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895篇
内科学   9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270篇
综合类   340篇
预防医学   14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72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李贵友  刘伦志 《临床荟萃》2020,35(4):380-384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较一般人群更大,相关研究显示蛋白质结合的尿毒症毒素(protein bound uremic toxins,PBUTs)水平和认知功能之间存在关联,本文就MHD患者中PBUTs对认知功能的作用,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现状做一综述。以提高对PBUTs的认识及延缓MH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进展。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对老年患者颈动脉超声改变与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老年血液透析患者150例为透析组,年龄60~83岁,健康查体者120例做为对照组,年龄60~85岁,测定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和纤维蛋白原(FIB),所有受试者均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①老年透析组TC、TG、LDL-C、apo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透析组FI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老年血液透析组颈动脉内-中膜明显增厚,斑块检出率及动脉狭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透析可以影响老年患者血脂代谢及颈动脉超声改变,主要使血管内皮功能产生障碍,加速颈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反映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血管病变的程度,为治疗及预防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顺行介入置管溶栓在开通血液透析造瘘管阻塞中的疗效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患侧肱动脉顺行插管,先行导丝、导管松解、碎裂血栓,再行造瘘管置管溶栓,术中团注10万U尿激酶,再以微泵2万U/h维持溶栓,狭窄处行球囊成形术,并分析不同时期血栓介入开通的疗效。结果:23例经介入置管溶栓及球囊成形后22例开通,开通率达95.6%,血栓形成时间<48h者21例,24h内溶通21例(100%),尿激酶用量在(22~70)万U;血栓形成时间>48h者2例,1例部分溶通,以球囊扩张后开通,1例溶栓超过48h后出现肌间血肿,放弃溶栓。结论:经肱动脉介入顺行碎栓、溶栓在维持血透管通畅方面安全、有效、简便而且微创。尤其在血栓形成时间<48h中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4.
目的通过测量踝肱指数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我院血液净化中心17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其进行问卷、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踝肱指数测量。以任何一侧踝肱指数〈0.90作为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诊断标准,分析其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结果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患病率为12.8%(23/179),男女患病率无差异。年龄大于65岁患者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为18.9%,低于65岁患者为8.6%。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为18.7%,非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为7.7%。有脑血管疾病患者比无脑血管疾病患者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高(33.3%:11.3%,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为1.036-1.276,P=0.009)、慢性肾脏病病程(优势比1.003~1.018,P=0.007)、脑血管疾病(优势比2-202.19,P=0.011)为外周动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管疾病患病率较高,年龄、慢性肾脏病病程及脑血管疾病史为此人群外周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5.
目的比较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在危重中毒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危重中毒患者104例按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分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联合血液灌流(CRRT+HP)组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组,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生化指标,比较2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和病死率的差异。结果CRRT+HP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血肌酐(SC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24h和48h后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住院天数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HD+HP组(P〈0.05)。结论CRRT联合HP较HD联合HP更适合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可能是改善危重中毒患者病情,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我院自行研发的床边透析技术为不能移动的合并肾衰竭的危重症患者进行有效肾脏替代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行床边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患者121例,分别统计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Boston心力衰竭积分、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血肌酐(SCr...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口服氟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和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透析时间超过6个月的MHD患者64例,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口服氟伐他汀(40mg,1次/d)治疗;对照组不用氟伐他汀。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末患者的ADMA、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结果治疗后6个月末,2组HDL-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CRP、IL-6、TNF-α、MDA和ADM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明显改善MHD患者的血脂水平,同时可改善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和降低ADMA的水平。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MHD患者153例,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各项指标,并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生存函数乘积限(Kaplan-Meier)分析观察LVMI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影响LVMI的危险因素关系。结果153例MHD患者中,84例(占55.2%)患者存在左心室肥厚。多元回归结果显示超滤量(UF)和血红蛋白是影响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每周3次透析与每周2次透析的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分别为59.3%和52.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左心室肥厚患者的5、10和15年生存率分为78.3%、54.3%和36.2%。结论MHD患者存在较高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UF、血红蛋白与左心室肥厚相关,预防患者左心室肥厚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9.
不同营养评估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不同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采用主观营养评价法、营养不良一炎症评分法和微型营养评分精简法行营养评分并测患者血清白蛋白、总铁结合力、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血清铁。结果主观全面营养评估、营养不良一炎症评分和微型营养评分精简法评分有显著相关性。微型营养评分精简法评分与血红蛋白显著相关。营养不良一炎症评分与血清白蛋白、总铁结合力显著相关。贫血组主观全面营养评估、微型营养评分精简法评分值较非贫血组低。结论主观全面营养评估、营养不良一炎症评分法和微型营养评分精简法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具有一致性,营养不良一炎症评分判断蛋白质储备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效果观察。方法将50例尿毒症合并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串联组22例,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水平。结果串联组治疗前血清甲状旁腺素为(325.85±218.65)ng/L,治疗后降至(153.80±248.65)ng/L,皮肤瘙痒症状改善率77.7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血清甲状旁腺素为(392.85±248.65)ng/L,治疗后降至(348.79±231.65)ng/L,皮肤瘙痒症状改善率29.4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能有效地清除血清甲状旁腺素,改善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