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60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9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经导管钮扣式补片法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广州,510100)王慧深钱明阳李渝芬张智伟潘宝全自1990年Sideris等[1]首次报道经导管钮扣式补片法关闭房间隔缺损(ASD)后,1991年此技术用于动脉导管未闭(PDA)[2],1...  相似文献   
92.
本文报道30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患儿经皮双叶球囊瓣膜成形术,采用球囊/瓣环比为,1.5-1.6,术后即刻效果良好,RV及P由述前11.50±5.75KPa及8.33±5.4KPa降到5.61±4.77kPa及1.53±0.87kPa(P<0.01),无严重并发症,20例患儿经1—12个月随诊疗效确切,我们体会双叶球囊方便,安全,有效,经济,对3岁以上肺动脉瓣狭窄患儿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3.
目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痛风的患病率、致残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探讨和分析能控制和治疗痛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本文通过对中西结合治疗本病的优势进行分析,旨在形成二者结合治疗本病的发展思路,以期更好的应用于临床。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的深入,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优势互补,较单用西药和中药都有明显优势。在急性期可缓解疼痛,缩短病程,又可减轻副作用。在慢性期时,通过中西药的调理对本病的预防与巩固会起到很好的疗效。结论:通过对中西医各自治疗痛风的优势及不足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发现二者各自治疗本病能够达到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4.
患男,21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10的入我院诊治。10年前当地医院诊断动脉导管未闭(PDA),开胸后未发现未闭的动脉导管。入院后体检:胸骨左缘第4肋间可触及震颤,心界向左下扩大,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闻及Ⅳ级连续性杂音,广泛传导。超声提示:左房、左室扩大,肺动脉干增宽。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于肺动脉内见异常血流信号。结果提示:PDA,主-肺动脉间隔缺损(APSD),决定行PDA封堵术。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分析经导管国产封堵器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etus arteriosus,PDA)远期随访资料,评价其远期疗效、安全性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PDA患儿接受国产封堵器治疗302例,病例均随访至2006年12月,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PDA最窄处直径在2.0~16(4.1±1.3)mm,其中直径超过12mm10例(3.3%)。成功植入4/6~22/24mm大小的封堵器298例(98.6%)。完成了随访244例,随访率为81%,随访时间24~82个月。需要再次接受治疗4例(1.3%),其中接受介入治疗3例(0.9%),包括因残余分流而溶血2例;因封堵器移位接受外科治疗1例(0.3%)。1年和5年无事件发生率为98.0%。残余分流率在1d,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分别为10.4%,3.7%,2.1%,0.8%,0.5%和0。10例巨大PDA应用大型封堵器封堵成功。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小儿PDA远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6.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临床表现错综复杂.首发症状可起自任何一个系统,常见的如血液、肾脏、皮肤、关节等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初发损害单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时。则极少想到SLE的可能,极易造成误诊误治。我院1986-2005年住院的237例SLE中,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有15例(占6.3%),现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7.
小儿动脉导管堵闭术后九例溶血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溶血为动脉导管未闭 (PDA)堵闭术后罕见、严重的并发症。我院 1994年 9月~ 2 0 0 1年 8月使用不同类型堵闭器堵闭PDA 4 12例 ,发生溶血 9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男 2例 ,女 7例。年龄 1 1~ 8 5 (4 7±2 3)岁 ,体重 7~ 2 5 (13 9± 5 6 )kg。 8例为单纯性PDA ,1例为纠正型大血管转位合并PDA。PDA均为漏斗型 ,最窄处为 2 1~ 6 6 (4 3± 1 7)mm。使用Rashkind双面伞、COOK弹簧圈、Amplatzer蘑菇伞堵闭器各 3例。堵闭后 15min主动脉造影 9例均显示有少量残余分流 ,B超显示残余分流…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并分析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儿科行经皮 VSD 封堵术后出现 CLBBB 的1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 CLBBB 出现的时间和临床症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并随访观察其预后。结果11例患儿手术时中位年龄3.9岁(3.4~17.5岁),术后出现 CLBBB的中位时间为2.8个月(1 d ~25.4个月),其中4例为术后1周内出现,1例为术后1周~1个月,6例为术后1个月以上,最迟出现为术后25.4个月。11例患儿中,5例经药物治疗早期心电图恢复正常;3例经药物治疗无效,其中2例行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并修补 VSD,术后1例恢复正常心律,1例转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另外1例未行手术取出封堵器,仍为 CLBBB;3例患儿因 CLBBB 出现时间晚(≥6个月)且无临床症状,未予特殊处理。至随访结束,4例患儿心电正常;4例持续存在 CLBBB;1例转为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转为正常心电后再次复发 CLBBB,其中1例复发病例出现左心室增大,最后因心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VSD 封堵术后早期及中远期均有可能发生 CLBBB,早期出现的 CLBBB 经及时治疗,可恢复正常心电;持续存在的 CLBBB 可致心肌收缩不同步引起心功能不全。对 VSD 封堵术后出现的 CLBBB 应及时予适当治疗,并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小儿复合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的策略及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5例复合先心病患儿,先心病类型包括:肺动脉瓣狭窄(PS)合并房间隔缺损(ASD);PS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PS合并室间隔缺损(VSD);ASD合并PDA;ASD合并VSD;PDA合并VSD;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PA/IVS)合并PDA和卵圆孔未闭(PFO);主动脉瓣狭窄合并PDA;PDA合并肺隔离症.分别行射频打孔,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VSD封堵术,PDA封堵术,ASD封堵术,侧支血管堵塞术.结果:55例患儿经导管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55例行介入堵闭均未见残余分流,堵闭器位置良好;30例行PBPV术,跨肺动脉瓣压差由术前平均(63.4±36.3)mmHg(1 mmHg=0.133 kPa),下降到术后平均(18.1±13.0)mmHg(P<0.01);1例行PBAV术,跨主动脉瓣压差由术前90 mmHg下降到术后50 mmHg;3例PA/IVS行射频打孔和PBPV术,术后肺动脉瓣开放满意,血氧饱和度维持良好.结论:复合先心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有效,但手术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应该在较大心血管医院开展,并由有较丰富导管操作经验的医师施行.  相似文献   
100.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是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是各类型CHD手术方式选择和预后的关键因素。本文将从流行病学、定义和分类、评价和治疗几个方面,阐述近几年CHD相关性PAH(PAH associated CHD, PAH-CHD)的研究进展,并将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