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8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62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3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7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开放性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和多发性骨髓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开放性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适应证选择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对22例患者施行了开放性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5例为多发性骨髓瘤,17例为脊柱转移瘤.患者年龄36~75岁,平均56.9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有严重的背痛或腰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神经损害症状,平均疼痛VAS评分为7.4分(5~10分),55个以上椎体节段进行了治疗.术后第3天评估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出院后每3个月门诊随访1次.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3 d内疼痛缓解,平均VAS评分降至1.8分,且术前神经损害情况改善.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的平均注入量为4 m1(3~6 ml).12例术中出现骨水泥泄漏,5例在椎间隙,5例在椎旁静脉,2例椎管内渗漏.术后患者均接受化疗和(或)放疗,平均随访18个月(6~36个月),14例死于原发病,8例患者病情稳定.结论 此手术一次性完成椎管减压内固定,稳定脊柱,同时行椎体成形术,可以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减轻疼痛,临床效果显著,尤其对于体质较差,多椎体病变,椎体压缩骨折压迫脊髓,无法承受脊柱前路手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2.
目的:总结骶骨转移瘤外科治疗的效果,探讨其手术指征及术后并发症。方法:2000年12月至2006年6月我院共收治61例骶骨转移瘤患者,其中有骶尾部疼痛和/或下肢疼痛者57例,有骶髂关节不稳活动时疼痛加重者35例;下肢肌力减退17例,大小便功能异常12例。均采取手术治疗,2例肿瘤位于S3以下者行肿瘤完整切除;24例肿瘤位于S3以上且无骶髂关节不稳者行肿瘤刮除、神经根松解术;35例肿瘤位于S3以上并且有活动后疼痛症状加重者行肿瘤切刮、神经根松解、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按照数字分级法(NR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术后对患者疼痛的缓解情况、神经功能、大小便功能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术中大出血导致患者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切口愈合不良6例,首次清创后4例愈合,2例再次清创后愈合;神经损伤3例,术后出现下肢部分感觉运动缺失,随访期间无明显恢复;脑脊液漏4例,经绝对卧床、切口处加压包扎等措施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6-72个月,平均35个月。有疼痛症状者术前平均NRS评分为7.4分,术后平均为2.4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小便功能异常的12例患者中8例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3例和术前相比较变化不明显,1例症状加重;下肢肌力减退的患者中术后13例得到明显恢复,平均较术前提高2个等级。骶髂关节不稳行腰骶部内固定的35例患者中术后27例活动后疼痛明显改善。结论:对有明显症状的骶骨转移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受压神经的功能,恢复骶髂关节的稳定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3.
近年来,随着骨肿瘤治疗观念的更新,保肢治疗已取代截肢手术.保肢治疗重建的方法 很多,各有优缺点,对于四肢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肿瘤型人工关节是目前使用最多的重建方法 ,较其他重建方法 相比,人工假体重建具有能够早期负重行走以及有着更为满意的术后功能等优势,但如感染、松动、折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然较高.随着肿瘤型人工关节设计的不断改进,折断和松动的发生率均有所下降,但感染率并没有显著降低.本文就近代肿瘤型人工关节的设计演变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4.
目的 通过对股骨近端良性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肿瘤学和功能学结果,探讨其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1998年5月-2006年6月我中心手术治疗股骨近端良性病变共88例,男性54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28岁.疾病种类主要包括纤维异样增殖症、骨囊肿和骨巨细胞瘤.手术方式:3例仅接受活检,17例行肿瘤病灶外整块切除,68例行病灶内刮除;其中54例进行了内固定,12例接受人工关节假体置换.结果 平均随访58个月,9例囊内刮除病例(9/85,11.7%)出现局部复发,包括6例纤维异样增殖症,1例骨囊肿,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骨巨细胞瘤;其中1例人工假体置换病例出现了深部感染,3例单纯病灶刮除、未行内固定患者出现术后骨折.术后MSTS93评分平均27.3分.结论 对股骨近端良性肿瘤进行适当的刮除植骨内固定通常可以达到较低的复发率和较好的功能.人工关节置换可用于侵袭性或反复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95.
定制型人工肘关节重建肘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卫  唐顺  杨荣利  姬涛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2):1734-1737
目的 探讨肘关节周围肿瘤切除术后行全肘关节成形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1998年6月至2007年6月,19例患者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了肿瘤切除后全肘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13例,女性6例;转移癌6例,骨巨细胞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2例,骨肉瘤4例,尤文肉瘤3例,恶性淋巴瘤1例,滑膜肉瘤1例,骨的硬纤维瘤1例;年龄15~71岁,平均43岁;肱骨远端9例,尺骨近端5例,肱骨远端及尺骨近端均受累5例.结果 除1例失随访外,18例患者均至少随访1年或随访至死亡,平均随访时间37个月.根据Mayo评分标准,平均疼痛评分从3.6降至2.0.肘关节的平均屈伸范围由29°改善为73°(范围:55°~105°).14例患者手术效果优良(14/18,77.8%),4例患者手术效果可以接受(4/18,22.2%).尚无患者出现术后感染及伤口并发症.在随访期间,2例肺癌、1例直肠癌及1例卵巢癌骨转移患者均分别死于术后2年内.2例尤文肉瘤、1例MFH及1例骨肉瘤出现肺转移(4/18,22.2%),肿瘤局部复发2例(11.1%).3例患者术后随访中出现并发症(3/18,16.7%),1例患者术后5年出现肱骨假体柄穿出骨皮质,1例患者术后4年出现尺骨假体柄穿出骨皮质,2例均经设计较长假体柄行假体翻修术.1例患者术后4年出现肱骨假体柄松动,行假体翻修术后功能良好.结论 肿瘤切除后实施全肘关节成形术能够显著减轻疼痛,改善功能.转移瘤的患者,特别是其他方法 均不能缓解症状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6.
四肢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卫  杨毅  李晓  姬涛 《中华骨科杂志》2007,27(3):177-182
目的回顾性分析四肢骨巨细胞瘤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自1997年7月至2005年7月收治四肢骨巨细胞瘤128例,男65例,女63例;年龄17-64岁,平均32岁。股骨远端49例,股骨近端8例,胫骨近端37例,肱骨近端14例,桡骨11例,腓骨4例,跟骨2例,胫骨远端1例,尺骨1例,指骨1例。Campanacci分级Ⅰ级29例、Ⅱ级67例、Ⅲ级32例。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放射线分级及患者年龄,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刮除后植骨或骨水泥填充37例,刮除后植骨内固定42例,腓骨代桡骨11例,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33例,单纯切除不重建5例。结果随访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3例出现切口渗液,3例出现假体迟发性感染。局部复发:刮除后植骨或骨水泥填充组5例(13.5%),刮除后植骨内固定组5例(11.9%),人工关节置换组2例(6.1%)。肺转移2例,均为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良、恶性各l例。1例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刮除术后10个月复发。结论对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应根据肿瘤的部位、放射线分级及患者年龄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囊内切除适合于CampanacciⅠ、Ⅱ级骨巨细胞瘤,符合肿瘤治疗原则,具有较好的术后功能、较低的局部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瘤段切除适合于Campanacci Ⅲ级骨巨细胞瘤,与囊内切除相比局部复发率低,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可用于切除后无须重建的肿瘤、大的侵袭性病变或复发的骨巨细胞瘤。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回顾以往行肱骨上段肿瘤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手术的病例,评价术后功能及并发症.方法 36例肱骨骨肉瘤病例实施保肢治疗,其中33例患者接受关节内肿瘤切除(Malawer Ⅰ型)、人工假体置换手术;3例患者接受关节外肿瘤切除(Malawer Ⅴ型)、人工假体置换手术.结果 36例患者术后的中位随访期限为3年半(1~9年).并发症:2例非骨水泥固定的患者于术后2~3年出现了假体的松动、旋转,由于功能尚可而没有进行翻修手术;1名患者于假体柄部出现骨折,经外固定后愈合.肿瘤的局部控制:4例(10.8%)在术后半年~2年内因局部复发而接受肩胛带离断手术,1例术后1年发生骨转移,6例出现肺转移.7例(19.4%)出现转移的患者中6例死亡,1例带瘤生存.33例实施关节内肿瘤切除(Malawer Ⅰ型)、人工假体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3个月后肩外展30°~60°,MSTS功能评分平均约23分.3例肱骨近端肿瘤关节外切除(Malawer Ⅴ型)、人工假体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MSTS功能评分平均在20分左右.结论 肱骨近端肿瘤切除后人工假体置换可以保留完好的肘关节和手部的功能,并发症较少.肱骨近端高度恶性肿瘤行关节内肿瘤切除后局部复发率并没有明显增高,提示对多数肱骨近端恶性肿瘤可以进行关节内切除.  相似文献   
98.
99.
郭卫  马克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5,27(6):403-405,I041,T001
应用免疫组化及分子杂交方法研究了10例骨巨细胞瘤及4例胎儿骨标本。大部分多核巨细胞及约20%-40%的单核基质细胞对抗巨噬细胞单抗标记呈阳性,胎儿骨中破骨细胞对抗巨噬细胞单抗标亦呈阳性。在抗P53蛋白单抗染色中,30%-60%的STC标记阳性。  相似文献   
100.
波黑战争中斯突尔巴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救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