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何鸿烈  叶焰 《新中医》2017,49(12):30-32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千金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痰热壅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热壅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常规使用抗生素,予解痉平喘、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千金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口服与穴位贴敷治疗。2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并记录2组治疗前后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并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疾病总疗效和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CT、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PCT、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千金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较单纯西药可以更好地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减少肺部渗出,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运用经方治疗艾滋病患者呼吸系统感染,如用小柴胡汤合玉屏风散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感冒,用千金苇茎汤合止嗽散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用千金苇茎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细菌性肺炎,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肺孢子虫肺炎等,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李广琦 《新中医》2015,47(11):48-49
目的:观察苇茎汤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风热壅肺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风热壅肺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联合苇茎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炎性因子、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5.83%,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二氧化碳分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氧分压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见明显毒副反应。结论: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风热壅肺证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气指标,降低炎性因子表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谢云  高娇  任茂  王天轶 《河北中医》2023,(8):1292-1296+1301
目的 观察千金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胸腺法新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常规支持治疗,对照组48例加注射用胸腺法新治疗1周,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千金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CD3+、CD4+、CD8+、CD4+/CD8+、中医证候评分,并统计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42/48),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36/4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PIS、APACHEⅡ评分及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和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5.
王书玲  侯江红 《中成药》2020,(4):908-912
目的探讨清金降火汤加减联合阿奇霉素对痰湿闭阻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10例患者随机分为清金降火汤加减组、阿奇霉素组、联合组,每组70例,疗程14 d。检测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PEF、VPTEF、TPTEF、PFV)、血清抗炎因子(IL-2、IL-4、IL-10、IL-13)、血清促炎因子(TNF-α、IFN-γ、IL-6、IL-8)、血清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RBC-ICR)、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VPTEF、TPTEF、PFV、IL-2、IL-13、CD3+、CD4+高于清金降火汤加减组、阿奇霉素组(P<0.05),PEF、IL-4、IL-10、TNF-α、IFN-γ、IL-6、IL-8、CD^8+、RBC-ICR降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阿奇霉素组(P<0.05)。结论清金降火汤加减联合阿奇霉素可有效改善痰湿闭阻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肺功能、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痰热蕴肺证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2014年3月—2016年3月,重庆市中医院共收治207例SAP患者,以该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04例)、对照组(10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此基础上加用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相关指标,T细胞亚群水平,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为81.5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在退热、咳嗽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在体温,呼吸次数,心率方面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水平,CD4~+/CD8~+均有明显上升,CD8~+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CD3~+,CD4~+水平,CD4~+/CD8~+明显升高,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r-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可以明显改善SAP痰热蕴肺证患者心肺功能与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月医院接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28例,依据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全部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的第1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半肺活量位呼气流量(FEF50%),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均出现提升,观察组的提升幅度大于对照组(t=-4.477,-5.881,-6.735,-4.798,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z=-5.473,P0.05),两组各项不良反应的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237,0.434,0.477,0.133,P0.05)。结论使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可以明显患儿的肺功能,提升治疗效果,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方法]将80例慢支病例辨证分为痰热郁肺型和寒饮伏肺型。痰热郁肺型给予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加清热化痰药物;寒饮伏肺型给予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加温化寒饮药物治疗。[结果]临床治愈21例,临床治愈率26.3%,有效53例,有效率66.2%,无效6例,无效率7.5%。[结论]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吴运畴 《光明中医》2023,(18):3606-3609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风热型小儿发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中牟县人民医院就诊的90例风热型发热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症状消退用时、证候积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风热型小儿发热,患儿的退热时间可明显缩短,且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92例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及FEV1/FV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风热犯肺证小儿肺炎喘嗽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肺炎喘嗽风热犯肺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麻杏石甘汤组,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以及麻杏石甘汤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每组40例。麻杏石甘汤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进行治疗,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和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治疗,麻杏石甘汤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进行治疗,3组的疗程均为10 d,治疗后,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以及3组在热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以及全胸片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麻杏石甘汤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的77.5%(P0.05);麻杏石甘汤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治疗后主、次要症状及体征积分分别为(3.90±2.06),(1.88±0.85)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中药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热退时间为(2.30±0.76)d,与麻杏石甘汤组以及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P0.01);中药加中医定向透药组以及麻杏石甘汤组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6.15±1.30),(6.25±1.11)d,与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比较显著缩短(P0.01);中药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肺啰音消失时间为(5.20±1.08)d,与其他两组比较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痰热壅肺证患者疗效及对中医症状、肺功能、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8年8月在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AECOPD痰热壅肺证患者13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过程中2组各有5例脱落,每组各60例完成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主症评分及总症状评分、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的C3b受体花环促进率(RFER)和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的C3b受体花环抑制率(RFIR)]变化,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各主症评分及中医症状总评分、RBC-ICR、RFI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FEV1、FEV1%、RBC-C3bR和RFER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FV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58/60),对照组为80.0%(48/6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明显改善AECOPD痰热壅肺证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其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味联合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疗效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唑肟+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中医证候积分、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发热消退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罗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血清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麻杏石甘汤+阿奇霉素用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抑制机体内炎性反应,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且用药后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耿园园 《光明中医》2021,36(1):69-71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患儿接受小柴胡合麻杏石甘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3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患儿,并按其入院日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在常规西医治疗方式上加上小柴胡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和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西医的治疗方式)。结果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咳嗽症状评分更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治疗效果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患儿实施小柴胡合麻杏石甘汤治疗,能有效缓解患儿咳嗽症状,帮助患儿消除肺部的炎症,使患儿能恢复正常的呼吸状态。  相似文献   

15.
麻杏石甘汤对LPS诱导的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静脉注射内毒素的大鼠发热模型,观察麻杏石甘汤的解热作用.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多个浓度(5,10,20,40,60,80μg·kg-1)的内毒素,观察各组大鼠的体温变化,建立适宜的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发热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给药组(低、中、高剂量分别为1.33,4.5,15.2 g·kg-1),实验当天灌胃给药后立即造模,观察麻杏石甘汤对该发热模型动物体温变化的影响.结果:静脉注射内毒素可引起SD大鼠显著升温(P<0.01),结果表明静脉注射内毒素致SD大鼠发热模型最佳造模剂量为20 μg·kg-1.灌服低、中、高剂量麻杏石甘汤的大鼠的体温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比较各组的体温反应指数TRI值,发现各组的解热效应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麻杏石甘汤对静脉注射LPS诱导的大鼠发热模型具有较好的解热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内服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作用,分析个人心得。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9年3月—2020年1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A组给予西药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及口服治疗,观察B组给予中药麻杏石甘汤内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IL-17、TNF-α、IgE、CRP、PCT变化及一个疗程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个月内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B组血清IL-17、TNF-α水平、外周静脉血IgE水平、CRP、PC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低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一个疗程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观察A组,观察B组6个月内复发率低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药麻杏石甘汤内服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降低炎性指标,调节肺炎免疫机制,降低复发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8例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的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按照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治疗。7天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3%,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麻杏石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麻杏石甘汤对哮喘大鼠白三烯B4、C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对哮喘大鼠白三烯B4、C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哮喘的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及麻杏石甘汤治疗组,用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匀浆中白三烯B4、C4表达水平,并对BALF进行白细胞计数。结果:模型组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组和治疗组(P<0.05);模型组白三烯B4、C4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麻杏石甘汤可抑制哮喘大鼠白三烯B4、C4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予以单纯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麻杏石甘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6%),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消退时间及辅助检查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可显著加快小儿肺炎的恢复时间,并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