5.0ng/ml组:t-20.12,P<0.01);在HBcAg联合IL-18和IL-12刺激下,慢性肝炎IFN-γ的水平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分别为(1313.20±187.76)pg/ml和(390.75±43.23)pg/ml,t—23.94,P<0.01;在慢性肝炎轻、中、重度患者中,单独HBcAg刺激组与HBcAg联合不同浓度的IL-18刺激组相比,联合刺激组的IFN-γ的水平均较单独刺激组增高;HBcAg联合IL-18刺激组与联合IL-12和同一浓度的IL-18刺激组相比,IFN-γ的水平后者显著高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对漏斗胸患者术后致左胸壁导联R波降低ST抬高的原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治疗的1例漏斗胸术后致左胸壁导联R波降低ST抬高的患者,通过对他的体检报告、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临床诊断等资料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患者手术前检查ST—T无异常,置入金属支撑杆进行治疗。在术后3年复查时发现患者左胸壁导联R波降低ST抬高,与置入金属支撑杆有关,金属支撑杆损伤患者心室壁,造成心肌损害。结论:心电图改变机制尚未明确,猜测与置入患者胸腔内的金属支撑杆有关,造成导电不良,从而导致R波振幅降低,而ST段抬高主要是金属支撑杆损害患者心肌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