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水中运动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行走能力的康复作用。方法共4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随机接受常规陆上康复训练(陆上组,20例)和水中运动训练(水中组,20例),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8周时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价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和起立-行计时走测验(TUGT)评价平衡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6MWT)和10米步行试验(10MWT)评价行走能力。结果两组患者训练8周时UPDRSⅢ评分(P=0.000)和TUGT时间(P=0.000)低于训练前,BBS评分(P=0.000)、6MWT时间(P=0.000)和10MWT步速(P=0.000)高于训练前;训练8周时水中组患者UPDRSⅢ评分(P=0.037)和TUGT时间(P=0.013)低于陆上组,BBS评分高于陆上组(P=0.018)。结论常规陆上康复训练和水中运动训练均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行走能力,特别是在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方面水中运动训练效果优于常规陆上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陆上运动训练与水中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肌肉力量及其表面肌电指标的影响。 方法初次发病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30例,病程2~6个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陆上运动组和水中运动组,每组15例。陆上运动组在康复大厅进行陆上运动康复训练;水中运动组在水中运动池中进行水中运动康复训练。2组患者均为每次治疗30min,每周5次,共观察4周。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训练后),记录2组患者下肢主要肌群的最大等长收缩(MIVC)力量,并同步监测其表面肌电,利用客观数据对比研究恢复期卒中患者的下肢肌肉功能。 结果训练后,陆上运动组患者的伸膝力矩以及水中运动组踝跖屈力矩、跖屈腓肠肌积分肌电(iEMG)、伸膝力矩、伸膝协同收缩率均较组内训练前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水中运动组患者的踝跖屈力矩[(8.9±3.8)N?m]、跖屈腓肠肌iEMG[(22.1±11.3)μV?s]、伸膝力矩[(19.1±11.5)N?m]、伸膝协同收缩率[(24.5±7.3)%],均显著优于陆上运动组(P<0.05)。 结论与陆上运动相比,水中运动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股直肌和腓肠肌的肌肉力量以及伸膝动作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经静脉溶栓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经静脉阿替普酶(rtPA)溶栓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康复组(病程<3d)和对照组(病程3~7d),每组18例。2组患者均经静脉rtPA溶栓治疗后行2周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后)和治疗后第3个月(随访时)分别对2组患者行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 结果治疗后和随访时,2组患者上、下肢FMA和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早期康复组的下肢FMA和MBI评分分别为(23.33±4.37)分和(56.11±22.27)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17.06±4.70)分和(40.00±15.81)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康复可促进经静脉溶栓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近期下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尽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但其身体及心理表现有许多共性,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水疗法是应用水治疗疾病及功能康复的方法统称,具有无创、安全、有效等特点。因此,应用水疗法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康复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从生理学及神经生理学角度阐述了水疗法的可能作用机制,并对水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及其相关功能障碍的康复作用两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探讨水疗法临床应用的更佳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是我国康复医学从业者日常工作中接触最多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1-3]。世界范围内,脑卒中是造成长期残疾的首要原因,无论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均可能造成运动、感觉、吞咽、言语、认知等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4-6]。目前,以“卒中单元”为主要形式的多学科跨专业综合治疗模式是脑卒中康复的主体,其中,物理治疗是脑卒中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5,7]。近年来,一种较新的物理治疗形式——水中运动治疗(aquatic therapeutic exercise),逐渐受到重视并推广普及[8-10]。  相似文献   
7.
<正>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与经济负担,然而大量的研究已证实卒中康复是有效的~([1])。尤其近年来早期康复的概念深入人心,中国脑卒中医疗质量评估(China Quality Evaluation of Stroke Care and Treatment,QUEST)也显示应该尽早为适宜的患者提供康复治疗~([2])。早期康复治疗可提高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但是早期康复介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联合感觉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给予2组患者神经内科常规药物、低频电刺激等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感觉功能训练。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定、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评定、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检测。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分、WMFT运动功能评分、MEP潜伏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后(治疗后)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分[(9.68±1.12)分]、WMFT运动功能评分[(3.89±0.63)分]、MEP潜伏期[(20.96±3.38)ms]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仅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分[(5.74±0.85)分]、MEP潜伏期[(22.03±3.86)ms]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分、WMFT运动功能评分、MEP潜伏期均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感觉功能训练不仅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感觉功能,还能改善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物理因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5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内科药物治疗)与治疗组(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面神经评定表和瞬目反射(BR)诱发电位检查,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简易面神经评定分数均有所提高(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其BR检测的R1、R2及R2′波幅均有明显升高(P<0.01);潜伏期的改善在物理因子治疗组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物理因子治疗组比对照组R1、R2潜伏期缩短更明显(P<0.05)。结论:物理因子治疗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水中运动训练与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患者76例,分为水中运动训练组40例和减重步行训练组36例.水中运动训练组进行水中偏瘫体操训练、扶杠步行训练和水中跑步机训练等治疗;减重步行训练组进行平衡训练和减重步行训练.2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定综合运动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评定步行能力.结果 2组治疗后FMA评分、步行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水中运动组训练疗效优于减重步行训练组(P<0.05).结论 水中运动训练及减重步行训练均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水中运动训练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