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639篇
  免费   11719篇
  国内免费   6164篇
耳鼻咽喉   2462篇
儿科学   5062篇
妇产科学   3560篇
基础医学   8516篇
口腔科学   2345篇
临床医学   44553篇
内科学   26651篇
皮肤病学   2087篇
神经病学   6137篇
特种医学   75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74篇
外科学   24027篇
综合类   88306篇
预防医学   22814篇
眼科学   4920篇
药学   34158篇
  308篇
中国医学   31517篇
肿瘤学   4157篇
  2024年   989篇
  2023年   4046篇
  2022年   4854篇
  2021年   5986篇
  2020年   6781篇
  2019年   6958篇
  2018年   3335篇
  2017年   5967篇
  2016年   6820篇
  2015年   8102篇
  2014年   14360篇
  2013年   14279篇
  2012年   18415篇
  2011年   19665篇
  2010年   18617篇
  2009年   18185篇
  2008年   19655篇
  2007年   18874篇
  2006年   17870篇
  2005年   18300篇
  2004年   14411篇
  2003年   13693篇
  2002年   10125篇
  2001年   8682篇
  2000年   6688篇
  1999年   5603篇
  1998年   5019篇
  1997年   4684篇
  1996年   4199篇
  1995年   3476篇
  1994年   2854篇
  1993年   1978篇
  1992年   1592篇
  1991年   1404篇
  1990年   1059篇
  1989年   1047篇
  1988年   252篇
  1987年   246篇
  1986年   195篇
  1985年   129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床边即时检测技术(POCT)检测心肌钙蛋白T(cTnT)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医院收治的108例急性胸痛患者,依据最终心电图诊断结果分为急性心肌梗塞死(观察组49例)和非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59例),两组均使用POCT技术检测cTnT和NT-proBNP水平,分析POCT技术检测cTnT和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的cTnT及NTproBN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cTnT、NT-proBNP及联合检测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0,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且以联合鉴别的价值最高。结论POCT技术检测cTnT及NT-proBNP鉴别诊断心肌梗死的价值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评估疾病提供重要依据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血清尿酸、脂联素水平与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PCI治疗的老年ACS患者临床资料,筛选出符合条件的61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PCI术中是否发生RA分成RA组(n=460)与无RA组(n=152)。对比两组血清尿酸、脂联素水平,分析ACS患者血清尿酸、脂联素水平与PCI术中RA的关系及尿酸、脂联素水平对RA的预测价值。结果 PCI术前,RA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无RA组,脂联素水平低于无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CS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CS患者血清尿酸、脂联素水平是PCI术中RA的影响因素(OR>1,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ACS患者血清尿酸、脂联素水平预测PCI术中RA的曲线下面积(AUC)=0.849、0.841,预测价值较高。结论老年ACS患者PCI术中RA的发生风险与术前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呈正性相关,与脂联素水平呈负性相关,且术前患者血清尿酸、脂联素水平对PCI术中RA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未来可考虑于PCI术前检测患者血清尿酸、脂联素水平以评估其术中RA风险。  相似文献   
993.
钱艺美  缪铃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2):225-227, 231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变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育龄妇女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PCOS病人为研究对象,均行血糖、胰岛素、血脂、性激素水平检查。根据是否合并心血管病变分为合并心血管病变组(n=17)和未合并心血管病变组(n=63),比较上述检查指标水平,并比较2组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IR)、高雄激素血症(HA)发生率。结果合并心血管病变组较未合并心血管病变组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睾酮、性激素结合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 < 0.05~P < 0.01)。合并心血管疾病组糖代谢异常、IR、HA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合并心血管病变组(P < 0.05)。结论合并心血管病变的PCOS病人发生糖脂代谢异常、IR及HA的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目的 探索胸神经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对保留胸肌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3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诊断乳腺癌并拟行保留胸肌式乳腺癌根治术的117例患者。根据是否术前行胸神经联合阻滞,分为全麻组和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组。于术毕24、48 h记录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上肢感觉异常,腋窝疼痛评分以及镇痛补救药物的用量。术毕48 h,行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 40)评分。比较术前血常规与术后一天血常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结果 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组在24、48 h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镇痛补救药物用量均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术毕24 h的上肢感觉异常,腋窝疼痛评分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组均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术后QoR-40评分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组显著高于全麻组(P<0.05)。术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组较全麻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全麻复合胸神经阻滞可提高保留胸肌式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有助于提高早期康复的质量。  相似文献   
997.
《中华医学杂志》2022,(5):357-362
目的比较无气腹腹腔镜下经膈肌裂孔游离食管的颈段食管癌切除术(LTE)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CTLE)治疗Ⅰ~Ⅲ期颈段食管癌的围手术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胸外科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的Ⅰ~Ⅲ期颈段食管癌行微创CTLE或LTE术式的连续158例患者临床资料, 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组间混杂因素的影响后, 匹配40对病例(CTLE和LTE术式各40例), 其中男43例, 女37例, 年龄51~81(62.5±7.0)岁, 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时间以及术后肺炎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预后。结果 LTE组的手术时间[(148.0±31.3)min比(201.3±48.3)min)]、术中出血量[(192.6±77.9)ml比(387.8±112.4)ml]、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时间(0 d比1 d)以及术后肺炎(0比15%)和心律失常(2.5%比20%)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CTLE组(均P<0.05);CTLE组淋巴结清扫数目高于LTE组[(21.2±6.1)枚比(12.9±4.3)枚, ...  相似文献   
998.
999.
摘要:目的 观察导引功法结合腹部按摩预防亚健康人群向慢性疲劳综合征转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14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72)和对照组(n=72),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化的健康教育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运用导引功法结合腹部按摩干预,2组疗程均为12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采用疲劳评定量表(FSS)、中医症候积分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各随机选完成研究的36例进行组内比较:两组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疲劳评定总分和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引功法结合腹部按摩预防亚健康人群向慢性疲劳综合征转归效果明显,能有效摆脱疲劳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 目的 分析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孕妇分娩前后临床指标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规律,比较分娩后不同ALT水平组孕妇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孕妇52例,妊娠28周给予替比夫定(telbivudine, LdT)抗病毒干预,分别于LdT干预前(基线)、分娩前(2周)及分娩后(6周)进行生化、血清学及病毒学检测,同步留取相应时间点外周血标本进行细胞因子检测,并分析分娩前后临床指标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特征。结果 52例患者分娩后6周ALT水平均值明显高于LdT干预前和分娩前,其中ALT≥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 ULN)者达28.8%(15/52例);与LdT干预前相比,分娩前HBV DNA水平显著下降,平均降幅达(3.68±0.79) lg IU/ml;HBsAg和HBeAg水平在分娩前后无明显变化。与分娩后ALT<2倍ULN组相比,ALT≥2倍ULN组的IFN-γ水平在LdT干预前呈低水平表达,分娩后呈高水平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84,P=0.022;Z=2.223,P=0.026);2组间IL-2、IL-4、IL-6、IL-10、TNF-α在LdT干预前、分娩前及分娩后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孕妇分娩后部分患者ALT明显升高,结合分娩前后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提示分娩后可能出现免疫功能增强并打破机体对HBV的免疫耐受,这或许有利于分娩后的抗病毒治疗,但仍须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