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00篇
  免费   2328篇
  国内免费   145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29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258篇
内科学   4120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21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97篇
外科学   3542篇
综合类   12439篇
预防医学   2131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3940篇
  60篇
中国医学   3516篇
肿瘤学   5014篇
  2024年   170篇
  2023年   582篇
  2022年   773篇
  2021年   1089篇
  2020年   1009篇
  2019年   1225篇
  2018年   560篇
  2017年   1101篇
  2016年   1131篇
  2015年   1124篇
  2014年   1849篇
  2013年   1867篇
  2012年   2351篇
  2011年   2422篇
  2010年   2140篇
  2009年   2122篇
  2008年   2236篇
  2007年   2040篇
  2006年   1846篇
  2005年   2031篇
  2004年   1859篇
  2003年   1985篇
  2002年   1870篇
  2001年   1675篇
  2000年   1262篇
  1999年   1094篇
  1998年   806篇
  1997年   645篇
  1996年   689篇
  1995年   514篇
  1994年   347篇
  1993年   201篇
  1992年   134篇
  1991年   223篇
  1990年   288篇
  1989年   271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92.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因早期症状不典型,至发现时往往已为中晚期,失去最佳手术治疗时机和机会。作为非手术治疗之一的放射治疗技术,其发展在近年来已有了较大的进步。放疗包括体外放疗和体内放疗,皆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和相对可控的不良反应。本文就肝癌放射治疗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与芬太尼在肝癌射频治疗全身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80例肝癌射频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麻醉,观察组给予盐酸羟考酮麻醉,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手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T1、T4时两组MAP和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观察组MAP、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T3时MAP明显低于对照组,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过程中,对照组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组间数据检验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应用于门诊日间手术室肝癌射频治疗全身麻醉中有较高的安全性,且麻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5.
[目的]数据挖掘法分析周珉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用药规律,探讨相关病机并进行经验总结。[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8年5月周珉教授门诊期间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0)"进行数据挖掘,并结合周珉教授临床经验,进行原发性肝癌病机探讨及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收集治疗原发性肝癌方剂176首,涉及中药235种,列出方剂中的高频药物及组合规律。[结论]总结原发性肝癌以"湿热痰毒、气阴两伤"为基础病机,"清热化湿、健脾养阴"治则贯穿原发性肝癌治疗始末,同时,根据疾病不同发展阶段及治疗措施,权衡"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分配,斟酌应用"攻毒散结""行气化瘀"等治法,以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6.
张瑾  张超 《中国肿瘤临床》2019,46(22):1189-1192
随着临床诊治水平的不断进步,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获得延长,但是HCC骨转移发生率则显著升高,HCC骨转移的筛查与诊治已成为全球性热点与难点问题。明确HCC骨转移的致病机制有助于临床肿瘤筛查及诊疗手段的提高,血管形成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HCC骨转移的主要致病机制,骨微环境使得HCC骨转移持续发生。明确HCC骨转移的预后因素有利于对此类患者进行早期干预以延长患者总生存期,但目前尚未就HCC骨转移患者的治疗策略达成共识。本文就HCC骨转移分子病理学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早期筛查、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
98.
99.
肝癌是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生呈现多阶段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癌前病变-肝癌。其中肝癌癌前病变恶变成为肝癌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受Kupper细胞极化方向的影响。Kupffer细胞是肝脏中特殊的单核巨噬细胞,可在不同的微环境中分化出不同的表型即M1型和M2型,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在肝癌中发挥抑癌或促癌的作用。研究发现多种miRNA、LncRNA可通过靶向干预Kupffer极化相关蛋白进而调控其极化方向,从而影响肝癌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及恶变,降低肝癌的发生率。本文主要阐述上述研究的前沿进展,为肝癌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和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与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比较不同水平SII和SMI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影响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SII高水平组的BCLC分期、脉管癌栓占比、低分化占比高于低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SMI高水平组的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BCLC分期、肿瘤个数、脉管癌栓占比均低于或少于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SII低水平组1年、2年、3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90.8%、75.5%、47.3%,术前SII高水平组1年、2年、3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70.7%、58.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术前SMI低水平组1年、2年、3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73.3%、55.3%、34.8%,术前SMI高水平组1年、2年、3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90.4%、77.8%、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CLC B-C期、多发肿瘤、低分化、脉管癌栓、术前高水平SII是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治性切除和术前高水平SMI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术前SII和SMI水平与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高水平SII是其独立危险因素,而高水平SMI是其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