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895篇
内科学   9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270篇
综合类   340篇
预防医学   14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72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的影响,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本院2004年1~12月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76例,分开始进入血液透析组(40例)和维持性血液透析组(36例),应用彩色超声测定左室形态及功能各项参数,测定透析前血压及各项实验室指标.结果开始进入血液透析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显示75%出现左室肥厚(LVH),30%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维持性血液透析组55.6%出现LVH,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持性血液透析组血红蛋白、血钙、血磷、钙磷聚集和血浆白蛋白升高,C反应蛋白降低.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后,患者左心室功能改善,可能与贫血、营养不良及炎症反应的纠正有关.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对老年肾哀病人氮平衡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6例腹膜透析(PD)组,7例血液透析(HD))组,8例血液滤过(HF)组患者测定3~7d氮平衡,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NRS)、营养摄入量凋查分析,以及抽血检测相天生化指标.结果 PD组、HD组和HF组透析液中氮丢失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P<0.05),分别为4.61 g、12.03 g和10.00 g.一周累积氮平衡PD组和HD组病人可维持正氮平衡,而HF组患者存在严重的负氮平衡,同时三组膳食营养素摄人世明显低于正常,并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低蛋白血症和营养风险.结论 实施血液透析老年病人通过透析液丢失大量氮,三组患者尤其是HF组患者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迫切需要对存在营养风险的透析患者开展正确有效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急性肾衰竭(ARF)透析治疗的高危因素。方法将年龄>65岁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ARF需要透析的43例患者作为透析组,另选年龄同上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无需透析的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ARF需透析治疗的高危因素。结果透析组患者术前NYHA分级、LVEF、肌酐、尿素水平、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24h内输入库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体外循环时间与术后ARF需要透析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年龄不是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ARF需透析治疗的高危因素,其发生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体外循环时间关系最为密切,积极防范和应对可以减少这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颈内静脉临时导管不同留置时间所引起的深静脉狭窄、闭塞情况。方法 因需解决血管通路问题来我院就诊的患者48例,按照留置导管时间不同分为3组:小于1月组、1~3月组、大于3月组,行CTA检查,观察深静脉情况,同时解决血管通路问题。结果 3组深静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发生率分别为75.0%、87.5%、100%,狭窄或闭塞涉及颈内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部分患者血管通路耗竭。结论 临时导管留置时间大于1个月,血管狭窄率很高,减少留置导管,尽量缩短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95.
李贵友  刘伦志 《临床荟萃》2020,35(4):380-384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较一般人群更大,相关研究显示蛋白质结合的尿毒症毒素(protein bound uremic toxins,PBUTs)水平和认知功能之间存在关联,本文就MHD患者中PBUTs对认知功能的作用,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现状做一综述。以提高对PBUTs的认识及延缓MH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进展。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对老年患者颈动脉超声改变与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老年血液透析患者150例为透析组,年龄60~83岁,健康查体者120例做为对照组,年龄60~85岁,测定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和纤维蛋白原(FIB),所有受试者均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①老年透析组TC、TG、LDL-C、apo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透析组FI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老年血液透析组颈动脉内-中膜明显增厚,斑块检出率及动脉狭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透析可以影响老年患者血脂代谢及颈动脉超声改变,主要使血管内皮功能产生障碍,加速颈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反映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血管病变的程度,为治疗及预防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应用林可霉素肝素钠混合液封管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于我院接受维持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的尿毒症2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每次透析结束后以林可霉素0.6 g(2 ml)加肝素钠溶液(30 mg/ml)1 ml封管,对照组以肝素钠溶液(10 mg/ml)封管,均连续使用6个月。比较两组导管功能不良、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CRI)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期内,观察组透析512例次,发生导管功能不良8例(1.56%),CRI 0.06次/例;对照组透析482例次,发生导管功能不良36例(7.47%),CRI 0.26次/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应用林可霉素肝素钠混合液封管不良反应轻微,适合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法观察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体积变化及其与睡眠质量、抑郁及焦虑的相关性。方法 对20例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例组)和21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MR扫描及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评,包括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2组间脑体积变化,分析病例组脑体积变化区域与神经心理学测量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左侧颞中回、右侧额中回及左内侧额上回的脑灰质体积减小(P均<0.001,AlphaSim多重校正后);2组间MoCA、PSQI、SAS及SD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左侧颞中回体积减小分别与PSQI、SDS及SAS评分呈负相关(r=-0.588、-0.456、-0.489,P=0.006、0.043、0.029);右侧额中回体积减小分别与SDS及SAS评分呈负相关(r=-0.495、-0.466,P=0.026、0.038);左内侧额上回体积减小分别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462,P=0.040),与PSQI评分呈负相关(r=-0.588,P=0.006)。结论 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部分脑灰质体积萎缩,并有认知功能下降;伴睡眠质量差、焦虑或抑郁者可能与相应脑灰质体积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需血液净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对治疗的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等工作;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精神上的安慰与支持,对患者产生积极的影响,达到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促进病情好转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从医院到家庭的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舒适度。结果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与对照组遵医行为依从性比较,干预组患者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正确服药、自我监测、自我心理调节5个方面的遵医行为依从性分别为96.0%,88.0%,92.0%,94.0%,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60.0%,72.0%,72.0%,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6,10.18,6.77,8.58,16.10;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后舒适度比较,干预组患者在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环境舒适、整体舒适5个维度评分分别为(28.15±1.28),(32.11±3.17),(25.41±3.12),(15.21±1.05),(88.28±1.8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16±3.24),(22.58±3.19),(19.32±2.19),(12.21±1.48),(72.91±1.4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148,3.7965,8.2947,5.9218,26.6055;P<0.05)。结论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依从性,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减轻患者的焦虑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