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20篇
  免费   4362篇
  国内免费   2441篇
耳鼻咽喉   271篇
儿科学   408篇
妇产科学   269篇
基础医学   1846篇
口腔科学   483篇
临床医学   9646篇
内科学   4099篇
皮肤病学   391篇
神经病学   784篇
特种医学   14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0篇
外科学   2829篇
综合类   21248篇
预防医学   6453篇
眼科学   387篇
药学   9655篇
  60篇
中国医学   23377篇
肿瘤学   2256篇
  2024年   410篇
  2023年   1442篇
  2022年   1507篇
  2021年   2171篇
  2020年   2254篇
  2019年   2192篇
  2018年   1019篇
  2017年   2006篇
  2016年   2142篇
  2015年   2457篇
  2014年   4129篇
  2013年   3844篇
  2012年   5085篇
  2011年   5276篇
  2010年   4641篇
  2009年   4405篇
  2008年   5174篇
  2007年   4776篇
  2006年   4311篇
  2005年   4279篇
  2004年   3687篇
  2003年   3344篇
  2002年   2760篇
  2001年   2287篇
  2000年   1736篇
  1999年   1479篇
  1998年   1199篇
  1997年   1049篇
  1996年   986篇
  1995年   834篇
  1994年   663篇
  1993年   448篇
  1992年   402篇
  1991年   367篇
  1990年   342篇
  1989年   357篇
  1988年   139篇
  1987年   98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目的:研究热奄包联合颈椎保健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6月濮阳市中医医院CSR患者10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颈椎保健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奄包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状况、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5.47%(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工作、生活及社会能力、主观症状、临床体征评分较高(P0.05)。治疗后2组颈椎功能及疼痛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NDI、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状况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较对照组低(P0.05)。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9.30%,较对照组30.00%低(P0.05)。结论:热奄包联合颈椎保健操治疗CSR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颈椎功能,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疗法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给予穴位按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奄包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采用Ashworth分级法比较2组患者肌张力改善疗效、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0%(P0.05);2组患者FMA评分、BBS评分、BI及GQOL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热奄包疗法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偏瘫可以加快患者肢体康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4.
目的以机油为分散剂高温热解人发后发现新型纳米碳点,通过动物实验评价了该碳点的生物效应。方法利用高温热解法对人发和机油进行炭化,对炭化产物进行萃取、过滤分离和透析得到一种具有水溶性的新型物质碳点,并命名为JYRF-CD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荧光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多种方法对JYRF-CDs进行表征,利用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进行CCK-8毒性实验来评价JYRF-CDs的安全性,并通过小鼠耳肿胀实验和小鼠醋酸扭体实验对JYRF-CDs的生物效应进行评价。结果 JYRF-CDs外形为类球形,粒径均匀分布在1.8~3.6 nm,晶格间距为0.219 7 nm。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JYRF-CDs具有低毒性,动物实验结果表明JYRF-CDs具有良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结论首次以机油为分散剂高温热解人发后发现一种全新的碳点JYRF-CDs,以JYRF-CDs为突破口,更加明确阐释以机油为分散剂高温热解人发后炭化产物具有生物效应的物质基础,为纳米类成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5.
沈幼丹  王龙 《新中医》2020,52(6):47-49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礞石滚痰丸改善精神分裂症肝郁痰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礞石滚痰丸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2组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SSPI)量表、临床总体印象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SSPI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CGI-S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SSPI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CGI-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PANSS总分均显著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PANSS总分下降更明显(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1.67%,对照组6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礞石滚痰丸改善精神分裂症肝郁痰结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益气逐瘀方治疗早期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早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片、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治疗组给予益气逐瘀方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病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采用富田庄司提出的方法检测颈椎突出物吸收率和突出率。结果:2组JOA颈椎病评分在治疗2周、3个月、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6个月JOA颈椎病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在治疗2周、3个月、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颈椎间盘突出率较治疗前减小,对照组颈椎间盘突出率较治疗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颈椎间盘突出物吸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逐瘀方能有效缓解早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痛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病情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交互作用蛋白1(TNIP1)蛋白、血清白球蛋白比值(AGR)、血浆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集的90例MG患者(MG组)、选取健康体检对象90例(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对象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NIP1蛋白、血清AGR、血浆PDGF,并分析上述指标在不同类型MG患者中的差异及与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QMGS)的相关性。结果 MG组患者的TNIP1蛋白、血清AGR、血浆PDGF水平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肌型MG组患者的TNIP1蛋白、血清AGR、血浆PDGF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全身型MG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肌型MG患者QMGS评分显著的低于全身型MG患者(P<0.05);MG组患者的TNIP1蛋白、血清AGR、血浆PDGF水平与患者的QMGS评分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QMGS评分=38.062-5.571(TNIP1蛋白)-2.664(AGR)-0.883(PDGF)。结论 MG患者外周血TNIP1蛋白、血清AGR、血浆PDGF水平降低显著,并且与患者病情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半量激素治疗儿童毒热闭肺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连花清瘟颗粒+甲强尼龙(每次10 mg·kg-1,2次/日),观察组给予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甲强尼龙(每次10 mg·kg-1,1次/日),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最大通气量(MVV),呼气达峰时间(TPT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达峰容积(VPTEF)],血浆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胫丁酸脱氢酶(HBDH)],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17A(IL-17A)],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期间脱落4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6.6%(57/59),高于对照组的84.2%(48/57)(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MVV,TPTEF,FEV1,VPTEF,RBC-C3bR,IL-13升高(P<0.05);CK,CKMB,LDH,HBDH,IgG,IgM,RBC-ICR,TNF-α,IFN-γ和IL-17A降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半量激素可明显改善毒热闭肺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肺功能,心肌酶谱,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五虎汤合清金降火汤加减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40例CAP患儿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71例。两组患儿给予抗感染、退热、祛痰、平喘及呼吸支持等治疗。对照组口服羚羊清肺颗粒,1 g/次,3次/d;观察组内服五虎汤合清金降火汤加减,1剂/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7 d。监测体温,记录退热起效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和治疗后7 d的完全退热率;记录咳嗽、咯痰缓解时间及消失时间,记录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记录治疗失败情况;进行治疗前后痰热闭肺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疾病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Z=2. 106,P0. 05);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Z=2. 119,P0. 05);观察组患儿的退热起效和完全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患儿咳嗽、咯痰缓解时间及消失时间和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治疗后7 d的完全退热率96. 92%(63/65),高于对照组的82. 81%(53/64)(χ~2=7. 085,P0. 01);观察组患儿治疗失败率为9. 23%(6/65),低于对照组的23. 44%(15/64)(χ~2=4. 775,P0. 05);观察组痰热闭肺证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次要症状评分和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hs-CRP,PCT,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结论:在常规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五虎汤合清金降火汤加减内服治疗CAP(痰热闭肺证)患儿,可进一步控制临床症状,具有起效快、症状消退快、病程短的优点,并可减轻炎症反应,控制疾病进展,完全退热率,提高临床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0.
络脉是经脉系统的分支,具有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的作用,在支持气血运行方面呈现双向流动的特性,具有物质交换和新陈代谢的功能。脑为诸阳之会,脑络纵横交错,脑络渗灌气血以充实脑髓并敷布阳气以温煦脑神,为"脑主神明"提供物质基础和源动力。病理情况下脑络不通,毒邪内生,而致"毒损脑络"。"毒损脑络"病机学说不仅应用于中风病机研究中,而且拓展到痴呆等其他脑病中,推动了中医脑病病机理论的发展。新近发现脑内存在"胶质淋巴系统",是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脑脊液-脑间质液的交换流动系统。胶质淋巴系统把脑脊液中的葡萄糖、脂质、电解质和载脂蛋白E等营养物质和神经活性物质运送到脑组织,也能清除脑内代谢产物(如乳酸)、可溶性蛋白(如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和异物,这是维持脑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液体流动系统。胶质淋巴系统的发现为神经系统疾病病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可能成为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干预的新靶点。作为脑内广泛分布的代谢废物排出途径和物质运送系统的胶质淋巴系统可能是"脑络"病变的生物学基础,是中西医对"毒损脑络"认识的交叉点,从胶质淋巴系统探析"毒损脑络",有可能为揭示"毒损脑络"的现代内涵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