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颈内静脉临时导管不同留置时间所引起的深静脉狭窄、闭塞情况。方法 因需解决血管通路问题来我院就诊的患者48例,按照留置导管时间不同分为3组:小于1月组、1~3月组、大于3月组,行CTA检查,观察深静脉情况,同时解决血管通路问题。结果 3组深静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发生率分别为75.0%、87.5%、100%,狭窄或闭塞涉及颈内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部分患者血管通路耗竭。结论 临时导管留置时间大于1个月,血管狭窄率很高,减少留置导管,尽量缩短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中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活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HK-2细胞于含10% 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待细胞增殖达到70% ~80% 时,换用无血清培养基稳定静止24 h后分组处理.分别用不同浓度AGE-牛血清白蛋白(AGE...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复肾颗粒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对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肾脏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N)、模型组(M,UUO组)、福辛普利组 ·kg-1 ·d-1]、复肾颗粒1组(F1,7.5 g ·kg-1 ·d-1)、复肾颗粒2组(F2,15 g ·kg-1 ·d-1)、复肾颗粒3组(F3,30 g ·kg-1 ·d-1)。14 d后处死大鼠,取结扎侧肾组织采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变化,RT-PCR和Western-bloting检测肾组织TAK1和α-SMA的表达。 结果: 模型组大鼠肾纤维化程度及肾组织TAK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 <0.01),复肾颗粒各组及福辛普利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尤以复肾颗粒2组为甚(P <0.01,P <0.05)。 结论: 复肾颗粒可能通过降低TAK1和α-SMA的含量而起到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病程进展的作用,推测其抑制TAK1和α-SMA表达上调的作用可能是其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肾颗粒(生黄芪、丹参、川芎、大黄和鳖甲)含药血清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增殖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并制备复肾颗粒含药血清,分为对照组、TGF-β1诱导组(5ng/mL)、干预1组(TGF-β1 5ng/mL+复.肾颗粒100 μg/mL)、干预2组(TGF-β1 5 ng/mL+复肾颗粒500 μg/mL)、干预3组(TGF-β1 5 ng/mL+复肾颗粒1 mg/mL).培养12、24、48h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IV型胶原蛋白(Col IV)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AK1 mRNA的相对含量,Western-bloting法检测TAK1蛋白表达.结果:TGF-β1组细胞的增殖及Col IV含量、TAK1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复肾颗粒含药血清干预后细胞增殖和Col IV的含量、TAK1表达显著低于TGF-β1组(P<0.05,P<0.01).结论:在体外试验中,复肾颗粒含药血清对TGF-β1诱导HK-2细胞增殖过程中TAK1蛋白及mRNA的表达有下调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某些抑制因子抑制TAK1转录和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GF-activated kinase1,TAK1)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致RIF大鼠模型。72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UUO模型组及福辛普利治疗组,每组24只。治疗组于术后2d给予福辛普利10mg/(kg.d)灌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分别于术后7、14、21d处死8只大鼠,采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梗阻侧肾脏病理变化,原位杂交、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TAK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梗阻侧肾脏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同期假手术组(P0.05),福辛普利干预后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降低(P0.05);TAK1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模型组各时间段TAK1表达升高,且随着病理损害的进展呈现下降趋势,但表达量仍显著高于同期假手术组(P0.05),经福辛普利干预后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福辛普利可能通过下调TAK1表达,从而减轻UUO术后肾组织间质纤维化的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福辛普利(FO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增殖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正常HK-2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Ctrl)、LPS诱导组(10μg/L)、FOS干预组(LPS 10 μg/L+FOS 1×106 mol/L).细胞培养12、24和48 h,以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观察细胞上清纤维黏连蛋白(FN)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TAK1、FN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AK1 mRNA的含量.结果 LPS诱导组较对照组细胞的增殖水平(在48 h分别为0.462±0.013及0.363±0.014)、胞质中FN的含量均显著增高,且自12 h开始TAK1蛋白(在48 h分别为1.627±0.101及0.547±0.010)及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1,P<0.05),FOS干预组细胞增殖(在48 h为0.396 ±0.011)、FN的含量及TAK1的表达(在48 h蛋白表达为1.308±0.097)较同时间点LPS组(在48 h蛋白表达为1.627 ±0.101)显著下调(P<0.01).结论 FOS可能通过抑制HK-2的增生与活化,减轻细胞外基质FN的沉积,起到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TRAF6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致肾间质纤维化模型,造模后分别于3、7、14 d时各处死8只大鼠。病理组织标本采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法、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 RNA的定量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TRAF6和α-SMA蛋白的定位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RAF6的表达在UUO术后7 d显著增加,于14 d表达最高(P<0.01),且主要表达于UUO术后14 d时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结论 TRAF6在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活化可能参与了病变过程中炎症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表达的影响及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模型组和GSH治疗组(GSH组)3组,每组24只。GSH组于术前1天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每天200mg/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与UUO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HE及Masson染色观察梗阻侧肾脏病理变化,原位杂交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肾组织TAK1 mRNA的表达,Western—bloting检测TAK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UUO模型组TAK1及α—SMA的表达在UUO术后7天显著增加(P〈0.05),但UUO模型组显著高于GSH组(P〈0.05)。结论GSH可能通过下调TAK1及α-SMA的表达,从而减轻UUO致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黄葵对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表达的影响。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UUO组)、黄葵治疗组及缬沙坦治疗组,术后7、14、21 d各组分别处死8只大鼠,HE及Masson染色观察UUO大鼠梗阻侧肾脏病理变化,原位杂交、RT-PCR及Western-bloting检测肾组织TAK1的表达。结果:在UUO术后第7天梗阻侧肾脏出现明显的间质纤维化,并随着时间的进展而明显;在不同时限内模型组及治疗组TAK1表达较假手术组比较均增高(P〈0.01),经黄葵干预后,梗阻侧肾组织间质纤维化程度有所减轻,且TAK1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黄葵可能通过下调TAK1表达,从而减轻间质纤维化的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肾颗粒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增殖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分为对照组,TGF-β1诱导组(5μg· L-1)、干预1组(TGF-β1 5μg· L-1+复肾颗粒100 μg·L-1)、干预2组(TGF-β1 5μg,L-1+复肾颗粒500 μg·L-1)、干预3组(TGF-β15μg· L-1+复肾颗粒1g·L-1).培养12,24,48 h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Ⅳ型胶原蛋白(ColⅣ)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AK1 mRNA的相对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TAK1蛋白表达.结果:①TGF-β1组细胞的增殖及Col Ⅳ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复肾颗粒干预后细胞增殖和Col Ⅳ的表达显著低于TCF-β1组(P<0.05,P<0.01).②TGF-β1诱导12 h细胞TAK1表达开始上调,且各时间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复肾颗粒干预后,与同时间点TGF-β1组比较显著下调(P<0.01),尤以干预3组为甚.结论:在体外,复肾颗粒对TGF-β1诱导HK-2细胞增殖过程中TAK1蛋白及mRNA的表达有下调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某些抑制因子抑制TAK1转录和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